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觀平:數字賦能提升城市韌性

城市是現代化的重要載體,是人民羣衆高品質生活的重要空間。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關於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韌性城市的意見》提出,到2030年,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推動建成一批高水平韌性城市,城市安全韌性持續提升,城市運行更安全、更有序、更智慧、更高效。

韌性城市,是指能夠憑藉自身能力抵禦災害,減輕損失,併合理調配資源實現快速恢復的城市類型。我國擁有世界上數量最多的大城市和城市人口,城市治理面臨諸多風險挑戰,亟需進一步增強城市韌性及抗風險能力。

韌性城市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當前,新一代信息技術正推動城市生產、生活和治理方式發生深刻變革。特別是近年來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手段在城市管理中的廣泛運用,促進了傳統風險治理變革、提升了應急效率,爲韌性城市建設提供了新機遇。

對高水平韌性城市建設而言,當前相關技術及應用場景還不夠完善,不同區域、不同規模的城市在數字化建設中還存在差異。需遵循科學規律,構建綜合全面的韌性指標,拓展以數字化助力城市安全有序運轉的路徑,探索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韌性城市建設方法,使人民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以數字賦能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築牢安全底座。近年來,我國不少城市已初步搭建起智慧城市數字底座及運行其上的城市“智慧大腦”智能中樞,在此基礎上建立的應急系統能夠賦予機器設備更強的學習和計算能力,對城市風險進行動態識別和關聯分析,進而管控城市運行中的安全風險。當災害衝擊產生時,憑藉數字基礎設施的網絡連接屬性,可構建不同主體互聯互通的立體化網絡,使應急系統快速響應、及時啓動,並能對風險事件進行情景推演和智能分析,達到動態調整的效果。

以數字技術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動精細管理。技術的快速迭代及融合正推動城市管理體制機制創新,從而提升決策智能化、精細化水平,實現更爲科學有效的城市安全管理。例如,隨着數字技術與城市場景深度融合,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及應急體系建設、地震洪澇等自然災害防治、城市生命線風險監測預警等有了新方式和新手段,以數字化智能化輔助精準決策,能使應急響應更加科學。再如,基於數字孿生技術對城市進行數字建模和數字畫像,有助於提升城市全生命週期的管理和服務能力,使城市管理更加智慧高效。

以數字平臺應用增強社會互動,促進協同治理。當前,數字平臺的廣泛應用,使人與人之間的聯結更加緊密,增強了居民間的互助合作能力,有助於更有效地發揮韌性城市整體功能。例如,建立公共治理平臺和數據共享機制,能夠確保應急組織縱向聯動、橫向協同,實現各部門分工協作,形成應急合力。同時,數字平臺與社會治理耦合程度增強,有利於在跨界合作中形成羣體智慧,通過風險成本共擔的方式解決部分老舊城區內生性不足、資源受限、設施老化等問題,增強城市在應對風險時的抗逆能力。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金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