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變臉”了?臺積電、三星紛紛宣佈,外媒:大陸不要了?

在過去幾年時間內,美西方國家的半導體企業,幾乎是在全力支持美國。

就連我國臺灣地區的臺積電,對美國也有很高的期待,一度宣佈要到美國本土建廠。

可現在臺積電、三星等企業的態度,開始發生了變化,“變臉”了。

而外國媒體則認爲,這恐怕與中國大陸有關,因爲現在的中國大陸,正在迅速的完成半導體自主化,大陸不需要依賴他們了。

本着着能有新的機遇,沒想到大陸不要了!

未來中國大陸對海外芯片的依賴性,會進一步降低。

這讓臺積電、三星等公司,感受到了威脅,所以他們不能繼續深入美國本土。

一、對中國市場有極大依賴

目前三星、臺積電等公司,開始逐步放緩在美國建廠的戰略計劃,主要是因爲這並不符合他們的利益。

原先中國的企業,會向臺灣地區和韓國的半導體企業,下大量的訂單,讓他們幫忙代工芯片,或者購買整裝的存儲芯片。

可是自從美國決定開始封鎖,中國的半導體產業以後,美國就要求那些盟友國家或地區的公司,不能向中國市場出售,高性能的半導體產品。

除了芯片以外,連生產設備光刻機都不能賣,就是爲了鎖死中國的半導體發展。

這讓臺積電、三星等企業,承受了比較巨大的壓力,因爲他們有可能會失去中國大陸市場。

最開始他們敢於配合美國這麼做,是覺得中國大陸,無法擺脫被美國的封鎖,所以遲早有一天會做妥協。

但他們沒有想到的是,中國大陸居然頂住了壓力,不但沒有任何妥協的想法。

甚至還發起了一系列的反擊,比如說限制某些,關鍵珍貴礦物的出口。

而且中國也投入了大量的資源,推進半導體產業線的發展,目前已經基本成功健全了半導體產業線。

前段時間網上就能夠找到,中國已經官宣了國產光刻機的消息。

雖然中國的光刻機可能在技術上,不如美西方國家的產品,但最起碼解決了從無到有的問題。

只要能夠大規模地生產芯片,就已經能夠幫助我們擺脫依賴了。

而這也就代表着,臺積電和三星等企業,一旦失去了中國大陸市場,他們再想回到中國市場的可能性就很低了。

畢竟在中國本土就有產業線的情況下,我們能夠以極低的價格,大量生產芯片,就完全沒有必要,再從中國臺灣地區和韓國那裡買芯片。

所以他們現在更傾向於,利用中國臺灣地區和韓國的生產線,大量生產芯片出口到中國。

我們能夠看到的是,韓國前段時間對中國的半導體產品的出口量,就出現了明顯的增長,這就是想迅速搶佔市場。

因爲如果他們現在再大量地投錢,去投資美國市場的話,就算在美國的工廠建起來,這些公司的芯片出口,也都掌控在了美國政府手中。

美國如果不讓他們把生產的芯片,賣到中國大陸市場,可以使用各種手段,那還不如在中國臺灣地區和韓國來的安全。

況且美國和中國大陸之間,畢竟隔着整個太平洋。

把在美國本土生產的芯片,運到中國大陸,運輸成本也比在中國臺灣地區和韓國生產芯片,運到中國大陸要高得多。

所以外國媒體認爲,因爲中國以後有可能不再購買海外芯片,最終促使臺積電、三星等公司紛紛變臉,也符合邏輯。

目前來看,臺積電爲了開闊大陸市場,還願意給予降價服務。

而且降價的力度相當大,連七納米制程的芯片代工生產都能降價。

這就是爲了挽回大陸客戶,畢竟大陸對成熟製程芯片和七納米級別芯片的需求量,還是很大的。

但是客觀來講,吸引中國大陸市場,並不是他們這麼做的唯一理由。

二、美國本土市場不靠譜,臺積電、三星紛紛宣佈

臺積電、三星等企業如今的態度有些消極,主要還是美國市場自身的問題。

就比如說臺積電,臺積電早在2022年的時候,就宣佈要花400億美元,到美國建廠。

不過這個計劃目前已經遭遇了挫折,投資很多錢,沒見一顆芯片。

遭遇挫折的原因包括,美國政府承諾給予的補貼,遲遲不到位,甚至美國還刻意修改了補貼細則。

要求那些芯片企業,必須向美國有關部門,上交核心數據。

居然還包括了芯片的生產數據,以及客戶的相關數據等等,這都是會涉及,企業業務安全的核心商業機密。

所以臺積電公司並不想輕易的向美國妥協,他們只是想遷移到美國,但並不想受制於人。

但是拒絕妥協,就代表着美國承諾給的投資,可能就不一定會到位了。

再加上當地的老百姓,也根本不適應臺積電公司的生產方式。

原本臺積電的工廠在中國臺灣,所以他們比較能夠適應工作節奏,也能夠在很長的時間內,保持相當不錯的工作效率。

可是美國的情況就完全不同了,大多數美國工人,都是無法接受這種標準的,而且也無法接受公司管理太過嚴格。

所以此前就曾經有媒體報道,臺積電公司芯片工廠在美國招募的工人,對公司管理層的管理方式有很大的不滿。

而且當地工會也似乎傾向於,支持工人的意見。

這就導致就算臺積電,在美國的工廠投入再多的資源,這個工廠也會面對生產效率低,生產成本高在內的各種問題。

基於種種情況,2024年年初臺積電正考慮將量產時間延至2027年或2028年,不過第二家工廠的建設仍在繼續。

這並不符合臺積電公司的商業利益,而臺積電面對的問題,對三星公司來說也是一樣的,三星電子也將美國新工廠的生產推遲到2025年。

三、未來的芯片競爭會更激烈

雖然臺積電、三星等公司,現在有了變臉的想法,但這可能多少有些晚了,只能艱難前進,這主要是因爲中國大陸目前的形象,已經發生了變化。

原先的中國大陸是隻有芯片封裝、測試和設計能力,沒有生產能力,所以在這條產業線上處於下游。

但是中國現在迫於壓力,已經走向了迅速的自主化。

那麼之後就算臺積電、三星等公司,賣給中國的芯片再便宜,中國企業也會優先選擇本土產品,因爲和本土企業合作,最安全最可靠。

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就會從原先的臺積電、三星等企業的客戶,逐漸變成競爭者。

之後中國大概率也會向國際市場,大規模地出口國產芯片。

其實現在中國就在這麼做,此前在召開與芯片半導體相關的會議時,就有數據顯示。

在2024年的前七個月,中國出口的集成電路芯片,總價值已經達到了6000億人民幣以上,比去年的同期增長了差不多1/4。

而且在開會的時候,直言不諱地就說了,目前中國的某些區域就比如說北京附近,已經成爲了技術水平相對先進、產業聚集度極高的產業集羣性地區。

這裡分佈有半導體設計、製造、封測和裝備在內的,非常完善的產業鏈條,這就相當於已經是明牌了。

所以未來的芯片半導體市場競爭,會變得越來越激烈,臺積電、三星等公司也應該爲此做好充分的準備。

當然這不能怪中國,原先中國並未想過,要如此快速地完成,芯片半導體的自主化。

我們對願意投資中國市場、願意和中企合作的海外科技企業,一向持有的也是開放客觀的態度。

是臺積電、三星等企業,不尊重中國大陸市場,才最終迫使中國以更快的速度完成自主化。

恐怕他們也沒有想到,中國會如此有魄力,一邊頂着制裁,一邊在短短几年的時間內,就推出了數期半導體大基金。

通過數以千億計的資金支持,以及各種政策扶持,再帶上國內的各大頂尖研究機構,只用幾年時間,就攻克了半導體的技術壁壘。

這在中國的科技歷史,乃至於全球的半導體歷史上,都算得上是一個里程碑式的事件。

現在中國半導體已成規模、成體系,某些國家就算再不滿,也很難採取更加有效的行動了。

所以對現在的中國來說,我們要在半導體領域,投入更多的資金和資源,推動半導體產業的進一步完善,爭取研發出更先進的光刻機。

結語

這些年中國半導體的發展速度是非常快的,雖然對比美西方國家的先進水平尚有差距,但是最起碼能夠幫助中國,擺脫被卡脖子。

這也最終促使三星臺積電等海外企業轉變了態度,可現在纔想着後悔似乎有些晚了。

中國已經逐漸健全了半導體產業線,還有什麼必要繼續和海外企業進行合作呢?

只有把所有的核心技術、所有的產業全部都掌控在中國手裡,纔是最安全、最可靠的。

而中國能夠如此快速的認識到這一點,也得感謝某些國家的封鎖和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