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振翼,萬億之城無錫再進階

“小橋流水、槳聲欸乃、白牆黛瓦、枕雲人家。”桌上放着暖茶點心,錫劇《詩·袖》、民樂《無錫景》、評彈《聲聲慢》等傳統曲藝輪番亮相。這廂吳儂軟語之間,眼前似見第一縷古風吹綠古鎮街巷;那邊卻有風雲際會,原來暖意來自無錫的金融雅集。

從2021年泛舟盪口,到2022年齊聚拈花灣禪意小鎮,這場國際級的金融盛宴持續着進行時。2023年2月23日,無錫-澳門合作發展交流會暨無錫金融雅集第三季舉行。在錫澳合唱《茉莉花》的動人音律中,江南更攜手嶺南,奏響了太湖灣和粵港澳兩個灣區融合互通的華章。

更重要的是,在小橋流水、茉莉花開的詩情畫意之外,一場着眼於全球金融市場產業資本流動,聚力城市金融產業發展,以股權投資撬動創新產業新一輪崛起的向上之旅,正在無錫加速發生。從中國工商業名城,到“金融與產業融合發展典範城市”,無錫的城市經濟,正在因爲金融的助力而悄然變革。

好的資本,總是那麼潤物無聲。

自從人類發明股份制度以來,股權投資早已成爲了推動創新最強大的金融力量。“股權投資是直接融資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支持創新創業和轉型升級方面具有天然優勢。”恰如無錫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蔣敏所言,股權投資基金身具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雙重屬性,以及較高的風險識別和承受能力,是將金融資本導向新興戰略性產業、高科技產業和創新創業型企業等領域,實現“融資”“融智”相結合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無錫已經把認知變成行動,在短時間內便崛起爲長三角重要的股權投資集聚中心。根據清科榜單,2021年無錫新增私募股權投資基金104支,同比增長181.1%;新增募集金額1160.61億元,總量居全國第一。2022年底,無錫在中基協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爲157家,管理基金規模合計 877 億元,同比增長 22.66%,增速位居江蘇省第一。

無錫作爲實體經濟名城,爲何在股權投資領域獲得了發展的“加速度”?

其一,產業爲本,產業是股權投資最重要的基礎。在募資端,優良的企業 (尤其是上市公司)和企業家羣體能作爲LP爲投資機構出資;在投資端,良好的產業基礎,則能爲投資機構提供充裕的投資機會——在優秀投資標的稀缺的時代,這一點更加重要。

這是一種城市產業發展對股權投資的“雙輪推動”效應。這種效應,在無錫尤爲明顯。在募資端,目前無錫A股上市公司已經達到112家,總市值最高突破了1.6萬億元,是江蘇省首個A股總市值超萬億且跑贏GDP的城市。在投資端,已有物聯網、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10大超千億產業集羣,其中正在孕育着海量的優質投資機會。顯然,沒有投資機構不垂青於這樣的地方。

其二,敢闖敢幹,推動或者抓住制度創新的機會很重要,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夥人)基金的落地就是一個例子。

QFLP自2010年最早在上海率先啓動試點。2022年以來,多地迎來QFLP基金落地。無錫早已棋先一招。到去年年底,無錫QFLP基金數量已突破19支,基金總規模達28億美元,基金數量與規模位居江蘇省第一、全國前列。

不僅引國際資本進來,無錫也開始邁出讓資本走出去的步伐。

2023年2月,交銀國際、錫創投、錫山金融投資合作發起成立規模總計2億美元、首期基金規模1億美元的創新主題美元基金(QDLP,合格境內有限合夥人),協同香港科技園、香港成功創科企業、香港高校等多方科研主體,共建培育智能製造、雙碳主題、醫療健康等重點戰略性產業的科創生態。

該基金的成立,一方面可以使無錫獲得香港本地優質科創企業的跨境招商信息,以及香港本地科創類企業集聚園區平臺、企業合作機會,從而賦能無錫產業的跨境發展;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支持香港科學園、高校、創新企業的研發事業,結合無錫本土製造業發達的優勢,構建起基礎研究與成果轉化的雙向通道,推動技術落地無錫。

吸引資本,最終是爲了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以無錫的境內外資本雙向奔赴來看,這一價值導向貫穿始終。

“無錫金融的定位就是做產業金融,產融結合。無錫金融甘當配角,又要有主角意識。”在無錫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顧偉看來,產業升級方是金融升維的題中之義。“無錫金融的好,最終落在無錫產業的好上。”

當前,中國的城市對優質產業資本的吸引競逐,早已白熱化。政府的力量,成爲了不可或缺的一環。無錫深知,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大有文章可做。

2021年,無錫市出臺了《關於支持現代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意見》,其中明確提出,要搶抓國內股權投資蓬勃發展的良好機遇,通過強化政府“第一天使”功能、充分發揮引導撬動作用、優化股權投資生態環境來大力推動股權投資基金提質增效。

無錫的具體措施,十分到位。

首先,以“股權投資+園區經濟”放大產業集聚勢能。

一方面,通過設立重要賽道專項基金來精準直投產業園區內的相關企業。2023年伊始,無錫已爲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物聯網、新能源、先進製造五大優勢重點培育產業,規劃設立了5支共計100億人民幣的專業基金。

另一方面,讓股權投資基金參與到園區建設-運營-導入企業的全流程中,直接賦能產業園區發展。

2020年5月,錫東新城商務區與弘暉基金旗下唯一產服機構伯樂產服,合作建設了無錫生命健康產業園項目。弘暉基金利用自身的生物醫藥專業領域投資經驗、產業認知及人脈網絡,爲該園引入了估值10億元的科輝智藥、估值5億元的博瑞新創、估值10億美元的高視醫療總部等優秀項目。

其次,無錫以相較其他地區更優惠的政策供給,爲產融結合免去了後顧之憂。針對“投早、投新、投研”時普遍出現的市場失靈,產業鏈融資的前端尤爲強調政府牽引的作用。

2021年12月,無錫市天使投資引導基金正式揭牌成立,總規模15億元,給予整體最高40%的虧損容忍度,並由無錫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管理。“政府從大的宏觀方向上引導,具體的事交給市場主體去做。”董事長華曉峰說。

以無錫經濟開發區(簡稱“經開區”)爲例,2021年12月該區與各類資本合作共建了一期爲20億元規模的天使基金。“由政府投資承擔風險,經開區容得下失敗、經得住寂寞。”無錫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楊建平如此承諾。

近兩年,無錫在設立母基金方面也頻頻發力:市級層面有天使投資引導基金、無錫太湖產業發展投資基金;縣區級層面則有樑溪科創產業母基金、惠山區新舊動能轉換母基金、經開區尚賢湖數字經濟母基金等。

一方面規模大,多支母基金均爲百億級;另一方面專業性強,瞄準無錫本地優勢產業。配合“產業引導母基金+子基金”運作模式,將爲無錫的產融結合奏響新篇章。無錫正在構建起從“種子—風投—創投—產投”全生命週期的科技金融生態鏈。2021年12月,爲打造示範性綜合性股權投資集聚區,一座“基金PARK”在尚賢湖畔拔地而起。

無錫市委書記杜小剛表示,無錫堅持“無形之手”與“有形之手”相結合,用好市場機制、藉助市場力量,以最大誠意引進了國調基金等國家級投資平臺,成功撬動4000億級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三年多來新設立引進基金273個、總註冊資本達2221億元。

最後,在股權投資無暇顧及的產業鏈毛細血管真空地帶,無錫通過打造債權工具特別是銀行普惠產品來滿足中小微企業的融資訴求。無錫農村商業銀行副行長曹燕青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爲提高民營及小微企業等多樣羣體的申貸獲得率,無錫農商行不斷創新優化出符合無錫產業特色的專精特新小巨人貸、環保貸、知易貸、微易貸、集體土地使用權抵押貸款等系列金融產品,以幫助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題。在該行的對公業務中,民營製造業是最主要的投向。

某種意義上講,對自帶光環的創新企業來說,無錫是一座“給力”的城市,這裡有那些極具雄心的優質產業資本的集聚,它們不但投資,而且會對企業進行深度賦能。對很多處在脆弱的起步階段的中小企業而言,無錫則是一座“溫暖”的城市。這裡構建了完善的金融滴灌系統,它們時常可以沐浴到金融的“陽光雨露”。這一切,既離不開“無形的手”,也離不開“有形的手”。

金融本身是一個大產業,但在中國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點,它的工具色彩也十分濃厚,這也是它的使命。換句話說,金融的發展,最終必然力聚一處——推動實體經濟的創新發展。

資本市場“無錫軍團”的崛起歷程,充分演繹了這種邏輯。從1993年太極實業馳騁資本市場爲始,近30年,無錫創下了A股企業數全國排位第九、省內第三,密度爲全國同類城市最高的佳績。2021年上半年度,無錫的資產證券化率達130%,相當於世界發達國家的資本活躍度水平。

“十三五”以來,無錫逐漸扭轉了以化工、紡織、機械等傳統制造爲主的上市傾向,上市公司的科技屬性日益鮮明。迄今,無錫累計已擁有14家代表“硬科技”含量的科創板上市企業,在全國名列前茅。

科創型上市公司在新增上市公司中的主力地位,透露出無錫向高向強攀升的產業追求。

而顯微鏡下金融推動產業創新的邏輯不妨從兩個故事中透視一番。

第一,一家科技企業的IPO之路。

在無錫力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毛成烈的印象中,企業的“嬰兒期”最容易經歷“驚險一躍”。2002年,在力芯微成立當年就用完創業團隊自籌的120萬本金的窘境下,團隊站在了彈盡糧絕後分崩離析的“十字路口”。猶豫何去何從之際,是無錫創業投資集團的480萬投資爲他們穩定了軍心。2004年,無錫創業投資集團和無錫高新技術創業投資公司繼續爲力芯微注資600萬元。

兩輪融資如同強心針,力挺力芯微看到了年銷售額破6000萬的曙光。但同時也猶如稀釋劑,導致力芯微自持股份額下降到了僅剩10%。

是“雪中送炭”還是“打家劫舍”,全看政府融資是否具有足夠的友好性。無錫給了力芯微“優先股”政策,允許企業在資金豐裕後可以以本金加年息百分之五的價格重新回購股份,從而保證了融資期間創業團隊攀爬技術高峰的積極性。到2008年,力芯微自持股份比例已回升至控股狀態,並於2021年6月成功登錄科創板。目前,力芯微已發展成爲國內主流模擬芯片供應商,並正在向汽車電子和數字能源等領域發展。

第二,一個地標產業的崛起之路。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無錫作爲國家微電子工業南方基地,先後承擔了國家“六五”“七五”和“908”工程,國內第一塊集成電路誕生於此。

經過多年產業沉澱,無錫已發展成全國第二大集成電路之都,擁有涵蓋芯片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配套材料和支撐服務等環節的完整產業鏈。

無錫產業發展集團是無錫集成電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者。集團董事局主席姚志勇在接受採訪時說,以太極實業爲主要抓手,堅持協同龍頭合作與自主培育發展並重,通過海太半導體和太極半導體等企業的率先發力,夯實了無錫在封測領域方面的優勢地位。進一步,通過投資佈局半導體核心材料的中微掩膜,設計超算芯片的太初 GPU、申威 CPU,製造晶圓的華虹、海辰,研發半導體硅片材料的中環領先等牽引力強、輻射力大的重大產業項目,完善了集成電路整體鏈條、優化了融合集羣發展的“生態圈”。

2022 年,無錫產業發展集團還通過牽頭錫產微芯主導完成安譜隆 100% 股權併購項目,創江蘇全省集成電路行業境外併購項目規模之最,助推無錫躋身高端射頻芯片設計和製造領域先進陣營,持續填補集成電路關鍵領域空白、不斷擦亮地標產業名片。

對一座城市的發展來說,很多所謂的“機緣”,其實是一種必然,背後是科學的選擇和不懈的進取。在全球各大經濟體和城市紛紛打響了產業資本爭奪戰的時候,無錫取得了優秀的“成績單”,吸引着來自全球的優秀資本,其背後無疑凝聚着很多人的智慧和洞見,特別是他們對城市的信心和對改革的篤定。

當無錫故事遇上金融風雲,精彩纔剛剛開始。

(南風窗長三角研究院研究員陳瑩對本文亦有貢獻)

作者 | 谷青竹

原文編輯 | 譚保羅

新媒體編輯 | 陳瑩

統籌 | 查一鳴

排版 | 靜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