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日記》定調私人日記? 立委:會錯失重要資訊

▲二二八事件示意圖。(資料照/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徐珍翔臺北報導

二二八紀念日隔天,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上,立委徐永明擔心「新一波政治檔案整理計劃力道不足,直言國發檔案管理局將《蔣介石日記定義私人日記,以致無法強制取得,恐怕會錯失重要資訊,「日記一定是私人的,但蔣介石怎麼能定義爲私人日記,搞不好很多重要資訊在那裡。」

檔案管理局林秋燕今(1)日在立院表示,該局已經啓動二二八事件相關內容判讀、分析及整理動作,檔案來源包含兩部分,分別是之前已徵集的270萬頁左右文件,以及從去(2016)年底到今年6月打算徵集的99萬頁「新一波」檔案;尚在行政院研議的《政治檔案法》則把私人、團體列入未來徵集方向,未來將透過主動訪求「持有政治檔案」的私人或團體,一旦經過審定,便以捐贈或有價補償方式移歸爲國家檔案。

值得一提的是,《政治檔案法》所定義的政治檔案爲「由政府機關、私人或民間團體所保管自中華民國34年8月15日起至81年11月6日止,有關二二八事件,或因觸犯內亂罪、外患罪、懲治叛亂條例,或者戡亂時期檢肅匪諜條例涉及鎮壓、調查、偵查、追訴、通緝、執行或與其相關之動員戡亂體制戒嚴體制之檔案。」

對此,徐永明頗有微辭,認爲該法認定過嚴,並舉《蔣介石日記》爲例,強調該文本內含1918年到1972年之間,長達54年的紀錄,卻在2000年政黨輪替時,被蔣家人捐贈至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詢問:「這算不算政治檔案?」「對家屬能不能有強制力?」

林秋燕則說:「日記在我們的定義裡面,它確實屬於私人文書所有權個人,必須通過捐贈、收購、保管等方式取得。」不過她也強調,當下正與民間學者洽談,研究海外檔案是否可透過複製方式取得。

「日記一定是私人的,但蔣介石的怎麼能定義爲私人日記,搞不好很多重要資訊在那裡。」針對林秋燕的答案,徐永明並不埋單,直言若《蔣介石日記》被定義爲私人文書,恐怕許多東西最後會變成私人的,「當時在極權統治下,所有事情搞不好都記載在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