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化資本市場信息環境

去年底,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會同相關部門集中處置了一批從事非法薦股、非法金融中介等活動的賬號,清理了金融領域引流類及誘導性違規信息,並加大了對無資質從事金融相關業務的網站及賬號的處置處罰力度,整治工作成效顯著。

隨着互聯網技術的普及,信息傳播的速度和廣度大幅提升,非法薦股、虛假信息傳播等非法行爲也藉助新媒體平臺迅速蔓延。一些所謂的“股神”“投資大師”在這些平臺上打着“內幕消息”“獨家渠道”的幌子,通過直播、短視頻、圖文等形式從事非法薦股活動並騙取高額費用。更有甚者,將非法薦股與操縱股價相結合,形成“發佈虛假利好—吸引散戶跟風—高位拋售套現”的完整收割鏈條。

從市場生態建設的角度看,淨化互聯網信息環境本質上是維護資本市場的正常定價功能,有助於實現資本市場平穩運行和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雙贏。當虛假信息充斥市場時,資金往往被誤導至缺乏真實價值的標的,這不僅會讓衆多投資者蒙受經濟損失,更會導致資本錯配、市場效率下降。

整治網上金融信息亂象,既需要監管利劍高懸,更依賴市場各方形成良幣驅逐劣幣的共識。相關部門應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建立更加高效的市場監控系統,及時發現和查處違法違規行爲,並加大懲處力度,提高其違法成本。各平臺也應自覺承擔起信息審覈的責任,對涉嫌非法薦股和虛假信息傳播的內容進行及時清理和封禁。

與此同時,投資者教育也至關重要。許多投資者之所以跌入陷阱,根本原因在於缺乏相關的金融知識和風險意識。監管部門應進一步加強投資者教育工作,通過多種渠道向投資者普及金融知識,做好風險提示,切實擔起投資者保護的責任。還應指導投資者掌握查詢官方認證從業機構及人員資質的方法,從而避免被“李鬼”機構坑騙。

當監管科技能夠跑贏違規手段的創新速度,當社交平臺自覺承擔起信息過濾的責任,當投資者開始用謹慎的眼光審視誇張的收益承諾,非法薦股、虛假信息傳播等亂象的生存空間也將日益逼仄。推動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是廣大投資者所盼,也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所需。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近日在《求是》刊發署名文章表示,下一階段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重點任務中包括整治非法薦股等亂象,堅決打擊誤導投資者、侵害投資者財產安全的違規行爲。這一表態既是對市場亂象的正面迴應,也體現出監管部門努力營造融資更規範、投資更安心的市場生態環境的決心。持續健全投資者保護長效機制,將推動我國資本市場在法治化、規範化的道路上走穩走實。(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勾明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