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早參 | 適應淨值化轉型,理財產品“提前終止”成常態

每經編輯:張益銘

| 2024年6月6日 星期四 |

NO.1 5月銀行業被罰1.45億元 10人涉騙貸被終身禁業

據梳理,5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人民銀行及國家外匯管理局等監管部門開出141張罰單,單月合計處罰金額約爲1.45億元,環比大幅增長。5月共有227位銀行業務相關責任人因違法違規行爲遭到處罰。其中,有10人因“騙取銀行貸款”“授信管理、內部控制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等行爲被監管給予終身禁業處罰。

點評:這則新聞顯示,金融監管機構正在持續強化對銀行業務的監管,並對違法違規行爲採取嚴厲處罰措施,這不僅有助於抑制銀行業不當行爲,促進銀行業的穩定和健康發展,還能增強投資者對銀行業務的信心。對於那些涉嫌騙貸的個人實施終身禁業處罰,顯示出監管機構對於維護銀行業誠信的決心。

NO.2 繼續調整存款產品 民生銀行叫停隨心存、利多多自動購買及續存服務

民生銀行(600016.SH,股價3.84元,市值1681.24億元)發佈公告表示,因業務政策調整,該行將於6月13日起停止隨心存自動購買服務和利多多到期自動續存服務,屆時,已經在隨心存、利多多賬戶內的資金可持有至最近一個終止日,持有期滿結息並轉入活期結算賬戶。據瞭解,早在2022年12月份,上述兩項業務就已經停止新增簽約,此次停止自動購買、續存服務,也就意味着存量產品到期後,民生銀行“隨心存”“利多多”業務將徹底迎來下架。

點評:民生銀行停止某些存款產品的自動購買和自動續存服務,反映了銀行在面對市場變化和監管政策調整時的策略轉換。

NO.3 適應淨值化轉型,理財產品“提前終止”成常態

銀行理財頻現“提前終止”。5月以來,多隻理財產品提前“離場”,原因包括業績不達預期、產品規模縮水、觸發合同條款等。業內人士認爲,步入理財淨值化時代,產品提前終止是適應淨值化轉型的正常現象。隨着此類情況增多,理財公司應向投資者及時提示,做好相關資金兌付及善後工作。

點評:理財產品的提前終止越來越常見,這體現了在面向淨值化轉型時的一個自然趨勢。對於銀行和理財公司來說,提前終止表明了對投資運營能力和產品設計靈活性的要求更高。投資者需要對這樣的情況有一定的心理準備,並逐步學會從投資組合和風險管理的角度去認識和選擇理財產品。對於理財行業而言,這也是一個考驗,只有通過合理的產品設計,及時有效的投資者溝通,以及穩健的風險控制,才能在淨值化轉型的進程中維持良好的市場聲譽和客戶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