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煩惱】跟看護不和,子女要把我送養老院,覺得像被遺棄,難道要我去等死?

一般長輩聽到養老院多數會有刻板印象,直覺孩子就是不想照顧、準備「遺棄」,甚至要他們等死!服務過年長者的諮商心理師廖偉玲坦言,老人家需要自己能被尊重,不過,兒女輩或許因照顧高齡父母有困難,內心其實也萬般糾結。 圖/shutterstock

一般長輩聽到養老院多數會有刻板印象,直覺孩子就是不想照顧、準備「遺棄」,甚至要他們等死!服務過年長者的諮商心理師廖偉玲坦言,老人家需要自己能被尊重,不過,兒女輩或許因照顧高齡父母有困難,內心其實也萬般糾結!

外籍看護相處有撇步:就事論事將心比心

據統計,目前國內近有21萬名外籍看護,多數來自東南亞,其生活習慣與國內家庭多少有些落差。一般來說,僱主與移工之間,有八成以上的問題來自語言不通,因此,林太太是否因爲無法溝通而對外籍看護不滿?

「在移工來源缺乏之下,以動作示範勝過語言溝通,並給予外籍看護機會與耐心,用同理心將之視爲工作夥伴,纔是長久之計!」廖偉玲建議,遇到比較被動或經驗不足的看護,應給予詳細清楚的指令,若有達成目標或遇到盡責的看護,除了誇獎也要偶而給予獎勵。

「人必須互相尊重,唯有將心比心,才能重建感情的連結,降低不滿意的程度。」

如果外籍看護真的難以滿足需求,廖偉玲表示,可以和子女討論是否有替換人選?林太太是不是更傾向請臺籍看護或子女自己照顧?是否有金錢或其他子女還不清楚的考量?

「或許林太太習慣獨居,但目前身體不允許必須有人照料才行,身體不適加上與人同住帶來的壓力,也會引發很多情緒,讓找尋合適的看護變得更困難。」廖偉玲認爲這需要子女多一點同理。

別老覺得子女不孝,他們沒有你想像中冷血

而孩子也需要父母的同理,爲什麼孩子想把父母送到養老院?廖偉玲提出兩個觀點,一、有充裕的照護資源:現在的養老院無論設備或人力上都已提升,把父母送到這裡會較安心;二、維持人我互動往來的關係:養老院是一個團體,老人家同住在一起有機會彼此交流學習。一旦能同理兒女的初衷,內心糾結自然會解開!

此外,養老院的形式有很多種,包括安養中心、看護中心、日間照顧(託老)、護理之家,有些還有政府補助,但如果長者沒有接觸過,想到被迫去一個陌生的地方住,會有許多未知的恐懼跟適應新環境的不確定性。

如果子女沒有爲父母多考慮這些部分,並跟父母好好的溝通,當然父母會覺得不被尊重,甚至有被遺棄的失落跟挫折感。「建議林太太跟子女一起了解這些機構的不同與優缺點,實際去看環境,才能減少對未知的擔心,讓自己有更多選擇的可能。」

「養老院等於不孝」是一種常見的想法,就算長輩自己可以接受,也會擔心被其他親戚說三道四。「說實在,裡面可能隱藏着和子女維持關係的疑慮,深怕日後沒人去探望等等,這部分是可以跟孩子好好討論的。」

廖偉玲最後提醒,當兩代人都瞭解彼此內心深處的擔心,與行事背後的善意,才更容易做出雙方都滿意的決定。

│更多精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