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急需在“雙十一”打一場勝仗

作者 | 麥卡

編輯 | 以安

市場對京東的悲觀情緒仍在持續蔓延。

近期,包括摩根士丹利、花旗、麥格理在內的多家機構,紛紛調低京東的股價預期。

從股價走勢看,京東股價自今年1月份以來一直處於持續下滑的趨勢,其港股股價還曾在10月13日遭遇今年以來最大跌幅。截止10月19日,其港股股價已經跌至97.2港元,9個月內股價跌幅已經超55%。

在三大電商巨頭中,阿里美股總市值爲2114億美元,拼多多爲1399億美元,京東美股爲407.33億美元。也就是說,如果京東股價繼續跌下去,市值將被其他兩個平臺甩得更遠。

過去半年,京東面臨着激烈的外部競爭,經歷了組織大變革、戰略大轉向,在劉強東提出“低價是唯一性基礎武器”後,京東便展現了發力塑造用戶低價心智的決心,相繼推出百億補貼、自營免郵等,以吸引用戶和商家的加入。

京東並不缺乏危機意識,也試圖“革自己的命”,但過去半年的探索,未見明顯成效。聲勢浩大的百億補貼,對於大盤並沒有比較大的拉動作用。這也導致在經濟環境緩慢復甦的當下市場信心有限,京東的股價持續下跌。

劉強東將京東的未來押在了低價戰略上,事實證明,新戰略的起效仍需更多的時間,也爲京東帶來了代價與風險,這無疑讓資本市場更加謹慎。

雙十一即將到來,京東將迎來一場硬仗,它此次強調低價、現貨和快速。這次雙十一,京東能真正重回增長嗎?

資本市場爲何不看好京東?

從大環境來看,隨着國內消費復甦,電商市場似乎逐漸走出低迷態勢。今年以來,京東深入佈局百億補貼,試圖找回曾經一路上揚的用戶、營收增長。

但增量依舊難尋。京東的整體活躍用戶數從2020年就已出現增長放緩,據高盛研報發佈的數據顯示,2023年京東的DAU遠遠落後於淘寶和拼多多,淘寶約爲4億,京東則約爲1-2億。

同樣未見明顯起色的,還有營收增速。今年二季度,淘天集團的營收增速爲12%達1149億元,拼多多的營收增速爲66%達522億元,相比之下,京東的增速遠遠落後,核心業務零售增速僅達到4.85%。

目前,京東零售業務增長的核心驅動因素,是在自有物流體系的支撐下,通過靠電子產品、家用電器商品拉動增長。

在消費疲軟的環境下,增長的關鍵,已經不在高單價產品上,但京東用戶對日用百貨等商品的購買意願不足,導致部分品類出現負增長。

除此之外,京東直營業務也出現增速放緩,這一模式難以平衡POP商家和直營店的利益,不僅限制了京東平臺上的商品種類,也限制了零售業務的發展空間。

此前,京東打通了POP和直營業務,摸索新的模式,但這無疑需要更長時間的摸索。

京東核心業務增長遠落後於競爭對手的情況,可能還將持續。在分析師溝通會上,京東將三季度的零售收入增速,從低個位數調到了正負1%區間。

在京東增長動力不足的情況下,利潤略有復甦,靠的是降本增效。京東已經進入發展穩定期,盈利能力觸及極限,未來想要進一步提升不容樂觀。

發展的瓶頸,需要新業務來突破,但過去數年,京東的轉型並不順利,生鮮超市等多項業務進展不順,這也引發了市場對京東未來前景的擔憂。

今年下半年,京東進行了一系列調整。京東集團CEO徐雷出於個人原因向公司辭職,許冉成爲繼任者;集團成立“創新零售部”,整合七鮮、拼拼等業務成爲獨立業務單元;京喜拼拼將正式更名爲京東拼拼,重新殺入社區團購賽道。

再加上低價策略、深入下沉市場、加碼直播電商等。

種種動作,都是京東想爲自己帶來新的生機,但下行的股價,可能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困擾着京東。

雙十一,京東必須要打一場勝仗

即將到來的2023年雙十一,對於京東而言是一次至關重要的考驗。

儘管電商市場的發展已經進入相對穩定的階段,但頭部玩家的座次仍在變化,強勢崛起的拼多多,已經將京東擠下來,與阿里的距離也在不斷縮小,三強後面還有抖音、小紅書在追趕。京東想要確保自己在電商市場的優勢地位,已經變得越來越艱難。

此前618期間京東的種種策略,沒能改變二季度財報的頹靡狀態。透過接下來的雙十一,京東能否證明自己的新方向的正確性,並重新找回自身優勢,縮小與其他玩家的距離,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近幾年的雙十一,直播電商熱潮帶動了不少生意,但這是淘寶、抖音已經佔據的市場,京東的直播電商業務既缺乏強號召力的主播,也需要吸納更多商家自播資源。

京東沒法將直播電商作爲着力點,只能在別處下功夫了。

首先,今年雙十一,京東再次“搶跑”,選擇在10月23日晚上8點正式開啓,比天貓雙十一的預售早了一天。

其次,京東將於當晚直接現貨開賣,還將大促的優惠規則改得更簡單了,滿減活動一般爲滿299減50,預售取消了定金膨脹、尾款立減等疊加玩法。

近些年,電商平臺的超長預售制越來越複雜,引發了大量用戶的不滿,同時,對消費者來說,電商大促本身也在失去吸引力。京東或許是希望通過改變雙十一策略,降低消費門檻,改變用戶消費。

不過,如果京東在弱化優惠規則的情況下,不能拿出和其它平臺有競爭力的產品定價,也很難實現雙十一的業績增長。

這意味着,雙十一大促期間,京東能否成功實施低價策略,將成爲至關重要的問題。

而雙十一這場仗,不只京東備足彈藥。阿里對今年雙十一的重視程度也肉眼可見。據澎湃新聞報道,淘天集團在天貓雙11啓動會上,把“全網最低價”定爲核心目標,包括三大行業發展中心和用戶、平臺、直播等橫向部門,都將此作爲KPI。

因此,這次雙十一,京東想實現“以低價換增長”,也並不容易。

“既要又要”難兼顧,京東能否下決心?

低價策略是一把雙刃劍,它能幫助京東帶來用戶、銷量的增長,也會給京東帶來有關成本、效率、利潤的難題。

今年以來,京東力推低價策略,全面上線百億補貼,又在直播間宣傳“全網最低價”和單件包郵,以打造低價心智。

但與此同時,低價競爭的影響,直接體現在了財報裡——2023年二季度,京東的利潤率下滑到3.2%,是過去6個季度的第二低;營業成本支出了2465億元,同比增長6.4%,其中營銷費用支出111億元,同比增長16.7%。

京東投入了不少真金白銀,想要將價格打下來,但這場百億補貼的力度有限,京東既要追求低價競爭,同時又要考慮成本、不能犧牲利潤。京東的倉配一體模式和物流固定成本,也決定了拼低價,很難拼得過拼多多。

據三言科技數據,雖然京東此次百億補貼的部分商品價格低於拼多多,但並未做到全部補貼商品都是全網最低價,同時,從參加百億補貼的商品數量來看,京東方面的商品數量遠低於拼多多。

這導致京東百億補貼並未在市場上引起較大反響,用戶也沒有將京東與“便宜”聯繫在一起。

百億補貼最終實現的銷售額,並不能影響京東的業績大盤。據久謙中臺監測的數據,3月29日到4月4日,京東百億補貼周銷售額超過6億元,在大盤中的佔比較低;其中,手機通訊、家用電器、電腦辦公三個品類,貢獻了超過八成的銷售額。

在劉強東此前的發言裡不難看出,京東的百億補貼不會一味打價格戰,而是以一種更穩健的方式,比如通過規模效應讓商家降價。另外許冉也曾表示,百億補貼仰賴的是平臺、商家和供應商的共同努力,也就是說,未來的補貼費用並不全由京東承擔。

一方面,京東需要足夠多的商家加入,來獲得規模效應,另一方面,京東在補貼和促銷上無法快速抓住用戶,那麼,百億補貼就很難吸引更多商家的加入。

如今,京東已經打破了自營和POP之間的壁壘,或許形勢也有逆轉的可能,中小商家的加入和驅動,才能讓百億補貼持續下去。

但目前而言,既要增長也要利潤很難兼顧,對於京東來說,今年雙十一能否打出效果,還是要看它的決心有多大。

在雙十一啓動會上,京東表示將拿出超過20億的補貼,用於爲直播、短視頻、新品商家提供流量扶持,並涵蓋百億補貼、廣告金激勵、降低扣點等各類費用減免。最終效果如何,還待觀察。

無論如何,這屆雙十一的低價比拼和補貼投入,將直接影響京東未來一段時間的流量和業務增長,以及平臺低價心智、“多快好省”形象的塑造。而低價競爭所積累的平臺優勢,將決定未來市場能否看到京東的新面貌,讓京東的估值得到修復。

(題圖來源於京東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