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阿里山精品咖啡」千萬元設備!方政倫不藏私:農民免靠天吃飯
▲阿里山「鄒築園」一共有五公頃農地種植咖啡樹,約有6000多顆生豆。(圖/記者彭懷玉攝)
記者彭懷玉/嘉義報導
阿里山不只是臺灣高山茶的故鄉,精品咖啡更在近年打響名號,說到先驅,不得不提「鄒築園」。有着咖啡王子稱號的方政倫,從運用科技系統照顧咖啡樹、耗資千萬元購入先進設備,一直到咖啡杯測,全都親力親爲,「我們要讓咖啡農不再只能靠天吃飯。」方政倫滿腹信心地說。
▲「鄒築園」是全臺精品咖啡賽事中的常勝軍,方政倫形容,這裡是「鄒族人的築夢莊園」。(圖/記者彭懷玉攝)
阿里山海拔1200-1400公尺、日夜溫差大,坐落於北迴歸線上的位置,剛好也適合生產精品咖啡。「咖啡要生長得好,位居下霜的臨界點最爲適宜,中南部山區乾溼分明,咖啡豆白天吸收養分、夜晚緩慢釋放,愈乾燥,孕育出愈香甜的咖啡」,方政倫解釋着。
▲咖啡要生長得好,位居下霜的臨界點最爲適宜,中南部山區乾溼分明,適合精品咖啡豆的生產。(圖/記者彭懷玉攝)
返鄉務農的方政倫,原本對咖啡可說是一無所知,因山上缺務農人手,父親交付了200株咖啡苗讓兒子嘗試,方政倫以土法煉鋼方式,不斷從錯誤中學習,在2007年獲得第一屆「臺灣咖啡節」生豆冠軍,讓他信心大增,踏上了精品咖啡鑽研之路,一走就是23年光陰。
▲方政倫在2007年獲得第一屆「臺灣咖啡節」生豆冠軍,讓他信心大增,踏上了精品咖啡鑽研之路,一走就是23年光陰。(圖/記者彭懷玉攝)
以往要成功生產咖啡豆,因天氣因素、人力成本高昂,過程非常艱辛。因此,方政倫耗下巨資,購入了一臺300多萬的巴西脫殼設備,一小時可處理600公斤的豆子,省去人工挑選的耗時費心,另有中美洲較爲常見的「去皮拖果膠機」,一臺約200萬,無論是篩選掉雜質、漂浮粒子、脫果膠,最後果皮還可堆肥,7個步驟一小時即可完成,效率極高。
▲▼一臺300多萬的巴西脫殼設備,一小時可處理600公斤的豆子,省去人力的耗時費心;過去水洗豆半夜都要起來翻動,一小時翻一次使其乾燥。(圖/記者彭懷玉攝)
另外,方政倫還不藏私分享「室內滾筒翻豆機」。他說,過去水洗豆半夜都要起來翻動,一小時翻一次使其乾燥,「這兩臺是請臺灣鐵工廠幫我客製化製作的」,無論是蜜處理或水洗豆,不跟老天賭博,只要不利於乾燥的氣候,都相當適合使用,不斷測試,會得到最好的數值,固定下來後,豆子不因天氣變化而影響到品質。
▲▼阿里山「鄒築園」獲獎無數,有時間的話也別忘了留時間品嚐一杯咖啡。(圖/記者彭懷玉攝)
值得一提的是,讀電機工程的方政倫,也將科技運用於農業。他說,全世界咖啡莊園只有臺灣有App系統 「阿龜志」,不但可以用在養殖業,就連較難隨時去查看的咖啡莊園,也能透過App瞭解即時氣溫、溼度、風向等數據,若人不在國內,發現咖啡樹缺水,可以直接請家人幫忙澆水,方便遠端遙控。
▲「阿龜志」App不但可用在養殖業,就連較難隨時去查看的咖啡莊園,也能透過App瞭解即時氣溫、溼度、風向等數據。(圖/記者彭懷玉攝)
未來,方政倫提及,會進一步效法國外衛星莊園概念,除了自子種的豆子,也收購其他莊園豆子,延伸阿里山的精品咖啡產業,並運用科技農業,將品質固定並提高,一步步推動到國際,孕育出比藝妓咖啡更傑出的自產咖啡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