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0年最大變局正在發生,不幸的是只有極少數人看清真相

智谷趨勢研判團隊出品 | ID:zgtrend

當下有兩個變化,正在影響你手裡的房子,你子女的教育和職業前景,覆蓋每一個人。

而看懂這一變化本質的人,恐怕極少。

我們正在經歷什麼?我從兩個側面來描繪一下。

第一個側面,房產。

這是國內不同級別城市,近一年的房價走勢。

上述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已經是較爲保守的數據,但也能體現一些趨勢變化。

過去這一年,全國各地房價都在跌,而且一線城市的跌幅普遍大於二三四線。

近二十年,北上廣深房產都是國內最保值、最有確定性的的資產。

所以這一變化擊碎很多人的信仰。

這是第一個側面。

第二個側面,教育。

最近網傳,“武大建築學大一新生集體跑路,原本四五十名學生,轉專業後只剩4個人,學院教授人數直接反超學生”。

雖然經過查證,消息的來源不明,很可能是假消息,但網友的討論依然沸騰。

因爲現在高校的土建類專業,是真的崩了。

原因也很簡單——

大基建和地產的不景氣,將土建類專業的需求直接打到谷底。

地產前文已經說了,不用贅述,現在“鐵公基”也越來越養不起。

地方上很多市政項目,尤其是收益率覆蓋不了債務本息的基建,可能通通要被砍掉。

當下地方的主旋律是過緊日子,要全力化解債務,可持續發展。

這是第二個側面,從產業變化對個人教育和職業前景的影響。

房產、教育,每一個側面單獨拿出來,都牽一髮動全身,如今集體發生轉變,這背後反映的是什麼?

這實際上是40年一遇的大拐點、決策思維的大拐點在各方面的投射。

7月末那場重要會議,我通讀2萬多字的文稿,觀察出一個最重要的轉變——

核心圈層目標,核心KPI變了。

之前的 40 年,最核心的目標是 GDP,是經濟發展。

而發展最重要的抓手,就是房地產。

包括上游的鋼筋水泥磚頭,下游的家電廚衛、教育商超消費,以及始終圍繞整個產業鏈的銀行貸款。

所以那個時段,不管口頭上再怎麼喊調控,行動上,比如土地啊金融啊,都是圍着房地產在轉,前面提到的教育和擇業、戶籍和城鎮化策略,也都是核心KPI的結果。

但這已經是過去式。

這幾年我們感覺到宏觀模式有了巨大變化,本質上是核心 KPI 變了——

工業化和製造業變成新核心,房地產必然要被邊緣化,我稱之爲第二次工業化。

核心目標,從GDP轉向第二次工業化,影響極爲深遠。

我們看到金融、人才、產業資源等,都在密集地往這個領域投。其他領域的發展要爲這個核心 KPI 服務和讓路。

這是我們必須要認識到的時代特點。

核心KPI轉變,跟我有什麼關係?

這不會影響你明天的外賣,但會影響你未來十年,甚至二三十年的所有安排。

回顧第一次工業化,是靠工農剪刀差,農業的資源向工業領域傾斜,是依靠舉國體制。

接下來的第二次工業化,依然在用類似的舉國體制,集中資源到製造業。

舉國體制,意味着影響將覆蓋每一個人。

如果對趨勢變化沒有深入的洞悉,繼續以前的慣性思維,選擇樓市以前的核心資產,選擇高校以前的王牌專業。

我不能說這是錯,但至少體驗不會像過去20年那麼暢快。

當時代轉身,要不惜一切代價實現新的目標時,如何不成爲那個代價,或者最大程度降低轉身的損耗。

這是每個人都繞不開的課題。

面對正在發生的巨大變化,個人怎麼辦?

第一,不要all in,要有更多的配置意識和分散意識。

比如說日本,都知道日本有迷失的30年,但日本的全球投資非常成熟,即便自身經濟不增長,也可以去收穫其他國家的紅利,在下行期保持生活的質量。

這就是視野放到更廣闊的地方,所帶來的改變。

第二,對新趨勢要有認知。

比如,製造業正在向東南亞、南亞遷移,這意味着全球產業鏈格局的重組,利益的重組,發展機會的重組。東南亞進而獲得了雙重優勢(中國經濟好,東南亞享受紅利;中國經濟不好,東南亞承接更多轉移出來的產業)。

這些認知,能給你帶來更廣闊投資的空間。

第三,押注永恆不變的東西。

亞馬遜的創始人貝佐斯說過一段話,很多人去問十年後什麼會變,卻很少有人去問十年後什麼還不會變。亞馬遜恰恰就是去找不變的東西。

比如我們看好一個房產,其實拋開各種各樣的上層建築的因素,最根本的就是人口因素,有沒有人口持續在流入。

有時候最簡單的往往最有力量。

我們踩在一個週期更替的節點上,踩在重大變化的關鍵點上。

國內的政策週期、全球的美元週期、大選的地緣週期,三個週期的轉換都在這幾個月內發生,變動會影響所有重要的資產,房產、股市、匯率、債券等等。

剛剛過去的美國降息,下降幅度也是超出不少人預期,各類資產出現大幅震盪。

當前,看清方向比什麼都重要,它關係着是上天堂還是下地獄。

而看清方向的前提,是掌握真實的信息和動向。

(免責聲明:本文爲經濟學教授據公開資料做出的客觀分析,不構成投資或者購買建議,請勿以此作爲投資或者購買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