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八成國外受訪民衆對中國發展前景有信心

本報記者 高 喬 彭訓文

近日,環球時報社發佈中國國際形象全球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2024年8月至11月,中國國際形象全球調查面向46個國家、5.1萬名民衆進行問卷調查,這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開展的規模最大、樣本量最多、問卷設計最全面深入的全球民意調查。問卷深入調查國外民衆如何感受中國變化、怎樣看待中國發展、如何認知中國形象。報告顯示,各國受訪民衆認爲中國發展前景光明,近八成國外受訪民衆對中國發展前景有信心。

認同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長主要動力源

報告顯示,中國的綜合國力及各項實力被國外受訪民衆普遍評價爲“強”。經濟實力強獲認可比例最高,達77%;其次爲科技實力(75%)和金融實力(72%)。年輕羣體對中國科技實力的評價更高。非洲國家、金磚國家、中東國家、發展中國家有超過七成民衆認爲中國綜合國力強;該比例在東盟國家和歐洲國家超過六成,在發達國家超過半數。

調查發現,多數國外民衆對中國未來經濟增長與發展潛能持積極看法,近八成國外民衆對中國發展前景有信心。九成多國外受訪民衆認爲,未來10年中國經濟會持續增長,近六成認同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六成國外民衆認同中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方向正確”。約2/3認同中國經濟前景光明、有潛力。非洲國家(81%)對中國經濟前景光明的認同比例最高,中東國家、金磚國家、發展中國家的該比例超過七成,歐洲國家和東盟國家超過六成,發達國家超過半數。

調查問卷讓被訪者自主描繪其過去一年裡對中國的突出印象。報告顯示,各國民衆使用率最高的關鍵詞包括“經濟”“技術/科技”“發展/發達”“好”“強大/強國”“先進/創新”“文化/文明”“商品/產品”“人口衆多”“中餐/美食”等。在發達國家、歐洲國家、中東國家和東盟國家,“經濟”被提及的頻次居首;在發展中國家、非洲國家、金磚國家,“技術”被提及的頻次最高。

對中國人的奮鬥精神和創新精神印象好

報告顯示,國外受訪民衆對中國感興趣的比例超過九成,四成民衆對中國感興趣的程度很高,包括14%的“極其感興趣”和26%的“非常感興趣”。發展中國家民衆(95%)對中國感興趣的比例高於發達國家(86%)。在對中國的主觀情感方面,總體有63%的國外民衆表示對中國有好感,兩成持中立態度。從不同國家羣組來看,非洲國家的對華好感度最高,達84%;拉美國家、金磚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超過七成,東盟國家接近七成,中東國家超過六成;歐洲國家對華好感度接近半數,約三成持中立態度。

關於對中國和中國人的綜合評價,近六成國外民衆對中國的整體印象評價爲“好”,中立態度爲三成多。對中國的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持有好印象的比例爲74%、72%,對中國文化持有好印象的比例超過六成。55%的國外民衆對中國人的整體印象評價爲“好”,36%持中立態度。中國人的奮鬥精神和創新精神給七成多國外民衆留下了好印象。

本次調查還列舉了10餘項有代表性的中國事物,並逐一向國外民衆詢問喜愛與否。其中,長城(67%)、高鐵(65%)、熊貓(63%)、智能手機(61%)的獲喜愛比例超過六成,過境免籤(57%)、電動汽車(55%)和網絡購物(55%)的獲喜愛比例超過半數,中餐(48%)和TikTok(48%)的獲喜愛比例接近半數。

期待中國未來更多參與國際事務、貢獻更大力量

在國際事務方面,近七成(69%)國外受訪民衆期待中國未來更多參與國際事務或發揮更大作用。近九成(88%)支持中國在有關國際機構、機制或平臺中主動發揮更大作用。八成多期待中國在經貿合作與教科文兩個領域作出更多國際貢獻;近3/4期待中國在國際秩序建設、維護和平穩定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國外受訪民衆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認知率達66%,對三大全球倡議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認知率爲七成左右。對“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和“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兩項主張,國外民意有超過半數認同,中立態度約三成。絕大多數國外受訪民衆認同中國是“全球南方”一員。

中國已同183個國家建立外交關係,成爲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報告顯示,超過八成國外受訪民衆認爲本國與中國的關係是友好的、正常的、戰略合作的。數據比較發現,非洲國家大多數民衆將中國視爲“戰略合作伙伴”或“友好國家”;發展中國家、東盟國家、中東國家、金磚國家的民衆將中國視爲“戰略合作伙伴”“友好國家”“正常關係國家”的比例相對較高;歐洲國家將中國視爲“友好國家”“正常關係國家”的比例相對較高;發達國家將中國視爲“正常關係國家”的比例相對較高。

關於本國與中國關係的未來變化,62%的國外民衆希望變得更好。95%的國外民衆歡迎中國人到訪本國。中國優化實施過境免籤政策後,近七成受訪者表示未來願意來訪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