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設戶外及海洋基地學校 讓學生走出教室學習

雲林縣口湖國中師生共同規畫實境解謎,透過跨校交流帶領嘉義市北興國中學生走入社區。(教育部提供/林志成臺北傳真)

教育部國教署委請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臺灣海洋教育中心,去年於全國設置12所「戶外教育基地學校」及26所「海洋教育創新課程與教學研發基地」,研發戶外教育及海洋教育課程模組,以推動戶外教育與海洋教育並深化課程內涵。

教育部表示,「戶外教育基地學校」採用不同任務取向進行課程與教學的發展,例如「學習點學習模式」是以熟悉的學校、社區、環境與產業等多元面向的知識場域進行學習,並與學科領域課程進行配搭,打破傳統教室框架深化課程內涵。

以桃園市新埔國小爲例,該校以都市學區的角度,尋找鄰近學習場域與環境素材等資源,研發「新埔溪山走讀趣」課程,由學校附近的南崁溪與虎頭山爲出發點,認識家鄉的水質、地質、環境與生態的環境素養。

雲林縣口湖國中「喚龍傳說」課程與嘉義市北興國中跨校交流,讓孩子瞭解家鄉的溼地、產業、能源與地層下陷環環相扣的議題;嘉義市北興國中「興敬自然」課程與雲林縣口湖國中跨校交流,透過聲音地圖、生物偵探與公民科學家活動,帶領讓孩子能自在的感受與觀察自然的美好。

「海洋教育基地學校」則以「研發推廣課程模組類」與「提供海洋體驗課程類」兩種功能性基地學校發展與運作,並依據「海洋休閒」、「海洋社會」、「海洋文化」、「海洋科學與技術」及「海洋資源與永續」等五大學習主軸研發多元主題課程模組,將課程模組融入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

例如:新北市中港國小以食魚教育爲主題,帶領學生認識平時營養午餐常食用海鮮,並透過模擬釣魚來提升學生興趣,教導學生辨別海鮮食用燈號;金門縣金湖國小以獨木舟體驗爲主題,邀請古寧國小一同透過闖關讓學生認識獨木舟的基本知識,並安排學生於太湖學習劃獨木舟實際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