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規模縮量、不良率擡升,上市銀行信用卡業務深陷調整

貸款餘額縮水、不良貸款率上升,上市銀行信用卡業務繼續收縮。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A股上市銀行半年報時發現,今年上半年,多家上市銀行信用卡業務表現繼續低迷,交易額度、交易數量、貸款餘額等多個關鍵指標下滑。此外,信用卡業務不良貸款餘額、不良貸款率也持續上升。業內人士認爲,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已從存量時代轉向精耕細作時代,提升機構信用卡業務競爭力,可以從拓展使用場景、打造差異化功能、創新產品及服務、加強風險控制能力等方面入手。

交易規模持續縮量

信用卡業務多個關鍵指標下滑,其中交易規模縮水明顯。

從信用卡貸款餘額情況來看,股份行規模下滑最爲明顯,多家同比下滑超過兩位數。興業銀行信用卡貸款餘額一度在2020年末突破4000億元關口,隨後一路上行,但到了去年開始出現回落趨勢,到了2024年二季度末,信用卡貸款餘額跌破4000億元,縮水至3685.74億元,較2023年6月末同比下降11%。

平安銀行也出現類似情形,該行信用卡貸款餘額曾在2021年末突破6000億元規模,隨後規模一路縮水,到了今年6月末,規模縮減到5000億元下方,剩下4709.99億元規模,較去年同期下降了14.9%。浦發銀行也出現信用卡貸款餘額縮水情形,今年上半年該行信用卡貸款餘額爲3602.46億元,較去年同期縮減了大約484億元,同比下降11.85%。

信用卡貸款餘額規模出現下滑,背後是多家上市銀行交易數量出現大幅縮水跡象。比如,中信銀行上半年實現信用卡交易量12411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8.44%。同期,興業銀行信用卡交易金額同比下滑18.17%,至9849.84億元。今年上半年,平安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信用卡總消費金額分別達到11909.90億元、9849.84億元、9674.93億元,相較於去年末分別減少3.74%、12.11%、12.14%。

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信用卡貸款餘額及交易金額持續縮水,一部分原因是消費需求不足。資深信用卡專家董崢指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持續下降,尤其是部分奢侈品與家用電器等消費明顯走低,但日常消費品如餐飲、食品、藥品等依然保持增長勢頭。在此背景下,銀行卻並未改變傳統的“拉新”思維,大幅增加了銀行營銷成本,又無法抓住持卡人需求,導致經營收益難以可持續增長。

不良貸款率狂飆

前些年野蠻生長的銀行信用卡業務,一直是銀行零售戰略的重點,也是中間業務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受到各大銀行的重視。但隨着快速生長,信用卡業務的不少問題也暴露出來,成爲客戶投訴的“重災區”。第一財經梳理多家銀行披露的投訴事件佔比情況時發現,信用卡投訴成爲主要原因,佔比爲八到九成,其中涉及原因包括債務催收方式和手段、無故扣費、息費爭議等。

不僅成爲客戶投訴的“重災區”,信用卡業務的資產質量同樣承壓。記者梳理髮現,今年上半年,多家商業銀行出現不良貸款餘額、不良貸款率雙雙上升的情形。比如,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均出現不良貸款餘額增加,今年上半年,建設銀行信用卡不良貸款餘額爲185.9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9億元;工商銀行今年上半年信用卡不良貸款餘額爲216.0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68億元。

不良貸款率方面,多數銀行信用卡不良貸款率高企。民生銀行、工商銀行今年上半年不良貸款分別爲3.24%、3.03%,較去年同期分別上升34個基點、76個基點。平安銀行、浦發銀行、重慶銀行、交通銀行、鄭州銀行、上海銀行信用卡不良貸款率均超過2%。招商銀行不良率達到1.78%,較去年末增加0.03個百分點。

這一情況與行業整體趨勢相吻合。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中心此前發佈的報告顯示,今年二季度,個人不良貸款轉讓明顯提速,掛牌量和成交量均出現環比大幅增長。其中,個人消費貸款佔比超過五成,信用卡透支大幅增加至33.5%,2022年末這一數字僅爲2.05%。出讓方中,商業銀行佔比約九成,股份制商業銀行佔比超過六成。

針對信用卡透支類資產佔個貸不良業務比重不斷攀升的情形,業內分析人士指出,近年來受多方因素影響,商業銀行信用卡的不良資產規模及不良貸款率持續上升。信用卡透支類資產佔比不斷增加和信用卡業務本身題量比較大、在個人貸款業務中佔比較高有關,未來商業銀行個貸不良資產尤其是信用卡貸款業務方面的資產質量將持續承壓。

轉向精耕細作時代

經歷過野蠻生長時代的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當下正告別“存量時代”迎來深度重構,多家商業銀行信用卡流通卡數量增長步伐放緩。今年上半年,平安銀行信用卡流通戶數僅微增4%至5166萬戶。興業銀行髮卡量今年初小幅上升1.62%至7254.92萬張。

今年以來,多家銀行出於降本增效的因素,停發旗下信用卡聯名卡,以應對信用卡業務轉型。從全社會信用卡使用量來看,信用卡業務已出現連續下滑勢頭。央行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共開立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7.6億張,環比下降0.85%,較去年末7.67億張的總卡量相比,減少了大約700萬張,已出現連續六個季度環比負增長。

在此背景下,已有商業銀行出現流通卡數量下滑的情形。比如,交通銀行信用卡在冊卡數量出現三連降,去年同期爲7455.98萬張,下滑至去年末到7132.42萬張,今年二季度末縮水至6488.83萬張。今年上半年,浦發銀行信用卡流通卡數量則較去年末環比走低3.94%,至4646萬張。

董崢認爲,上述數據反映出信用卡市場正在經歷差異化發展,部分銀行在嚴格風控和調整策略的背景下主動壓縮了信用卡流通規模,而另外一些銀行則通過有效的市場營銷和客戶服務策略,在確保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實現了信用卡業務的穩健增長。

“現階段銀行信用卡業務逐步邁入‘精耕細作’的時代。”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認爲,各行的信用卡經營除了基礎髮卡量以外,還要對重點場景給予更多關注,比如汽車信用卡在購車、養車等場景的交易情況。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認爲,提升用戶體驗感,增強用戶黏性,將是未來信用卡業務的核心競爭力。銀行需在信用卡營銷效應、盈利收益、用戶滿意度之間做個平衡,可從拓展使用場景、打造差異化功能、創新產品及服務、加強風險控制能力等方面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