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是全身疾病“顯示器”,腳上有這些表現,你要注意了!

雙腳是人體的“精氣之源”,只有腿腳健康,經絡傳導才暢通,氣血才能順利地送往各個器官。

因此,腳常有人體的“第二心臟”之說。腿腳是人體保健養生的重點區域,更是全身健康的“顯示器”,當雙腳出現這7個症狀時,可能是疾病信號!

天氣乾燥時雙腳乾裂蛻皮的情況比較常見,問題不是特別大。

但如果一年四季都乾裂,甚至用了潤膚乳也不見好,就要當心是否因爲缺乏維生素導致皮膚彈性變差;或是腳部真菌感染所致。

一般來說,真菌感染往往還會伴有皮膚瘙癢、小水泡、蛻皮等問題,建議及時就醫,以免病變部位蔓延。

腳後跟乾燥:在中醫看來,腳後跟乾燥多是腎精不足、腎陰虧損的表現。由血虛風燥引起,氣血不足,風邪入侵血液導致血虛生風、血虛風燥。肺爲全身之氣,肺氣和腎氣要聯合起來治,養腎陰、肺陰,調氣血,達到血液運行通暢。可採用藥材泡腳的方法應對。

當歸50g,熟地60克,生地黃90克,玄蔘90克,川穹60克再用黃芪100克,煎水泡腳,熬一次可用三天。連續泡上一個半月可見效。

寒冷季節腳涼可能與氣虛、陽虛等體質問題有關。

如果溫度適宜仍然感覺腳涼,可能是甲狀腺功能減退。

甲狀腺素負責調控人體新陳代謝,若其分泌不足,身體產生熱量的能力將大受影響,容易出現手腳冰涼。

此外,貧血、動脈硬化閉塞症、糖尿病長期血糖控制不佳等同樣可能引起腳部冰涼。

蹲久了或鞋子過緊壓迫都會導致腳麻。

但若出現不明原因的腳麻,或者經常出現,持續時間很長,則要當心是否與腰病有關。

一般來說,腰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會因神經受壓迫,引起腳麻。這種麻木會從臀部沿大腿的外側放射到小腿前內側,最後到足趾。

此外,如果麻木感不止在手腳,軀幹、臉部也出現麻木的感覺,還要小心腦血管疾病。

若雙腳如同穿了襪子一樣,感覺不靈敏,則要注意血糖是否出現問題。

腳抽筋幾乎每個人都經歷過,但如果經常抽筋,就要警惕了。

運動時腳突然抽筋,可能與運動過量或未做熱身有關。

此外,缺鈣同樣會讓神經肌肉的應激性增加、興奮度提高,引起肌肉痙攣。

對於中老年人來說,如果補鈣後抽筋沒有改善,要特別警惕動脈粥樣硬化、血栓、靜脈曲張等血管性疾病。

足跟痛時,一般而言可能是足底筋膜發炎了。

疼痛在早晨下牀時的第一步最爲明顯,行走一段時間後,足底筋膜會變得較鬆,症狀會有所緩解,多采取保守治療改善。

關節上突然發作的紅腫熱痛需及時就醫,這可能是痛風、關節炎、感染和外傷所致。

腎臟有篩選營養素的作用,一旦工作失常,體液就難以及時排出體外,導致浮腫,腳部腫脹最爲明顯。

此外,還有可能是踝關節炎,曾經崴腳留下的後遺症,引起滑膜炎、軟骨損傷和韌帶損傷所致。

腳部護理指南

護腳要泡腳

在炎炎夏日,通過熱水泡腳能祛除溼氣。

睡前可用40℃左右的熱水泡腳不僅可以活血通絡,調節人體機能,還能改善睡眠。

對於出現四肢乏力、發睏、食慾減退的人,可以在熱水中加上威靈仙20克、蒼朮15克、艾葉15克,效果會更好。

養腳要動腳

足部保健操是讓足踝部和肌腱得到平衡的一種鍛鍊,能打通下肢的經絡和氣血,緩解足部的衰老。

01

足背屈

坐在墊子上或牀上,腳掌回勾,有種酸脹的感覺,堅持10秒以上,放下。

02

足內旋

坐下,雙腿擡起與身體呈90度,膝蓋繃直,兩個腳尖並在一起,行內八字,兩側韌帶會有種牽拉感,至少堅持5秒以上。

03

足外旋

坐下,雙腿擡起與身體呈90度,膝蓋繃直,兩個腳跟並在一起,做外八字,後邊會有一種很勒的感覺,感到酸脹爲宜。

04

對足跟

腳跟對腳跟成爲“一”字,儘量讓大腿往外撇,做的時候身體不能往前彎,要挺起胸膛,堅持5~10秒。

05

搖擺

起身,把腿打開與肩同寬或比肩稍寬點,站直,把重力放到前腳掌上,擡起腳後眼,先往右邊,然後腳後跟放下,左腿放鬆,把所有重力放在右腿上,刺激足部經脈,動作要慢,可以扶着椅子做。

06

提踵顫足

雙腳與肩同寬,腳尖衝前,挺胸收腹,小腿繃直站立,吸氣,慢慢擡腳後跟,繃緊小腿肌肉,快速放下,用足跟敲打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