建築創作成一趟旅程 陽明交大建築展16日登場

陽明交大建築所今年以「一切都是過程」爲題,將建築所1年來的設計學習與嘗試,視爲各種不同旅程的組合,進行實驗性策展。(王惠慧攝)

陽明交大建築所2月16起至3月17日,於藝文空間舉辦「一切都是過程(On Journey)」建築展,建築所長侯君昊指出,本次展覽學生將建築創作視爲旅程,拆解成設計基礎、主體發想到設計完成階段,盼學生在展覽中探索過去1年學習收穫,反思建築設計的不同面向。

本次陽明交大建築所建築展,主題爲「一切都是過程」,將建築所1年來的設計學習與嘗試,視爲各種不同旅程的組合,進行實驗性策展。展場1樓包括設計基礎作品,連接到上樓的樓梯以挑高光強展示設計發展過程的草圖,串連到2樓的透視圖、模型等完成階段。

建築所長侯君昊說,學生從在校學習到建築師真正開業,包括收集資料、研究分析,產生各種圖面,跟產業上下游多次討論,都非簡單而是極度複雜的過程,爲提出好案,學生須在不確定性下面對挑戰、決策,而這就像是一段旅程,有些能事先安排,也有些是隨遇而安的探索。

侯君昊說,本次建築展以旅程的角度,對學習過程進行拆解,旅程中最有趣的正是過程,正如學習過程中發生的點滴,也讓學生成長、收穫最多,學生把建築設計過程拆成基礎訓練概念、設計發展到最後的成品3大階段,並與展場結合,重新詮釋建築設計之旅。

數位組碩一生駱維哲介紹1樓角落「Monster Structure」,就是參考自然界蕈類、菌絲生長型態的數位構築作品。(王惠慧攝)

數位組碩一生駱維哲說,數位組學生本身多具建築背景,在傳統混凝土、鋼構建築之外,思考未來建築走向。以1樓角落數位構築作品「Monster Structure」爲例,就是參考自然界蕈類、菌絲生長型態,嘗試運算、模擬與製造,並挑戰不織布等材料的結構,呈現對建築不同想像。

走到展場2樓則呈現設計的完成階段,包括竹東鎮的林業中心、基隆海岸與基隆市政府、馬祖與臺北等不同居住場域的設計作品,呈現學生在不同場域、機制和議題下,如何操作不同的概念,並與觀者對話。

在2樓一角則有電視播放課堂成果,建築所每年會把不同年級、組別打散後分組競圖,去年的題目是有關AI繪圖技術愈趨成熟,在藝術、漫畫產業也被大量運用,學生們作爲未來的建築設計者,是否害怕被AI取代?或認爲對建築專業有何衝擊?每組都有不同想法,有人認爲AI可作爲靈感發想源頭,有些則認爲可幫助後期圖面輸出,討論十分精彩。

學士後組碩二生譚宇宏介紹連接到2樓的樓梯處,以挑高光強展示設計發展過程的草圖。(王惠慧攝)

學士後組碩二生譚宇宏說,AI的好處是可以大量、快速把概念視覺化,他的小組從老屋改造案出發,把不同意見提到的零碎詞彙,利用AI生成拼貼成圖面,讓AI扮演專業者和非專業者間的橋樑,簡化過去多次來回溝通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