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金磚壯大 中國大陸成關鍵
金磚壯大,中國大陸成關鍵。(中新社)
金磚國家領導人第16次會晤10月22日至24日將在俄羅斯韃靼斯坦共和國首府喀山舉行,這是今年1月1日金磚國家擴員後的首次峰會。本次峰會各方關注的焦點有三:一,是否建立一個能獨立並平行於由美國主導的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系統,以處理國境之間的貨幣支付;二,印度作爲金磚機制創始會員國之一,對於成員間的貨幣互換機制,及對於更多以人民幣作爲國際支付貨幣的政策方向,持何種立場;三,面對愈來愈多國家有意加入金磚,金磚組織如何擬訂成員國加入的新標準。
從歷史回顧,金磚國家組織的出現、成立與發展,全跟經濟學家歐尼爾(Jim O'Neill)的無心插柳柳成蔭有關。2001年,當時爲美國高盛首席經濟學家的歐尼爾,在撰寫投資報告時,無意間發現有幾個深富投資潛力,值得爲投資者作出評估與建議的四個國家;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它們的英文國家名稱的頭一個字母,正好可拼湊成一個有意思的英文單字,即BRICs,取諧音即爲磚塊,於是美其名即「金磚」。
2006年,金磚四國外長藉聯合國大會期間會晤,象徵金磚國家合作機制正式啓動;2009年4月,四國領導人在俄羅斯舉行首次會晤,推升至峰會層級。2011年,在中國倡議下,接納南非加入,金磚機制英文名稱改爲BRICS,同年11月,金磚國家領導人在法國坎城20國集團(G20)峰會前舉行首次非正式會晤。金磚國家領導人迄今已進行15次會晤。2024年1月,金磚國家再度擴大陣容,一口氣接納了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伊朗、埃及、衣索比亞五國成爲正式成員,整體規模擴大爲十國。此一擴容,增加了金磚集團在非洲、中東和波斯灣地區的影響力。
不僅如此,在擴容爲十國規模之後,據瞭解,又傳出泰國、馬來西亞、土耳其等國正式申請加入;又據報導,申請名單不斷擴大,包括委內瑞拉、塞內加爾、古巴、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巴林、巴基斯坦等國。一個組織,而且還是一個憑着「無心插柳柳成蔭」拼湊出來的組織,爲何會有這麼多國家選擇加入,既十分罕見,又令人好奇,揆其原因,主要爲:
一,南方朋友圈效應。迄今爲止,國際組織多由發達國家號召領銜帶隊,如OECD、G7、G20,許多發展中國家入會無門。BRICS無論原發起國或後參與國,幾全爲發展中國家,或抱團取暖,或分享利益。馬來西亞總理安華說,馬國想要加入,是加入有助於鞏固馬來西亞和一衆「全球南方」間的關係。
二,避開美國主導及壟斷SWIFT下的風險。成立於1971年的SWIFT系統,原本有利於國際間資金流動的清算支付,但往往被美國用來制裁對手國家的手段,俄烏戰爭爆發後,美國通過SWIFT對俄羅斯的金融制裁,更令各國畏懼,於是,一個即將於今年10月上線,獨立於SWIFT的金磚國家支付系統,自然受到廣泛期待與歡迎。
三,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中國因素。中國作爲一個南方國家,從來就對所有南方國家有更多的瞭解與包容。更重要的是,中國有能力對一衆南方國家提供協助;也有巨大的市場,在美國主導的「反全球化、去全球化、逆全球化」下,爲全球提供一個新的全球化空間;還有,同樣是在美國主導的SWIFT下,也有能力爲南方國家提供一個金磚支付系統。
長期看,金磚國家擴容與發展的前景是值得期待的,其未來表現或成敗,取決於兩個關鍵,一是中國是否持續崛起與壯大,二是同樣作爲創始會員國的印度,其政策態度與行徑能否爲多數會員國接受,如若不然,能否有較佳方式予以處理及排除。
金磚組織的出現,既是偶然,亦非偶然,因爲它也標誌着一個「後美國霸權時代」的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