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主」介入後,獨立設計師品牌就變味了?
獨立設計師品牌的發展困境,或者更嚴謹點說,是運營現狀,近年來越來越多曝光在公衆視野當中。有的高歌猛進,有的黯然退場,而箇中原因,都與各路資本股東,脫不開關係。
無論是急於擴張尋求投資,還是運營不佳遭資方拋棄,各類獨立設計師品牌,在資本的介入與脫出之間,經歷着不同時期不同程度的起伏變動。當面對發展與自由的兩難抉擇時,「金主」的介入,對獨立設計師品牌究竟是好是壞,成爲時尚界爭論不休的課題。
資金支持,助力規模擴張
諸如 The Row 這樣勢頭火熱的品牌,也需要外界資本幫助 | Via BOF
「金主」介入給獨立設計師品牌帶來的益處,大多數人都很容易想到:產品的品類、數量、產能增加,以及時裝秀場的規模擴增、零售門店的市場鋪開等等,都是「錢」能帶來的直觀幫助。
業績喜人、明星鍾愛,都足以體現 The Row 近年來的火熱勢頭 | Via Pinterest & VOGUE
而尋求資本介入幫助,從傳統意義上考慮,似乎更應該出現在經營不善、業績不佳的品牌身上;但其實諸如 The Row 這樣憑藉靜奢風潮而表現強勁的熱門品牌,也需要獲取外部投資,來爲自身謀取更長遠的擴張助力。
CHANEL 家族和 L’Oreal 繼承人 Françoise Bettencourt Meyers 投資入股 The Row | Via DW
今年 9 月,The Row 就獲得了來自 CHANEL 家族和 L’Oreal 繼承人的投資入股,在整個時尚產業緩速發展的大背景下,The Row 如此強勢且穩定的逆勢上揚表現,無疑是商業資本們眼中的一塊「香餑餑」。
The Row 近年來市場表現與人氣愈發高漲 | Via The Row
而其實早在今年 5 月,就有內部人士爆料 The Row 已聘請高盛爲品牌尋找投資人,這也意味着此番資本介入,其實不光是資本大佬單方面看中 The Row 身上的回報潛力,品牌自己也主動積極地尋找着能幫助他們趁熱打鐵躍進的資金力量。
The Row 品牌創始人 Olsen 姐妹 | Via Financial Times
要知道,2006 年成立的 The Row,在至今近 20 年的時間內,一直對外部資本介入十分謹慎。除了 2013 年創始人 Olsen 姐妹短暫將少量股份出售外,一直以來品牌都沒高調尋求過市場投資。
The Row 開始在全球範圍擴張門店 | Via Dezeen & VOGUE
而從 2022 年開始以數倍甚至數十倍速度完成業績巨量增長的 The Row,也明顯開始有了更大野心:除了最早期在洛杉磯本土的首家精品店外,品牌位於紐約、倫敦、巴黎等地的新門店也陸續開門迎客;甚至入駐以中國爲代表的亞太地區多家買手店、商業空間,也是其全球化擴張的直觀動作之一。
國內買手店、商場的空間入駐也標誌着 The Row 在亞太地區的進軍步伐 | Via 深圳灣萬象城 & B1OCK
The Row 也清楚,若想通過營銷數據激增的「量變」來完成品牌進階發展的「質變」,缺少外界資本的幫扶只能是紙上談兵。因爲從一年多前被有關人士透露在尋找資本的 The Row,到如今交易正式成行、估值高達 10 億美元的 The Row,尋求「金主」的介入,無疑是爲了真正能更上一層樓所必需的實質性舉措。
受衆多明星藝人、時尚玩家鍾愛的 Jacquemus 同樣也面臨尋求資本幫助的處境 | Via Jacquemus
關於資本介入所能帶來的正向加持,另一直觀例證,來自同樣人氣不俗的 Jacquemus。雖然還未正式迎來股東入主,但 Jacquemus 的市場表現和急迫訴求,也足以從側面證明「金主」的重要性。
Jacquemus 位於紐約曼哈頓的首家精品門店 | Via Jacquemus
看似人氣火熱的 Jacquemus,剛剛在紐約開設了品牌在美國的首家精品門店,坐落於曼哈頓 SoHo 區的氣派磚砌聯排別墅、OMA 建築事務所參與打造的高級考究裝潢,一切都表達着 Jacquemus 一貫對精緻典雅時尚的理念追求。
與 Nike 頻繁火熱的聯名也讓 Jacquemus 進一步提升「破圈」知名度 | Via Jacquemus
與 Nike 頻繁且火熱的聯名合作,也讓除時尚圈外的不少潮流、運動玩家們,愈發認識到這個憑藉極簡質感意境而成名的獨特時裝品牌。但 Jacquemus 的實際處境,卻不像看起來那麼光鮮亮麗。
財政隱患與長遠發展需求,也讓 Jacquemus 開始尋求外部投資 | Via FASHAION UNITED
根據品牌最新的財務數據顯示,在開設最新門店、加碼設計開發產出和秀場投入後,Jacquemus 當前財政年度的預計銷售額預估將下降 15-20%。而出於防患於未然也好,還是爲了繼續維持甚至加大運營力度也好,Jacquemus 已在近期聘請 S. Rothschild & Co 爲其尋找潛在的少數股東。
開始積極尋求資本介入,Jacquemus 明顯已釋放出強烈信號。對品牌來說,開設高成本精品門店,加大聯名、原創產品的設計產出,這顯然不是一種「節流」的做派,所以尋找外部資金滿足「開源」需求,纔是 Jacquemus 下一步的重要發展策略。
高質量的作品,和華麗高級的秀場,爲 Jacquemus 換來讚譽,同時也帶來高額支出 | Via VOGUE
在意大利 Capri 島絕美景觀旁上演的 2024 秋冬大秀、現場成本不菲的的無人機拍攝和海船佈置,秀場環節投入的大量開支,也都是 Jacquemus 爲了保證品牌調性和風格意境所不可省略的成本投入。當然,品牌自身單品的高級面料、考究工藝等「不可妥協」的硬性成本,也是如此。
即便擁有不俗人氣和銷量,Jacquemus 也仍需要外部資本支持長遠發展 | Via Xupes
同時,業內也有最新消息傳出,Jacquemus 已確定將在倫敦開設品牌最新門店,且預計將在 2025 至 2026 年期間逐步擴增全球範圍內的門店數量,且除了成衣、包袋主業外,Jacquemus 也有意開發美妝等新品類。這一切雄心壯志,顯然需要更大的「金主」來爲其買單。
龐大的商業企圖驅使下,Jacquemus 繼續資本幫持 | Via Jacquemus
如果 Jacquemus 這次尋求的外部投資最終落地,就意味其從 2009 年成立至今 15 年來一直保持獨立的現狀將會被打破 ,品牌的後續運營、管理、分銷等多個維度都將迎來截然不同的戰略轉變。但顯然,爲了繼續鞏固自身高調性、高品質所必須的軟硬件配置,Jacquemus 已下定決心迎接改變。
Dries Van Noten 在 2018 年被 Puig 收購 | Via BOF
即便拋開近期案例,更早期的 Dries Van Noten,在 2018 年被西班牙香水巨頭 Puig 收入麾下後,也明顯得到了在香水、美妝等成衣領域以外的產品類目擴增,甚至作爲一個時裝品牌,開設了自己的線下美妝門店,也一度在 Puig 的財報中表現亮眼,被評爲「最成功的獨立設計師品牌之一」。資本幫扶所帶來的產品領域擴大、零售規模擴增,都是顯而易見的正向幫助。
擁有強力股東後的 Dries Van Noten 一度在時裝、美妝、香水等多領域表現強勁 | Via VOGUE
外部資本的加持,確實能從明面上爲獨立設計師品牌帶來肉眼可見的運營增效。然而 Dries Van Noten 在其後的發展結局,相信大家也都知道。至於 The Row 和 Jacquemus,以及其它正在尋求或已經得到投資扶持的品牌們,能夠在資本介入後到達怎樣的新高度,又會伴隨着何種隱患以及可能出現的走向?資本這把「雙刃劍」的利害兩面,也確實不容忽視。
失去「獨立」的獨立設計師品牌,是否只能迎來落寞結局
Y/Project 在近期正式申請破產保護 | Via Fashion network
獨立設計師品牌,正是因爲其「獨立」的前綴,而在時尚圈顯得尤爲特殊。資本的介入,帶來的最先也是最大的結構和屬性變化,便是「摧毀」了其「獨立性」。
對時裝品牌來說尤爲明顯的「矛盾」就在於,能夠獲得大衆喜愛並獲得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其核心原因必定是來自設計師獨樹一幟的美學設計風格。而經過資本運作後,曝光度、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提升這些「技術手段」所帶來的正向加持,往往就會和設計師本人「獨立」的創作自由產生衝突。
Dries Van Noten 在今年 3 月離開個人同名品牌 | Via Instagram @driesvannoten
上一篇章中討論資本正向幫助時提到的 Dries Van Noten,就是很好的雙面案例。雖然在加入 Puig 的初期階段品牌發展看似順風順水高歌猛進,但今年宣佈離開個人同名品牌的 Dries Van Noten,依然沒能逃過與資本的「七年之癢」。
Dries Van Noten 本人在品牌創作的最後一季——2025 春夏系列 | Via VOGUE
爲下一代設計力量留下成長空間、功成身退…這些看似「體面」的分手原因背後,相信每個人都知道,在創作設計方面,Dries 本人的油箱裡一定還有油,但股東出於對市場、消費者偏好和趨勢的迎合,絕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創作自由。這本無對錯,但「商業」與「藝術」之間天然存在的對立,也無疑是這一令人惋惜結局背後的誘因之一。
Y/Project 在今年 10 月正式宣佈申請破產保護並出售 | Via FASHION UNITED
另一從「現象級人氣」走向「分崩離析」的代表,當屬近期宣告正式破產的 Y/Project。Glenn Martens 帶領品牌成名之初,其就歸屬於法國公司 In-Carnation 所有。憑藉極富實驗性和概念性的立體扭曲美學,Y/Project 曾擁有過許多品牌一生無法企及的市場熱度。
以 Ye 爲首的一衆明星藝人都曾對 Y/Project 鍾愛有加 | Via Pinterest
但股東管理的施壓,對 Glenn Martens 的創作輸出造成的影響,即便是衆多品牌粉絲也看得出來。被大批頂流藝人、時尚偶像寵愛有加的 Y/Project,在經歷鼎盛期的萬人追捧後,後繼作品明顯在畫風上陷入了停滯,各種「炒冷飯」式的單品推新,自然與資本對「一招鮮吃遍天」的執念分不開關係。當然,長此以往帶來的審美疲勞,也無法避免。
DIESEL 在 Glenn Martens 執掌下近兩年風生水起,強勢翻紅 | Via VOGUE
或許有人認爲這不一定是資本的過分干預,而是 Glenn Martens 自己在設計上後繼無力,但反觀 Glenn Martens 在入主 DIESEL 短短兩年時間內爲品牌帶來的顛覆變化,和由此翻紅的世界級人氣來看,Glenn Martens 似乎還並未到所謂「江郎才盡」的地步。
Glenn Martens 離開 Y/Project | Via VOGUE
兩個品牌、同一個設計師,同時期內截然不同的發展路徑,兩相對比之下,關於 Glenn Martens 的創作自由是否受到資本影響這個話題,相信不少人也能看得出答案。
Y/Project 聯合創始人 Gilles Elalouf (左) 在今年 6 月因病離世 | Via Instagram @yproject_official
雖然聯合創始人因病離世也是壓死 Y/Project 的「稻草」之一,但設計靈魂 Glenn Martens 的離開,更是稱得上對品牌「致命」的一擊。至於 Glenn 離開的真正原因,大衆是更願意相信其要「專注於 DIESEL,難以分神」這一客套說辭,還是願意相信 Glenn 在 Y/Project 這片已經被資本「侵蝕」多年的土壤上,已經難以再開出新的鮮豔花朵?明辨是非的人,已有自己的判斷。
而作品熱度驟減、負面遭遇纏身的 Y/Project,申請破產也只是時間問題。至於 In-Carnation 作爲股東的處理方式——第一時間尋找買家接手,儘快出手品牌,也終究成了和衆多資本一樣「用之即棄」的正常操作罷了。
DION LEE 在今年正式申請破產 | Via Fashion Network
除了上述曾經歷過大紅大紫,卻又在資本運營下走向落敗結局的代表,也有類似 DION LEE 這般在小衆範圍內積攢了一定人氣,眼看將要走入上升期的更小規模品牌,經歷數月的買家搜尋、缺未獲得資本青睞,而無奈無法繼續維持經營的「苦命」代表。
在「獨立性」和「規模性」的兩難境地之中,是否尋求資本介入、資本介入又會帶來何種利弊…這些令人糾結的權衡,仍然無法在獨立設計師品牌的生長環境中,得到完美的解決。
Simon Porte Jacquemus 確認尋求資本幫助,並坦然面對 | Via WWD
但可能品牌和設計師自己,也早已悟透這其中的「得失」,就如 Jacquemus 創始人 Simon Porte Jacquemus 自己所說:「我珍視自己的獨立性,我也想把生意傳給我的孩子,但我需要打破玻璃天花板,找到願意繼續作爲少數股東的合適合作伙伴。」是無奈妥協,還是早有心理準備,資本這把懸在獨立設計師品牌頭上的「雙刃劍」,永遠會同時爲你奉上「蜜糖」和「砒霜」。
或許在時尚這一本就屬於「名利場」的遊戲中,資本的力量,與藝術創作的共存,會是永遠都找不到答案的「僞命題」。但對於獨立設計師品牌來說,所謂「金主」介入究竟是好是壞,或許他們的考量並不會像我們那麼悲觀 (或許這種樂觀也出於無奈) :只爲一時紅火,還是追求長留於世,任何選擇,都只取決於他們自己的內心。
AUTHORMingo
「阿勒泰」雪季爆火,天貓超級派對攢了一場雪友「碰頭局」
pH-1:我只想真實地面對自己和我的歌迷|NOWRE PROFILE
On昂跑的「好運戰靴」,給 Gen-Z 送上新春鴻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