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量子計算泡沫!

D-Wave在本月早些時候上市,因此現在主攻量子計算市場的上市公司已有三家。這三家公司都發布了2022年第二季度收益報告。

三家合計收入 607 萬美元(4204 萬人民幣)。

這三家公司在該季度都出現了虧損,而IonQ是唯一一家虧損減少的公司。

D-Wave宣佈了其下一代量子計算機的新原型,而IonQ推出了基於Microsoft Azure的新系統。Rigetti在英國部署了其第一個系統,預計今年將推出基於Azure的系統。

D-Wave:公佈首份季度財報的上市公司,首次季度虧損

本月早些時候,D-Wave宣佈了通過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與DPCM Capital, Inc.合併、上市。

2022年第二季度收入爲137萬美元,比2021年第二季度的114萬美元增長 21%。該季度毛利潤爲785000美元,但運營費用增加了逾275萬美元,達到1277萬美元。

2022財年第二季度的淨虧損爲1320萬美元,2022財年第二季度調整後的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虧損爲1080萬美元。

2022年收入預測預計在700萬美元至900萬美元,而調整後的EBITDA預計將低於負4900萬美元。收入估計略低於SPAC招股說明書上的數據,但預測虧損也是如此。

D-Wave對外表示“我們很高興報告我們作爲上市公司的首個季度業績。自今年年初以來,我們已取得了許多重大的進展。除了成功轉型爲上市公司外,面對極具挑戰性、極其動盪的市場,我們繼續擴大客戶羣,截至第二季度末,客戶總數超過95家,其中55餘家是商業組織;推出了更新後的量子混合求解器;將我們的Leap量子云物理足跡擴大到美國和歐洲;讓客戶可以使用我們的Advantage2系統原型,展示了我們即將推出的第6代量子計算機具有的強大功能。”

“我們與客戶一起開發新的用例,推動了我們在商業市場的發展勢頭,期待在未來幾個月和幾年內繼續爲越來越多的用例發掘量子混合價值的力量。”

這家公司還在該季度宣佈了其第六代量子系統Advantage2。新原型有500多個量子比特,在新的Zephyr拓撲結構中用20路量子比特間連接相互結合;完整的系統計劃在2023年至2024年推出,到時將有7000個量子比特。

6月份,D-Wave與Lincoln Park Capital Fund, LLC簽訂了普通股購買協議,將在三年內發行和出售價值高達1.5億美元的普通股。

D-Wave最近與萬事達卡簽署了一項協議。

IonQ:推出基於Azure的Aria,虧損減少

IonQ確認第二季度收入爲260萬美元,而去年同期爲93000美元。

淨虧損爲170萬美元,調整後的EBITDA虧損爲1160萬美元。收益報告包括與擔保責任的公允價值相關的第二季度非現金收益1610萬美元。

至於2022年第一季度,IonQ確認收入爲200萬美元:淨虧損爲420萬美元,調整後的 EBITDA虧損爲1030萬美元。

該公司2022年第二季度的總運營成本和費用爲2150萬美元,比上一年第二季度的1010萬美元猛增了114%。

IonQ總裁兼首席執行官Peter Chapman 說:“我們很高興透露我們在第二季度所取得的進展。我很高興地宣佈,我們正在爲雲端帶來一臺計算能力比我們之前的雲產品強130000倍的計算機,這個性能指標由可用的計算空間來定義。IonQ Aria已實現了破紀錄的23個算法量子比特,這意味着Aria的功能增強了8倍,進一步鞏固了其作爲世界上已知功能最強大的量子計算機的領先地位。”

該公司取得了600000美元的訂單額,並與空中客車公司和陶氏化學公司簽署了交易。它還與馬里蘭大學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一個項目簽署了正式協議:IonQ將建造和託管一隻量子路由器,作爲新的量子網絡項目:中大西洋地區量子互聯網的一部分。該公司還與Zapata Computing合作開展一個“涉資數百萬美元的DARPA項目”。

IonQ表示,它已在華盛頓州西雅圖找到了一個設施來託管其第一條生產量子計算機的裝配線。它可能會用於製造Forte系統,而不是Aria或其他前一代機器。

Rigetti:收入增加,虧損也增加

Rigetti Computing 2022財年第二季度的收入爲21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50萬美元增長了39%。

該季度的總毛利潤爲130萬美元,公認會計准則(GAAP)淨虧損爲1000萬美元,這兩個數據與2021年第二季度都持平。第二季度調整後的EBITDA爲虧損1510萬美元,2021年第二季度虧損810萬美元。

第一季度,該公司報告毛利潤爲170萬美元,GAAP淨虧損爲1050萬美元,調整後的EBITDA虧損爲1390萬美元。

2022年第二季度的GAAP運營費用爲2690萬美元,比2021 年第二季度的1090萬美元多出一倍。

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Chad Rigetti說:“我們實現了2022年第二季度業績的核心目標,推進了我們的產品路線圖,繼續吸引關鍵人才,並夯實了客戶和合作夥伴羣體。我們的技術團隊在第二季度取得了巨大進步,我們仍有望實現我們之前宣佈的與2022年第一季度財報相關的預期路線圖重大進展。我們繼續與頭部組織攜手合作以追求量子優勢,我們還加強了現有關係,並在英國和美國市場贏得了新訂單。”

Rigetti已與Riley Principal Capital II, LLC簽訂了一項價值7500萬美元的普通股購買協議:根據該協議,該公司有權在24個月內向B. Riley出售和發行多達7500萬美元的普通股,不受約束。

首席執行官Rigetti說:“我們認爲該協議應該爲我們提供財務靈活性,以支持我們致力於使命和業務目標。此外,在當前宏觀環境不確定的形勢下,我們認爲簽訂這份協議是謹慎之舉。”

該公司表示,它與政府實體簽訂的價值400萬美元的合同被推遲:Rigetti表示,儘管已完成了一些工作、產生了一些成本,但合同過程“花費的時間比預期的要長”。

該季度,Rigetti宣佈在英國推出其32量子比特的Aspen系列量子計算機,這是其在英國的首個系統。其在英國的客戶包括牛津儀器(Oxford Instruments)、愛丁堡大學、量子算法公司Phasecraft和渣打銀行。

該公司表示,預計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宣佈推出基於微軟Azure的Rigetti系統。

警惕量子計算泡沫!

儘管大肆宣傳、高達數十億美元的風險投資和三家通過Spac上市的公司,但量子計算行業尚未展示出任何真正的實用性。

Nikita Gourianov是牛津大學的物理學家,從事計算量子物理學研究。他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時表示,人們對於量子計算的前景過於樂觀了。

當大批投資者常常因貪婪、誤解和來錢容易而一再做出錯誤的投資決策時,金融泡沫就接踵而來。

如今,量子計算就是這方面的一個典例。

量子計算常常被譽爲是一種新興技術,其最終影響只有與AI能與之相提並論。

據量子計算的佈道師們聲稱,早晚會出現功能完備的量子計算機,能夠執行從徹底改變藥物開發到破解互聯網加密方案的各項工作。

近些年來,已有數十億美元資金涌入量子計算領域,IonQ、Rigetti和D-Wave等知名量子計算公司通過2021年最受歡迎的泡沫市場現象: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相繼上市,上演了集體狂歡的一幕。

據Refinitiv的數據顯示,這三家公司的總市值仍達到30億美元,但今年的預期銷售額合計約3200萬美元(淨虧損約1.5億美元)。以下是今年這三家公司在股市的表現。

現實情況是,這些公司或其他任何量子計算公司實際上沒有一家真正賺到錢。

它們獲得的微薄收入主要來自諮詢業務,這塊業務旨在向其他公司傳授“量子計算機將如何幫助它們公司”,而不是真正利用量子計算機相對傳統計算機的任何優勢。

其原因很簡單,儘管經過了多年的努力,但還沒有誰離製造出真正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量子計算機近在咫尺。

當前的設備非常容易出錯,以至於任何試圖用它們處理的信息幾乎都會立即變成噪音信號。

如果計算機規模擴大(即“量子比特”的數量增加),這個問題只會變得更糟。

克服這些錯誤的一種令人信服的策略尚未出現,因此尚不清楚何時可以製造出大規模的容錯量子計算機,真能製造出來的話。

不過據佈道師們聲稱,我們顯然處於量子摩爾定律(又名“羅斯定律”,以D-Wave創始人Geordie Rose命名)的中期,這好比1970年代至2010年代這段微芯片革命時期。

另一個基本問題是,目前尚不清楚量子計算機甚至可以解決哪些商業上有用的問題,如果有的話。

迄今爲止,最顯著的應用是用於將大數分解爲組成素數的Shor算法,該算法比在經典計算機上運行的任何已知的相應方案都要快得多。由於目前用於保護互聯網流量的大多數密碼技術都基於素數分解這個問題的難度,因此突然出現能夠運行Shor算法的切實可用的量子計算機確實會帶來重大的安全風險。

Shor的算法一向是量子行業的天賜之物,因而獲得來自世界各地政府安全機構的大量資金。然而,這裡通常被遺忘的注意事項是,有許多替代的密碼方案不易受到量子計算機的攻擊。把這些易受攻擊的加密方案簡單地換成所謂的“量子安全”方案是完全不可能的。

而Shor算法不確定的實際可行性只是問題的冰山一角。關於量子計算何時何地可以真正提供任何實際優勢一直存在很大的爭議。

最新的研究指出,沒有證據表明連量子化學計算也可以通過量子計算機顯著加快速度。這對於量子計算機可用於設計藥物這個大肆吹捧的想法來說是個壞消息。

實際上,儘管大肆宣傳,但量子計算行業尚未展示出任何實際用途。

那爲什麼會有這麼多的錢不斷流入呢?嗯,這主要是由於炒作。

科學家們的觀點在社會上仍然(基本上)受到尊重,所以當物理學家爲某技術感到興奮時,人們自會注意到。

這股熱情其實始於90年代,當時一系列開創性的突破真正標誌着量子技術作爲一個學術領域的誕生。隨着多年來取得更多的進展,熱情越來越高漲,最終蔓延到了學術界之外的其他領域。

到2010年代,資本變得很廉價,投資者開始留意量子計算,即使他們對這項技術缺乏真正的瞭解(只知道“一個量子比特可以同時是1和0”)。隨着越來越多的資金流入,這個領域隨之壯大起來,科學家們越來越忍不住誇大其研究成果。隨着時間的推移,通常對量子物理學一無所知的推銷型人員混入了該領域,在公司企業擔任高級職位,只專注於製造聲勢。如此這般幾年後,對於量子計算的前景持過於樂觀的態度成爲了主流,導致貪婪和誤解佔據上風,經典泡沫由此形成。

一些物理學傢俬下認爲,這沒有什麼問題:爲什麼不趁勢而上,從不太老練的投資者那裡拿走輕鬆的錢呢?畢竟,在從事學術研究的同時可以在私營公司混一份薪水優厚的差事很不賴。

嗯,這個泡沫到底什麼時候破裂還不好說,但總有一天,底會被查出來,資金會枯竭。我只希望當音樂停止、泡沫破裂時,公衆仍然會聽信我們這些物理學家。

參考資料:https://www.ft.com/content/6d2e34ab-f9fd-4041-8a96-91802bab7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