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大市前10月成績單:多指標領先全國,消費回暖明顯|區域觀察

深圳市統計局11月29日公佈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1-10月該市固定資產投資、市場銷售、進出口等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增長。其中,前三季度跌破1%的消費增速重新回到1%以上,顯示消費下滑的勢頭有望遏止。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同期多個經濟大市的消費出現回暖跡象。與此同時,重點外貿城市的進出口普遍飄紅,工業強市的工業生產和工業投資表現穩健,爲經濟大市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夯實了信心。

深圳工業、外貿強勢,消費觸底回升?

堅持工業立市的深圳,2023年蟬聯國內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加值“雙料冠軍”。今年以來,深圳工業經濟保持增長態勢,前10個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8%(以下皆爲同比)。

從行業門類看,規模以上採礦業、製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分別增長8.2%、9.9%、8.8%。主要行業大類中,規模以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2.5%。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勢強勁,主要高技術產品產量持續快速增長,其中,3D打印設備、工業機器人、電子元件產品產量分別增長46.9%、43.0%、25.3%。

工業增長和工業投資形成相互促進。1—10月,深圳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3%。其中,工業投資增長26.4%。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38.6%,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投資增長56.2%。

外貿方面,深圳持續“現象級”發揮,前10個月,全市進出口總額37587.42億元,同比增長19.2%,超過全國14個百分點。其中,出口23730.65億元,增長17.5%;進口13856.77億元,增長22.2%。“外貿第一城”的位子愈加穩固。

相比之下,消費是今年深圳經濟的最大短板。上半年,深圳的消費增速逐月下跌,7月份有所回升,8月、9月再次下降,1—9月累計增速跌至0.7%,低於全國2.6個百分點。

在此情況下,深圳市、區兩級政府想方設法刺激消費。其中一項重要舉措是,積極落實“兩新”(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尤其是9月份開始拿出更多財政資金加力推進,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統計數據顯示,1—10月,深圳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680.82億元,增長1.0%,終於擺脫個位數以下增速。分消費類型看,大規模以舊換新帶動限額以上單位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通訊器材類零售額分別增長7.1%、2.0%。

經濟大市總體穩健,多個指標領先全國

截至11月29日,去年GDP前十名城市的前10個月主要經濟數據大多已公佈。從數據來看,經濟大市的總體表現穩健,多個關鍵指標保持上升勢頭,尤其是工業和外貿,此前略顯低迷的消費也出現回暖跡象。

分城市來看,1-10月,北京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5%,高於全國0.7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7.3%,高於全國3.9個百分點。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590億元,雖然同比下降1.3%,但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0.3個百分點。

廣州市的工業仍然承壓,但工業新動能不斷蓄力。主要受到處於深度調整期的汽車製造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8.6%影響,前10個月,廣州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下降2.9%。與此同時,服務機器人、模擬芯片、集成電路圓片、液晶顯示屏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44.9%、28.1%、83.0%、2.1倍。

前10個月,廣州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256.83億元,同比增長0.5%,增速比前三季度提升0.4個百分點。全市完成商品進出口總額9062.6億元,同比增長1.4%,增速比前三季度提升1.3個百分點。其中,出口總額5584億元,同比增長5.2%,增速比前三季度提升2.3個百分點。

與廣州競爭全國GDP“第四城”的重慶,前10月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9%,高於全國2.1個百分點。其中汽車產業正是拉動重慶工業增長的最大力量,1—10月增加值增長23.9%,拉動全市規上工業增長4.2個百分點。消費方面,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1萬億元,同比增長3.8%,高於全國0.3個百分點。

前10個月,“最強地級市”蘇州的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2%,在十強城市中僅次於深圳。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蘇州有兩駕快於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272.9億元,增長5.1%;進出口總額21533.0億元,增長7.7%,其中出口總額13346.9億元,增長9.1%。

武漢的優勢項目與蘇州相似,也是消費與外貿表現突出。數據顯示,1—10月,該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239.22億元,增長5.2%;進出口總額3312.0億元,增長19.3%,其中出口總額2164.7億元,增長32.3%。

此外,上海、成都的固定資產投資,杭州的外貿尤其是出口,也取得顯著領先於全國的表現。

一位區域經濟研究專家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分析,近期多個經濟大市的消費呈現回暖跡象,與國家和地方大力推進“兩新”有直接關係。當前消費動能仍然偏弱,政策上需要着重關注影響老百姓消費意願和能力的因素,進一步激發消費活力。對外貿易受國際地緣政治和國際經濟形勢影響較大,需要關注增長的可持續性,開闢多個市場,分散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