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界》中國,正在加大力度重建伊拉克

伊拉克近年生活掠影。(作者提供)

國人對伊拉克的印象,似乎還停留在新聞節目中那些戰火紛飛、滿目瘡痍的鏡頭中,事實上伊拉克的戰後重建卓有成效,中國還在其中貢獻了不少力量。

就在前不久的10月30日,中國海油全資子公司CNOOC Africa Holding Ltd.與伊拉克中部石油公司就伊拉克陸上的一個區塊簽署石油勘探、開發與生產合同。

合同的主體位於伊拉克南部迪瓦尼亞省,面積約6300平方公里,勘探期第一階段爲3年,中資持有100%權益,並擔任作業者。

中國海油全資子公司CNOOC Africa Holding Ltd.與伊拉克中部石油公司就伊拉克陸上的一個區塊簽署石油勘探、開發與生產合同。(網路截圖)

這只是中伊合作的冰山一角。近年來,中國深度參與在伊拉克的各類投資與開發項目,以「基建大國」的「洪荒之力」助力伊拉克從20多年來的戰亂中復甦。

時至今日,中國已成爲參與伊拉克經濟重建最早、時間最長、項目分佈最廣、領域最多的國家之一。同時,中國也是伊拉克的最大貿易伙伴,伊拉克則成了中國在阿拉伯世界的第三大貿易伙伴。

中國在伊拉克參與了哪些重建項目?這些項目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下開展的?如今伊拉克的狀況又如何呢?

●滿目瘡痍

2014年,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在伊拉克北部發動攻勢,重鎮摩蘇爾淪陷,其頭目巴格達迪自封爲「哈里發」,伊拉克由此陷入了自2003年美英聯軍入侵以來最大規模的武裝衝突。伊拉克政府軍在多方支持下,花了3年才基本將境內的極端組織勢力肅清。

舊傷未愈,又添新傷。與極端組織的戰事給本就遍體鱗傷的伊拉克帶來了巨大破壞。

根據2018年的統計,3年多的戰亂給衝突地區的基礎設施和民衆財產造成了巨大破壞,完成伊拉克的重建需要約880億美元;約13.8萬套房屋在戰事中受損,其中半數被完全毀掉,近250萬民衆無家可歸,全國僅住房領域的重建就需要180億美元資金。

與此同時,伊拉克境內一半學校需要修復,超百萬兒童失學,而在受衝突影響地區,兒童失學率超過90%;伊拉克全國重建需要清理1100萬噸廢墟,此項工作需花費2.5億美元……

簡言之,從道路、住房,再到電網、學校,再到機場、鐵路,伊拉克幾乎各類基礎設施都被打了個稀巴爛。曾經富裕的兩河流域,目力所及無不是斷壁殘垣,數十載建設化爲烏有。

●遍地開花

要致富,先修路。伊拉克雖坐擁全球第五的石油儲量,但其從港口到道路的各類交通基礎設施已被連年戰亂摧殘得千瘡百孔,貨出去得少,錢進來得就慢。如此一來,提高貨物吞吐量成了當務之急。

伊拉克政府深知,單靠本國挖石油換來的美元是絕不可能完成重建的,引入他國的資金與技術支持,在提升基建水平的同時實現產業多元化纔是解決之道。

2018年,伊拉克正式發佈「可持續發展2030願景」,目標是實現經濟多元化、改善基礎設施、擴大教育投入、加強公共治理等。同年,中國與伊拉克以兩國建交60週年爲契機,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框架下,加強戰略對接,互利合作,深化兩國戰略伙伴關係。

2019年9月伊拉克總理訪華後,中伊正式啓動了「石油換重建」項目。根據協議,伊拉克承諾每天向中國提供10萬桶石油,並考慮後期增至每天30萬桶;中國公司則參與伊拉克基礎設施重建工作,涉及道路、鐵路網絡、住房、港口、醫院、學校、水壩、能源和運輸等多個項目。

根據協議,中國一開始就將投資100億美元,用於修建從伊拉克輸送石油到中國的基礎設施。

作爲連接波斯灣和伊拉克內陸水系的唯一樞紐,巴士拉曾被譽爲「中東威尼斯」,但自1990年海灣戰爭開始,往日的繁華不復存在,淤泥下仍有美軍投下的未爆彈,昔日大港已沉寂多時。

在法奧新港的工地上,中交(天津)疏浚工程有限公司的兩艘挖泥船正在疏浚航道,正在疏浚的港池總面積約330萬平方米,總工程量約4800萬立方米,計劃於2025年7月完工。屆時,該港口有望成爲中東最大的港口,並將有助於扭轉伊拉克海岸線短、港口吞吐量低的挑戰。

「從我記事起,我的國家就一直處於戰爭之中。我們失去了工作和家園。每個人都渴望戰後重建和穩定的收入來源。」在工地上工作的伊拉克人侯賽因·阿卜杜勒-阿米爾·阿蒂亞說道,「我想建設我的國家,所以我選擇加入他們(中國企業)。」

教育方面,爲解決適齡兒童「上學難」問題,伊拉克政府2020年決定在2030年前新建8000所學校。首期招標項目共1000所學校,其中10個省份的679所學校由中國電建集團承建。這一項目是伊拉克政府新建8000所學校計劃系列建設項目中的第一項,也是目前伊拉克最急需的民用項目之一。

據中國電建伊拉克示範學校(穆薩納省)項目經理李傳鬆介紹,該公司負責穆薩納省53所學校的施工建設,目前已實現整體完工,完全交付後可爲超過5萬名當地學生提供學習場所。

穆薩納省教育局副局長薩阿德·賈西姆直言:「如阿拉伯格言所云,『求知,哪怕遠在中國』。而今,伊拉克學生搬進『中國學校』,讓兩國深厚的傳統友誼歷久彌新,也爲伊拉克戰後長遠發展播撒下希望的種子。」

住房方面。在2019年的協議中,中國還同意在伊拉克幾乎所有省份建造超過800萬套住宅,爲流離失所的伊拉克民衆提供棲身之處。

2022年上臺的現任伊拉克總理蘇達尼計劃爲貧困和中產家庭建造25萬至30萬套住房。2023年,在首都巴格達附近建造30000套住房的項目正式啓動,這是伊拉克與中國公司合作在伊拉克境內建設五座新城市的20億美元項目的一部分。

巴格達郊區的新城將包括大學、商業中心、學校和醫療中心,預計4至5年內完工。

伊拉克主要營商環境指標。(作者提供)

●未來可期

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國在伊拉克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2022年10月,中油工程建設中東地區公司簽約伊拉克魯邁拉油田MQ原油處理設施項目,這是該公司在伊拉克承攬的單列原油處理規模最大的項目,主要內容包括新建兩列600萬噸/年原油處理設施等。

同年11月,由中國能建西北院設計、東電一公司承建的伊拉克薩拉哈丁燃油氣電站項目2號機組正式投產發電,這是該項目繼1號機組6月19日投產後的又一重要成果。

薩拉哈丁電站也是目前伊拉克國內在建單機容量最大的電站項目,極大緩解了伊拉克北部地區長期以來嚴重缺電的問題。

這一切,伊拉克都看在眼裡。巴格達穆斯坦西里亞大學教授阿基勒·哈姆丹坦言,數十年的戰爭、制裁和經濟困境使伊拉克的基礎設施破舊不堪,他相信「中國企業可以滿足伊拉克對外國投資、技術和設備的迫切需求」,以恢復其經濟。

「我們需要『一帶一路』倡議,因爲這是一個修建道路和橋樑,促進工業、醫療領域以及住宅城市發展的項目。」哈姆丹指出,西方國家非法入侵佔領了伊拉克,而中國卻帶來了繁榮。

從中國掌握伊拉克石油產業重要話語權,到伊拉克在電信領域依賴中國技術,中國在伊拉克的多年投資與經營,也爲越來越多出海的中國企業帶來了商機。

中國「新三樣」——電動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已取代「老三樣」,成爲中國向伊拉克出口的重要商品。

舉例而言,伊拉克長年高溫少雨,日照充足,是利用太陽能的絕佳場所,中國正在伊拉克穆薩納省建設一個發電量可達750兆瓦的太陽能發電場,這也是在太陽能技術領域佔據世界主導地位的中國,參與能源競爭的有力方式。

零排放、無污染的中國電動自行車,也正受到越來越多飽受交通擁堵的伊拉克民衆的青睞。伊拉克政府明確表示,電動自行車普及,符合政府倡導的「綠色出行」理念。此外,設計時尚、售後保障等方面優勢,讓中國電動自行車在伊拉克得以快速普及。

對於中伊合作的未來,伊拉克總理蘇達尼多次表示,伊拉克正積極推動非石油經濟發展,伊拉克願做中國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夥伴,歡迎中方繼續積極參與伊拉克重要基礎設施、能源項目建設,加大對伊化工、電力等領域投資,密切兩國各領域合作。

英國牛津經濟研究院2024年發佈的一份報告認爲,伊拉克經濟增長潛力「非常大」,人口的持續增長及基礎設施建設的巨大需求將爲其未來增長提供強勁動力。報告預計,伊拉克人口總數到2030年將增長8.5%、達到5080萬人,其中40%的人口在15歲以下。

這是一個遠未見頂的新興市場,也將是中國企業出海的廣闊天地。

(曬麥/現居塞拉萊)

(本文來源:「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