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二次能源轉型 須兼顧三目標

賴清德總統主持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圖/總統府提供

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首次會議8日在總統府舉行,這場會議由賴清德總統召集,凸顯賴政府認知到氣候變遷已是舉國上下必須面對的嚴肅課題,要在減碳與穩定供電中做最佳抉擇。

應對氣候變遷的核心在如何遏止地球升溫,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關鍵。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大戶中,電力與燃氣供應業的直接排放量最多,佔總排放量的57.1%,簡言之,能源部門的減碳成效攸關應對氣候變遷的成敗,這也是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成立的初衷,在首次會議上的討論焦點,也圍繞在能源轉型的議題上。

八年前蔡英文擔任總統後推動能源轉型,目標是在明年底前讓我國的發電配比成爲燃氣50%、燃煤30%與綠電20%,這是民進黨在中央執政的第一次能源轉型,目標是核退綠進,除了要讓核能發電退場,另外增加天然氣發電則是希望降低空污。從2016年蔡英文提出的能源轉型願景來看,降低碳排與應對氣候變遷並沒有在蔡政府的施政首要目標中,一直到2021年總統新年談話中,蔡英文才提出「找出最符合臺灣未來永續發展的氣候治理路徑」,之後國發會提出了我國2050淨零路徑,自此應對氣候變遷的政策位階上升至國家層次。

賴總統上任後宣示要推動二次能源轉型,他表示「過去能源轉型階段性成果應該珍惜,但也不必否認未來挑戰」,顯然已認知蔡政府推動的能源轉型仍有待補強之處。賴總統在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首場會議上說,當前我國能源政策有三項重點工作,第一是穩定供電,第二是開發多元綠電,第三是不排除任何有助於淨零的能源方案。

上述三項宣示確實切中當前能源政策的重點。首先,賴總統把穩定供電放在第一位,他要求臺電將強化電網韌性計劃提前四年、在2028年完成。過去十多年來,臺電因吸收電價上漲面臨龐大的債務負擔,排擠到維護電網的資源。從國外的經驗來看,包括美國等西方國家都曾面臨因電網維護不力造成大規模停電的案例,我國位處颱風、地震與土石流的高風險區,電網強化的重要性更是重要,特別是主要科學園區和生產重鎮的電網強化與備援方案,有必要持續投入資源優化。

其次,蔡英文的能源轉型計劃已確定綠電20%無法達標,以目前國際對產業使用綠電的標準來看,我國綠電開發速度將無法達到產業需求。蔡政府時代已看出綠電開發面臨瓶頸;賴政府則是希望藉由擴大開發氫能、生質能與地熱等方式,增加綠電的供應量,其中氫能是綠電能否大幅擴充的主力。但是,目前我國對氫能的投資企圖心不足,明顯落後日、韓等氫能發展前段班國家,必須透過政策引導、預算編列等方式,加速我國在氫能領域的發展。

除了供電穩定與綠能提升外,另一件賴總統沒提到的是電價。一個合理和可預測的電價對產業發展至關重要,目前由於我國能源配比的因素,電價上漲趨勢明顯,雖然政府認爲電價適度上漲可以鼓勵產業界節能減碳,但節能效果有其極限,如果電價過度上漲,對產業競爭力將造成重大沖擊,此點在過去幾年德國等製造業大國都可以看到類似案例。不少產業界領袖呼籲政府不要排除核能這個選項,除了核能是低碳能源,穩定電價是另一個重要考量,賴政府必須正視。

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成立是一個好的發展,但不能淪爲大拜拜的過場儀式,而是要凝聚共識,找到確實可行的能源轉型方向。在前朝蔡政府的能源轉型明年底落日之前,現在就要找到二次能源轉型的具體方向。二次能源轉型必須兼顧電價、供電穩定與減碳,三個目標都能達成,纔是產業發展的最佳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