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博鰲)國際經貿合作:海南自貿港注入新動力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博鰲3月25日電 (記者 王子謙)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全球自由貿易港發展論壇”25日在海南博鰲舉行,國際組織代表、中外政府官員、外國駐華使節、境內外自貿區(港)代表、知名專家學者和企業家代表深入研討全球自貿區(港)的發展機遇與挑戰。
全球自由貿易港發展論壇已連續五年舉辦,成爲推動全球自貿區(港)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通過這一機制,正加快建設自貿港的海南不僅貢獻了“博鰲智慧”,更向世界展現了中國擴大開放、深化國際合作的堅定決心。
2023年,海南自貿港聯合境內外25個自貿區(港)共同發起《全球自由貿易區(港)夥伴關係倡議》。目前,海南自貿港的國際“朋友圈”已達38個,遍佈亞洲、非洲、歐洲和拉丁美洲。
建設自貿港以來,海南先行先試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落地實施“零關稅”清單、加工增值30%內銷免關稅等自貿港政策,以“貿易、投資、跨境資金流動、人員進出、運輸來往自由便利和數據安全有序流動”爲主框架的自貿港政策制度體系基本建立,外向型經濟發展潛力十足。官方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海南貨物貿易進出口同比增長20%,服務貿易進出口同比增長23.9%,實際使用外資、對外投資規模排全國前列。
2025年是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擴大開放之年。海南省省長劉小明強調,封關運作後,海南自貿港與世界各地的貿易投資自由便利程度將進一步提升,與中國內地超大規模市場的聯繫也將更加緊密。
主持論壇的海南省副省長謝京也表示,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的背景下,海南自貿港正以制度創新和政策突破,爲國際經貿合作注入新動力。
當前,全球自由貿易面臨嚴峻挑戰。作爲當今世界最高水平開放形態和全球自由貿易的“樞紐節點”,如何在交流合作中促進全球自由貿易進程,如何在功能對接中促進世界融通,如何在政策互鑑中實現自身轉型發展與競爭力提升,是自貿區(港)共同面對的重大課題。
論壇上,劉小明倡議,共同推進規則與機制“軟聯通”、基礎設施“硬聯通”、以服務貿易爲重點的“產聯通”、低碳可持續發展的“綠聯通”、強化常態化對話交流的“智聯通”,爲全球自由貿易注入更多確定性。
具體而言,“五個聯通”的倡議就是要降低要素流動壁壘,實現市場深度融合;構建基礎設施網絡,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和全球資源的高效流動;降低市場壁壘,加強產業對接,在全球產業鏈中形成緊密的合作關係;創新綠色低碳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共同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聚焦經貿合作、政策互鑑、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重大問題開展研討對話,凝聚共識。
“自由貿易區(港)的使命是打破壁壘,而非築起高牆;是創造機遇,而非獨佔紅利。”劉小明強調,海南自由貿易港願與全球夥伴一道,以開放紓發展之困、以合作聚創新之勢、以共贏謀未來之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