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瑞銀資產管理:目前正是加倍聚焦永續投資理想時機(2-1)

「相信未來會更好,相信有更合適的投資類型可以帶來更大的收穫。」瑞銀資產管理表示,基於因子分析原則的投資流程與哲學,更明確反映了這樣的理念;無論是價值型、成長型、動能原則或其他類型的投資,每一位投資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信念系統。

就堅守投資信念這點來說,永續投資(或是環境、社會與治理,簡稱ESG)也不例外,投資人除了市場理念,也要加入道德考量,這個觀點當然完全合理。但是績效動機和道德動機並非涇渭分明,個別投資人都說不清楚自己的資本配置中,有多少比例是基於倫理考量,更遑論投資管理機構、中介機構或主管機關了。畢竟,人類的動機與價值觀並不是井井有條,難以明確分類標示。

最省事的做法當然是忽視現今的趨勢,把永續投資扔進垃圾堆,加碼押注利潤至上的投資。美國經濟學家傅利曼(Milton Friedman)的信徒,想必都支持這個觀點,畢竟他是堅定追求股東價值的代表性人物,曾說:「企業只有一個社會責任,就是運用各種資源、參與各種活動,追求最大的利潤,只要在規則容許的範圍內,也就是公開自由的競爭,不涉及詐欺舞弊。」

然而,完全放棄道德考量將會造成重大悲劇,傅利曼本人也澄清,企業負責人的責任應當是「儘可能多賺錢,同時也要遵循社會的基本規範,包括法律和道德習俗兩方面」。

諸如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減損、不平等,種種市場失靈問題帶來了實質的威脅,迫使瑞銀深入審視「社會的基本規範」,並且體認到今天的規範已經轉變。對於機構、政府和投資人,外界要求提高透明度,遵行全球公認的人權標準,減少環境破壞,這些不只是避免罰款的消極對策,更是出自內心的責任感,維護環境以滿足未來的社會需求,社會議題逐漸成爲企業議題。

所幸如今已經看到更多的客製化趨勢;結合數位客戶調查及資料蒐集,更重視對客戶偏好的瞭解;公開與私募市場出現更多的產品創新;更敏銳有效的盡職治理,以及更透明的績效貢獻指標。這一切可望改善現況,帶來具體的改變。

顯然,法規正在引導資產配置趨勢,朝向更永續的方向發展,至少強制要求改進資訊揭露。雖然法規執行有時並不順利或未能切合實際需求,但方向仍然很明確,各界最終也會接受。

綜觀這一切,瑞銀資產管理對於資源投入永續投資,歸納出兩點結論:首先,對於主動式委任投資,永續投資必須創造有意義的超額報酬。其次同樣重要的是,永續投資必須取得真實世界的成果,並符合客戶的價值觀。

「超額報酬」是上述兩項議題中,最直接也最容易理解的部分。永續因子確實能夠對資產估值造成重大影響,今天的投資人幾乎不可能忽略這一點。唯有適當理解永續議題和趨勢,才能更有效辨識投資機會及管理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