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臺灣》4成臺灣青年想當「躺平族」?
成功大學。(資料照)
賴清德日前受邀回母校成功大學演講,在面向現場120名學生聽衆時做了一個不完全統計的簡單民調,竟然有超過40%的學生選擇當「躺平族」,接下來排名第二的纔是具有專業技能的職業,雖然這個調查不具專業性,但如此大的反差也讓這名「務實臺獨工作者」哭笑不得。
但現場學生一針見血的指出爲何寧可當「躺平族」,主要原因就是房價過高,年輕人買不起房子,同時臺灣當局自始自終都不重視專業技術人才等諸多原因。今日就連臺灣的尖子生寧可當「躺平族」也不願意衝刺自己的人生,這一切都是誰造成的呢?
以「臺灣青年真想當『躺平族』嗎?觀臺灣未來之發展」爲主題的第三十四期「海峽青年觀點論壇」4月12日於線上舉辦,邀請兩岸學者展開交流。
中央財經大學形勢與政策教研室主任、美國喬治城大學政府系聯合培養博士劉亞瓊表示,「躺平族」中有條件優渥的享樂主義者,也有階段性的自我調適者,而更加無奈的是努力無望後爲了避世的消極選擇。「躺平」現象的產生首先源於社會結構性的倒逼,臺灣高歌猛進的經濟時代不再,當經濟增長放緩之後,社會矛盾凸顯,年輕人不能發揮所長,許多民生問題也無法得到保障,於是在社會困境中產生集體焦慮從而選擇「躺平」。青年代際成長於相對富裕的時代,涉世未深且社會資源較少,所以也是「躺平」反應最爲強烈的羣體,因此應通過發展和深化改革促進社會進步,關注青年的多元需求,爲其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
深圳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特聘研究員、助理教授、碩士生導師、廈門大學政治學博士黃繼朝認爲,臺灣青年目前的失落感與臺灣的執政黨有着莫大的聯繫,民進黨當局長期「政治掛帥」,處處以選票爲重來作爲政策的導向,不注重經濟發展,不關注民生需求,不解決社會實際問題,在其「臺獨」優先的政治路線下,對於兩岸之間往來的諸多限制使得臺灣的經濟復甦受到了很大的阻礙,導致青年人在高房價低薪酬的社會背景下,無法滿足生活需求,就業困難前景渺茫,選擇「躺平」是無奈之舉。從經濟、文化、語言、政策方面來看,大陸始終都是臺灣青年首選的發展熱土。在大陸經濟快速發展的態勢下,保持與推進兩岸經貿社會良性互動,臺灣青年才更有機會實現自我價值,走出「躺平」困境。
中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法學博士賴榮偉提到,對於很多臺灣青年來說,之所以選擇「躺平」是在無言地對抗社會結構對自己的剝削,從政治、文化、經濟各方面來看,社會結構的規則傾向於既得利益者,而努力卻無法在現狀中「得到證明」,不滿、憤怒、迷惘、消沉等各種情緒相互交織,年輕人乾脆選擇「退出戰局」「不玩了」,要不降低需求度日,美其名「淡定」;要不乾脆「閉眼」躺平,無視外界多麼地狂風暴雨。針對此等臺灣青年的無言與無力,執政當局自是難辭其究。大陸當前所提供的惠臺政策,不僅僅是滿足到大陸發展的臺灣青年最基本的物質需求,而是能向自我實現的需求邁進,讓更多的年輕人在大陸的熱土上可以發揮所長並得到相應的回報。
劉亞瓊表示,臺灣青年選擇躺平有社會和青年自身的雙重原因,青年應該積極地尋找適合自己的方向有所作爲,活出最好的自己。黃繼朝提出,相信隨着兩岸青年之間越來越多的交流,可以讓臺灣青年在不確定的大環境下,找到更多的確定性和安全感。賴榮偉認爲,「躺平」絕不僅僅是某個青年個體的特例,而是一種社會結構性的長期現象,兩岸是否能夠和平有序地發展在於臺灣當局是否認真探索「爲民謀福利」的真諦,千方百計地萬般執着其實不如當年質樸的「爲民初心」;一念之差,天差地遠。
「海峽青年觀點論壇」由中國海峽研究院(香港)主辦。(羅鼎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