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世代/失智照顧【獨居篇】減少「孤獨死」 日監控水電、丹麥推協作住宅

獨老、孤老近年成熱議話題,臺灣獨居戶數近10年快速成長,其中獨居老人又佔65歲以上老年人口的23.3%。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少子化加上超高齡化,獨居人口增加,也讓政府需要直接面對獨居風險,日本警察廳近期公佈今年一到三月「孤獨死」的最新數據,多達二點一萬名獨居者在自宅過世,其中六十五歲以上長者佔八成。臺灣雖未有相關調查與統計,但不少新聞事件陸續報導,國內獨居者死亡事件愈來愈多。專家指出,獨居風險不只是失智,包含意外身亡等,都需要正視。

臺灣目前的人口結構發展與日本的走勢極爲相似,高齡者愈來愈多,且獨居者也隨之增加,日本早在多年前就發現「孤獨死」現象,雖然日本政府尚未明確定義「孤獨死」與「孤立死」,但兩者皆指離世時無任何人照顧,遺體往往在過世多時候才被發現。該現象也揭開「獨居風險」的面紗。

許多研究皆顯示,獨居者生理、心理與非獨居者相比,較容易產生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也因爲健康狀態不易被他人察覺,也增加心臟病發、腦中風致死風險,社家署副署長周道君表示,臺灣的獨老並不是每一個健康狀況都不佳,近年發現許多獨老的生活狀態比非獨居者還好,他們過得好,最關鍵的因素是「擁有良好的社交生活」。

目前日本政府面對獨居戶,採取「科技與社會服務結合」,監測獨居戶的水電繳交的狀態,一旦異常就會主動通知社區內的社工,並透過非政府組織定期探視獨老。

英國則推動社區活動,增加鄰里之間探視機會,另成立「孤獨基金」支持志工團體,讓他們提供獨老的心理支持服務;丹麥則推出協作住宅,讓原本是獨居戶的長者,可以集中生活,不僅降低孤獨感也能達到守望相助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