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咳不愈以爲肺炎!50歲竟是罹患1疾病

土城醫院風溼過敏科主任蔡秉翰指出,病人發病初期下半肺部出現發炎與浸潤(左圖),後期進展爲纖維化形成蜂窩狀之空洞(右圖)。(土城醫院提供)

新北市土城醫院今(27)日發佈新聞稿,提醒患常見自體免疫疾病如類風溼性關節炎、乾燥症等疾病的民衆,若出現久咳不愈等症狀,要注意是否爲疾病所引起的「結締組織疾病相關間質性肺病」,常有患者誤以爲是一般肺炎而措施治療最佳時機。

土城醫院指出,有一位50歲的李小姐就到醫院就診,患有乾燥症的她近期因天氣變化感冒,久咳不愈,原以爲是肺炎,服用抗生素一個月仍未痊癒,經安排肺功能測試及電腦斷層掃描,最終診斷爲結締組織疾病相關間質性肺病。

土城醫院風溼過敏科主任蔡秉翰,指出患類風溼性關節炎、全身性紅斑狼瘡、硬皮病、乾燥症、皮肌炎(多發性肌炎)、混合型結締組織疾病等常見的自體免疫疾病的病患,在治療的過程中往往着重於治療疾病本身,卻忽略自體免疫疾病可能會引起的併發症,其中「結締組織疾病相關間質性肺病」便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問題之一。

蔡秉翰指出,結締組織疾病相關間質性肺病的發生,通常是因爲自體免疫反應所引起的肺部間質病變,主要是免疫系統攻擊正常的肺部細胞,導致肺部間質(即肺泡與血管之間的結締組織)發炎和纖維化,肺部的氣體交換功能受損,嚴重則會合並急性呼吸困難。

蔡秉翰說,若能早期診斷並積極治療,部分患者可維持良好生活品質;但若疾病進展至晚期或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可能會導致肺功能嚴重下降,甚至需要肺部移植。目前治療的目標是減少發炎、控制免疫反應並延緩或防止肺部纖維化。

蔡秉翰表示,常見的治療方式包括使用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藥物、抑制免疫系統過度反應的免疫抑制治療;幫助降低發炎反應的生物製劑,如抗TNF-α治療;適用於肺部纖維化的患者的抗纖維化治療;出現呼吸困難或低氧血癥的氧氣治療;肺部復健透過訓練增強運動耐受力的肺部訓練,某些重症患者治療無效,可能需要考慮肺移植作爲最終治療選擇。

蔡秉翰提醒,若本身患有自體免疫疾病,合併有呼吸困難(尤其是運動後加劇)、咳嗽(通常爲乾咳)、疲倦、體力不支、胸痛不適、低燒、杵狀指(手指或腳趾末端變寬和變圓),建議儘早就醫找出疾病發生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