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世代-療癒篇/焦慮世代 熟齡療癒商機熱
「好朋友書店」是一間關注孩子的教育、成人的心靈及老後的生活三個面向的療愈書店,也會不定期舉辦講座。圖/許嘉諾提供
憂鬱症比率提高、失眠的人變多,近年高齡者的諮商需求大增,長者心理不適就醫,近三年增加兩成。除此之外,全球化競爭、疫情帶來動盪不安,嚴酷的外在環境,讓人們轉而往內,探索自己,正念、瑜伽、頌鉢、冥想、禪坐、人類圖等身心靈課程,無論是實體或是線上都有很好的銷售。
書市也反映了這股焦慮不安。誠品書店在分析二○二三年暢銷書時指出,這是個「焦慮世代」,前十名的榜單中,「心靈療愈」佔大宗。
數位轉型學院創辦人暨院長詹文男觀察,網路時代看似朋友多,然則每個人心靈都很孤單、每個族羣都有壓力,隨着焦慮與壓力的增加,愈來愈多的人開始關注心理健康、情緒管理和身心靈平衡,掀起了療愈商機。
他從產業分析的角度來看,除了直接回應焦慮的書籍、諮商或是課程外,間接助人消除緊張、紓解壓力的,也算是療愈的產品或服務,涵蓋食衣住行育樂各產業─有人以吃和購物紓壓,有人焦慮時就去跑步、登山,更有不敢對老闆、同事發脾氣的上班族透過看復仇劇排解情緒。療愈成爲巨大的市場。
宗教扮演療愈與撫慰身心的角色,也透過數位轉型,迴應這波需求。詹文男指出,國內寺廟教堂數高達一萬五千多家,這是不含沒有登記的宮廟神壇,有人甚至開玩笑,國內的寺廟教堂比便利商店還多。
這幾年受疫情影響,神佛經濟也思考零接觸,做數位轉型,例如點光明燈、安太歲、求籤、祈福、問事等,都可以線上完成;有些宗教團體運則用LINE一起唸經、禱告、共修並回向,也有金融銀行與二十家廟宇合作,信徒可以透過ATM點文昌燈、財神燈等,心情不好時還可以立即求籤詩。
詹文男說,這一代高齡者雖然資產豐厚,但是物慾不高,偏重心靈、知識層面的需求,若能看見高齡者的六個痛點「怕生病、怕沒錢、怕無聊、怕尷尬、怕無能爲力、怕死後不安」,迴應其需求推出商品,將會是各種產品與服務的市場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