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油是什麼》,看見傳統工藝的現代工業新生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劉小燕
《論語·鄉黨篇》有云,“不得其醬,不食。”作爲中國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調味品,醬油有着極爲悠久的歷史,飽含人類爲了追求鮮味而摸索出的發酵奧秘。
從周朝宴會上的調味品“醓醢”,到唐朝專業制醬工坊的制醬工藝,南宋時期的醬油食譜,再到近代工業微生物學奠基人陳騊聲改進傳統釀造技術,中國醬油產業民族企業創新崛起……一個傳統行業在一代代“醬”人的堅守中實現自我革新,鏈接起現代工業體系並做到世界前列。
12月2日起,一檔由湖南衛視、芒果TV聯合出品的紀錄片《醬油是什麼》,用8集內容專注講述中國傳統飲食文化中的醬油之味。作爲芒果TV開啓“中國產業紀錄片計劃”的作品,該紀錄片打破品類界限,以紀實手法深入垂類產業,以內容爲橋樑助力實體經濟發展與實體品牌建設。
從製作手法上看,《醬油是什麼》改變以往長視頻紀錄片邏輯,每集由不同版塊的短視頻相互銜接,創新品牌傳播方式。結合CG動畫、AI點雲、三維重建、紀實拍攝等多重技術手段,該紀錄片以生動形象的方式讓觀衆直觀瞭解關於醬油自先秦至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歷史文化,瞭解醬油發酵的科學知識,以及選豆、蒸煮、淨水、菌種、釀曬、配胚、制曲圓盤、灌裝等現代生產工藝。
爲講好文化“軟實力”轉化爲民族品牌“硬支撐”的故事,《醬油是什麼》的另一個脈絡則聚焦行業發展和中國醬人。醬油一詞在南宋出現後,清代醬園的“前店後坊”模式促進了這一傳統產業的發展;到20世紀30年代,中國醬油釀造工藝革新開始,陳騊聲通過科學研究和實踐實現了醬油的批量生產;20世紀50年代,中國醬人們面臨有產量無風味的低鹽固態發酵工藝,和有風味週期長的高鹽稀態發酵工藝的抉擇。
直至本世紀初,中國醬油產業民族企業創新改革,擴大產能,降低醬油商品價格的同時,保證產品質量穩定。當今中國人以至全球家庭的餐桌上,中國本土民族企業的醬油產品越來越常見,帶動消費者在醬油選擇上不再只是吃得起,更強調吃得健康、吃得好。
通過將生活中最熟悉的味道“逐幀拆解”,《醬油是什麼》將紀錄片的聚光燈照射在實體經濟,剖析背後的企業家精神和民族品牌初心,用鏡頭提煉中國產業的文化符號,進一步塑造和提升民族品牌的公信力和影響力。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