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爆性影像5/加害人樣態多元 治療以「這」類效果最差

隨着手機、網路科技普及,性影像拍攝及散佈變得更爲方便。

衛福部保護司統計,2021年,兒少性剝削通報被害人共計1848人,2022年上升至2271人。案件類型依「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以「拍攝、製造、散佈、播送、交付、公然陳列或販賣兒童或少年之性影像、與性相關而客觀上足以引起性慾或羞恥之圖畫、語音或其他物品。」上升度幅高,2021年1565人至2022年1963人,女性受害者多於男性。

衛福部嘉南療養院成癮暨司法精神科主任李俊宏說,性犯罪範圍很廣,包括性猥褻、性侵害,或是性影像散佈等,加害人樣態也十分多元,治療、輔導效果也會受樣態不同有所不同。如在國外面對智能不足的性犯罪樣態,多先進行特殊教育,讓個案透過圖畫等方式,表達當時違法的行爲,並經一段時間後,促進及澄清性觀念的偏差,再配合行爲控制治療,如此教育、輔導、治療纔有效果。

依相關研究發現,性犯罪以戀童案件,如拍攝兒童性影像的加害人,其治療效果不佳。李俊宏說,因此各國針對兒童性犯罪的加害人,在量刑方面多會加重。針對社區處遇的治療效果及是否需要後續改善,應該要有本土化的相關評估數據,作爲往後的參考依據。

但李俊宏不諱言的說,此類治療、輔導,對於某一些樣態仍有極限性,治療等效果可能十分有限,最後療效不佳,社會仍有擔心時,需在人權與法治上尋找平衡,有的國家會建置長期收容處所,如治療性社區,與潛在被害者有一點距離,但相對自由度高一點,如美國可能是設在離岸有一段距離的小島上,臺灣是否需要,也或是比照韓國迴歸社區,但採專人全時監控,避免社會安全受到影響,可能也要有相關的討論規畫。

展翅協會秘書長陳逸玲說,兒少性侵害加害人分爲兩類,第一種是熟人利用相處機會性侵,另一種是對兒少的性有固着性偏好而性侵,而在身心治療、教育或輔導時,須先加以釐清。但性影像散佈加害人沒有固定特徵、樣貌,且背後動機也不同,誘拐兒少拍攝性影像,可能包含着販售照片、影像等商業動機,或在網路上剛好遇到兒少,認爲兒少好控制、利誘,以誘拐拍攝性影像、性接觸。

陳逸玲說,性犯罪加害人的角色有很大的光譜,可能是一般人,或高知識份子、高社經地位的人都可能成爲加害人。因此在提供加害人治療、輔導時,這些都必須加以考量,若今天加害人純粹是商業利益考量,這又需要如何治療。但若是真的需要治療的對象,則從諮詢、預防、治療等方面着手,特別是心理諮商的資源將爲缺乏,應加強布建。

「最重要的是,應該要針對潛在加害人,當自己已知道可能對兒少出手時,適時提供安全的諮詢管道,提供協助,不要讓他成爲真正的加害人 。」陳逸玲指出,這也是未來國內可以擬定的方向,降低性犯罪的發生。

專家指出,性犯罪範圍很廣,包括性猥褻、性侵害,或是性影像散佈等,加害人樣態也十分多元,治療、輔導效果也會受樣態不同有所不同。本報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