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美國政治靠法治

(美聯社)

美國建國曆程的獨特性之一,是早在殖民時期便已移植髮展了長達150年的法律文化傳統。「先有法文化,後有國家」的美利堅,與「先有領袖人治和列寧式黨治機能」的臺灣和大陸政治體制,初始便差異甚明,並影響深遠。美國的文化傳統形塑了法治,因此,當美國如今陷入前所未見之黨同伐異和權力僵局,校正的力量能否求索於法律文化?

答案自然是未必足夠。但政治的衝突間或出自法律的爭執,甚或形成法律的後果,而法律能量如果能予以仲裁,或許對政治公平有所匡濟。這是法治的初衷與實益。

近年因爲美國總統選舉而形成的法律衝突多起,第一個便是前總統川普在任上遭遇到的「通俄門」特別檢察官調查。俄國是否介入2016年大選?當時川普團隊和俄國有無瓜葛?川普及其團隊是否同謀破壞司法?經過兩年詳盡綿密的調查,17名檢察官團隊的結論是證據不足,就此結案。

既然查無實據,這麼重大的虛假醜聞調查當初究竟因何而起?「通俄門」是否說到底爲一個將法律武器化的、政治性的污名化行徑,對素人從政的川普「獵巫」?司法部指派德翰檢察官調查起因,目前已查到聯邦調查局、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與希拉蕊競選團隊及其所聘用而涉嫌扯謊的律師。證據似乎指向希拉蕊競選團隊涉嫌在2016年開發製造了假資料,企圖打擊競選對手川普。

這兩個事端於是提供了基礎,上個月「通俄門」的民事訴訟拉開帷幕,川普在佛羅里達州的聯邦法院具狀108頁,控告希拉蕊、民主黨全國委員會和前聯邦調查局長柯米等大約12人同謀詐騙,提出求償7200萬美元。這個案件非常特殊,不僅是因爲川普將政治和司法雙衝突民事求償化,且由於川普和希拉蕊兩人目前是兩黨呼聲最高的下一屆總統潛在競選人,因此,男女主角再續前緣的法律大戲勢必延燒到2024。

至於2020年的大選,是不是也會引發法律戰?關鍵看一個父子關係的性質。話說當年總統選舉投票前兩週,拜登的兒子杭特送去檢修而後棄置的手提電腦和電郵突然在《紐約郵報》曝光,杭特在中國和烏克蘭的業務,貌似牽扯到拜登且利益有所分享。當即民主黨四處滅火,最突出的滅火器被認爲是《紐約時報》等大媒體及推特等大科技。滅火神速,推特等鎖住《紐約郵報》的社羣帳戶超過兩週,似乎當作該紐約兩百年老報散播了俄國駭客所製造的假消息。推特事後承認錯誤,但拜登已順利當選。

意外的是,事隔18個月,最近《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先後重點報導了杭特電郵問題,這透露出聯邦調查局的調查可能會對拜登家族不利。同時,民意調查又緊接着指出,高達16%的選民可能會因爲得知拜登家族的生意瓜葛而在2020當時改投。對他們而言,對《紐約郵報》社羣帳戶鎖號的確是一個言論自由和民主政治的錯誤。

拜登家族業務醜聞會不會最終對拜登構成一個特別檢察官調查案?這樣的說法已冒出頭了。於此同時,特斯拉的執行長馬斯克1周前展開收購,增持到推特9.2%的股權,進軍推特董事會,意圖改造社媒。這個行動以法律面貌出現,但目的又是政治性的,在在告訴我們法律文化對政治行爲的一一回應。

(作者爲美國律師、法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