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十年協同發展譜新篇”系列報道四 疏得出、接得住、留得下 京津冀協同發展穩步推進
(原標題:“京津冀十年協同發展譜新篇”系列報道四 疏得出、接得住、留得下 京津冀協同發展穩步推進)
8大專區、200餘家京津冀優質企事業單位、近7000個就業崗位……近期,第十二屆京津冀招才引智大會暨2024年北京市大型春季現場招聘會吸引了衆多求職者。在職業指導專區,有7位國家級職業指導師爲畢業生提供一對一免費指導。參與招聘會的企業負責人表示,“京津冀協同發展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大平臺,讓我們有了更多選擇。”
記者瞭解到,“招才引智大會”由北京、天津、河北三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共同組織,到今年已連續舉辦12屆,對推動構建京津冀就業“朋友圈”具有重要意義,這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穩步推進的一個縮影。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李沛霖在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十年來,京津冀三地融合發展成果豐碩,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區域經濟佈局和發展質量持續優化,“一核兩翼”新格局加速形成;二是公共服務、交通物流、營商環境、城市品質更加優質均衡,三地“內循環”動力活力不斷增強;三是優質科技、教育、醫療等資源互利共享機制迭代創新,協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底更加紮實。
因此,京津冀協同發展並不是一場簡單的“迎來送往”,而是從經濟、文化、民生、生態等多方面發力,齊心協力攜手向前。這既要求持續推動北京資源“疏得出”,也要讓津冀“接得住、留得下”。
在此背景下,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區在產業轉移承接方面推出了一系列舉措,助力京津轉移企業安心落戶發展。例如,針對京津企業跨區域遷移“兩地申請、多次跑”的問題,當地行政審批局專門設置了京津冀企業服務專窗,與京津建立流轉聯辦機制,企業可實現“一次不用跑”無感遷移。據瞭解,自2014年以來,該區共實施京津項目270個,總投資2037.22億元,已累計完成投資1768.81億元。
總的來說,京津冀協同發展若要取得新突破,還有哪些模式和框架有待優化?又有哪些領域和環節需要重點關注、優先發展?
李沛霖分析稱,從京津冀三地實踐來看,交通物流、平臺機制、公共服務、環境品質等“夯基壘臺”工作成效顯著,但良好的軟硬件基礎尚未充分轉化爲三地經濟社會協同發展的引領力、支撐力、互濟力,制約着高端要素功能在津冀落地紮根,新型舉國體制優勢也有待進一步發揮。
“因此,爲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更大突破,需打破行政區劃壁壘,依託流通一體化促進經濟一體化,持續優化區域經濟佈局和重大生產力佈局,以需求爲導向,完善軟環境、硬實力,合力建成動能強大、生活美好、活力四射的國際化城市羣。”李沛霖表示,在未來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過程中,仍有四個方面需要重點發力:
一是基礎設施引領協同發展“再強化”,共促北京非首都功能沿軌道交通幹線,分類向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區的“兩翼”和京郊、環京、津冀的“三圈”實現“集聚式疏解”;二是創新鏈產業鏈協同“再深化”,共建國家新質生產力協同發展試驗示範區;三是區域發展軟環境“再升級”,共築優質暢聯的營商環境、公共服務、生態功能、城市品質;四是高水平對外開放維度“再拓展”,陸海統籌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卻瓣瓣同心。作爲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的三大重要動力源之一,站在新十年的起點,京津冀三地還將持續涵養系統思維、大局觀念,更加積極地投身於深層次協同聯動,書寫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答卷。(實習生張藝弛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