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尚誼之問”成爲本屆全國美展的重要議題 關注全國美展③
6月30日,第十四屆全國美展中國畫作品展學術研討會在廣州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藝術理論家及藝術家代表圍繞“新時代中國畫的發展與特徵”主題展開深入交流和討論。
備受關注的“靳尚誼之問”在會上成爲重要議題,與會者紛紛就當代中國畫創作中的寫意與工筆問題各抒己見,場面熱烈。
在本屆全國美展中國畫作品展籌備評選之際,中國美術家協會原主席、中央美術學院原院長靳尚誼在參觀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專業的畢業展覽時,發表觀感:“都是工筆,沒有寫意,大寫意沒有,連小寫意也很少,怎麼成這樣了?”這成爲當下藝術界、文化界的熱議話題。
不必作“今不如古”的感慨
“有人認爲,這個時代寫意缺失、工筆繁榮,是很大的問題。”中國美協黨組成員、秘書長王平首先拋出問題。王平認爲,以前經常把寫意理解成一種技法,今天的各位畫家將對寫意的理解和傳統貫通起來,開始在作品當中強調中國畫寫意的格調、品位追求。“通過全國美展,可以看到在時代發展當中,中國畫語言的拓展。全國美展上的中國畫,無論是筆墨質量還是意境開拓,都有新的呈現。”
“寫意畫不是中國藝術的唯一傳統。寫意作爲一種繪畫樣態時,它也只是明清以來的藝術文人畫主流。”王平認爲,一代人有一代人之文藝。“我們不必作‘今不如古’的感慨,覺得今天的寫意畫和傳統明清文人畫樣態不一樣,就認爲這個時代把寫意畫拋掉了。寫意畫在今天有另外一種形式、另外一種樣態,它也能夠表達這個時代,增加藝術家表現生活的可能性。”
本次展覽中的工筆畫,同樣體現出中國毛筆的豐富想象力。中國美術學院民藝研究所所長呂品田認爲,從現場來看,寫實與寫意的語言在不少作品中相互滲透、相互交叉。在他看來,“靳尚誼之問”之後,全國美展可能加大了對寫意的選擇。
四川大學藝術研究院院長黃宗賢以“工筆畫依然高亢,寫意畫抗壓前行”概述本次展覽的觀感。據他觀察,中國畫力求在媒介、語言、圖式上有所突破,存在巨大壓力。“在全國美展中實驗藝術、綜合材料反而給我們全新感受,因爲它們注重語言本身的探索,往往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傳統畫種往往不太容易激動人心,可能原因在這裡。”
保持最初激發創作的靈光
寫意是中國傳統藝術的重要內容與精神維度。在美術界,不少藝術家認爲,靳尚誼先生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在廣州美術學院教授李若晴看來,今天的工筆畫背後支撐的精神是西方寫實精神。之所以呼籲寫意精神的迴歸,實際上也是在呼籲傳統中國文人畫的精神迴歸。
展示空間極大影響藝術創作的形式和內容。中國美術館研究員樑江認爲,寫意邊緣化是一個綜合問題,“不純粹是文化素養的問題,也不在於美術學院是否開了寫意專業,關鍵在於這個社會是否需要寫意”。
樑江表示,“純寫意”很難在大型展覽當中適應大幅面、精確描述、主題性要求很高、可控等一系列要求,“全國美展等大型展覽,決定了大家只能以工筆或者半工筆的方式完成這件作品,只有這種方式纔是可控的”。
“有些工筆作品用力比較過度,留白少,我都替作者發累,這恰恰可能是硬傷。”浙江傳媒學院教授楊大偉認爲,部分作品缺乏“鬆弛感”。他建議,創作者應該主動進行自我審視,避免功利心,避免觀念膚淺化和技術表現化,“只有這樣,才能不斷解決重技術、輕藝術精神表達的問題”。
參展藝術家代表羅玉鑫在研討會上表示,工筆技法相對規律且耗時,可能會消磨最初創作時的靈感與心性。在創作當中,她會特別注意使用減法,物象的刻畫與畫面的關係儘量做到點到爲止、避免過多製作。羅玉鑫強調:“工筆畫的寫意性非常重要,要盡力保持着最初激發創作時的那道靈光。”
總策劃:杜傳貴 林海利統籌:陳橋生 鄧瓊 侯恕望 吳小攀執行統籌:朱紹傑
文 記者 朱紹傑 吳大海圖 記者 鍾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