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演唱會、旅遊、候鳥式養老,這屆老年人有點“潮”
視覺中國供圖
臨近春節,68歲的陳阿姨開始給40歲的女兒王女士“敲木魚”了,“《我和春天有個約會》的門票,你能幫我買到嗎?”《我和春天有個約會》是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於每年春節前後推出的一檔綜藝演唱會,由上海電視臺的各路主持人上臺進行才藝表演以烘托新年氛圍。
近年來,隨着一批又一批50後、60後老人退休,“銀髮族”在文化、旅遊領域的消費能力不斷刷新公衆的認知。據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測算,目前我國銀髮經濟規模在7萬億元左右,佔GDP比重約6%。預計到2035年,銀髮經濟規模有望達30萬億元,潛力巨大。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老年學堂、老年遊學、老年電競、老年搖滾、非遺傳承等新產業,在老年消費羣體中頗受歡迎。這一屆老年人,願意爲文化買單。而銀髮經濟的蓬勃發展,也給促進年輕人就業提供了新的思路。
演唱會門票成“硬通貨”
一張演唱會門票,如今成了當下年輕人盡孝的“硬通貨”。2024年以來,隨着一衆歌手重新開啓現場巡演,“幫爸媽搶演唱會門票”成了不少年輕人肩負的“重任”。
“我跟一個一起退休的朋友去過一次演唱會,很震撼、很開心,只要能搶到票,我都願意去看一看。”陳阿姨讓女兒搶過鳳凰傳奇上海演唱會、張學友上海演唱會的票,但實際上最後只搶到了張學友演唱會的票,價格約2900元一張,“我的一個朋友搶到了900元的票,但他入場後發現那個位置不行,在靠近舞臺最左邊的最後一排,只能從縫裡看”。
她告訴記者,自己給女兒設定的“搶票原則”是“只要能搶到就行,可以加價”。比如,鳳凰傳奇的演唱會門票,她就讓女兒預約了588元、1280元兩檔門票的搶票,分別要加價900元和1100元。
陳阿姨現在下載了大麥App、摩天輪App等多個文藝演出類的售票平臺,閒暇時就會在App上搜索位於上海的各種文藝演出。有時,她也能接受江蘇、浙江兩個省的文藝演出,“幾個老朋友一起去,還能順便玩一圈”。
由量子之歌與灼識諮詢聯合發佈的《2023年中國中老年服務市場白皮書》把銀髮經濟稱作是“耀眼的黃金賽道”,白皮書對5710名中老年消費者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包括運動健身、興趣愛好培訓、旅遊在內的“精神類消費”是超半數中老年羣體喜歡的消費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僅有18.1%中老年人認爲“精神消費費用高”是一個痛點,這反映出中老年羣體在精神娛樂領域擁有巨大的消費潛力和廣闊的市場空間。
上海一家琴行的老闆許文濤告訴記者,琴行2024年以來收了不少老年學生,“以前是給孩子培訓,過去的一年收了七八個老年學員,有學薩克斯的,還有學琵琶、笛子的。”許文濤說,最受老年人歡迎的是薩克斯課程,可以鍛鍊肺活量,收費約爲45分鐘280元。
組團旅遊是這屆老年人的“必修課”
除了看演唱會、學薩克斯,這屆老年人還酷愛旅遊。陳阿姨每年要通過上海的電視購物頻道東方CJ購買旅遊服務至少兩次,2024年她去了新疆、江西廬山和埃及。每次都是和66歲的妹妹一同出行,外加幾個早前通過旅遊認識的“老年驢友”。
“我們出遊價格都比較便宜,一定是錯峰的,與法定節假日錯開,很划算。”陳阿姨說。
實際上,除了外出旅遊,上海阿姨還喜歡在上海各個網紅打卡點打卡、遊玩。秋天,上海市長寧區的黃金城道又出現了地面鋪滿金色梧桐樹葉的景象,這裡每年都會成爲上海阿姨們的網紅打卡點。有網友在社交平臺上評論稱,上海的特產其實是上海阿姨。
2024年聖誕節前夕的12月22日,孫阿姨與老同學們相約在上海靜安崑崙大酒店聚餐,聚餐結束後到頗具老上海風情的安福路逛街、拍照打卡。老人們畫着洋氣的妝容,穿着長款呢子大衣,腳蹬長筒靴子,在上海的各個網紅打卡點留下身影。有時是在網紅餐廳品嚐西餐,有時在咖啡館迎着陽光小憩。
根據《中國國內旅遊發展年度報告(2022-2023)》,2021年45歲以上的中老年旅遊者合計出遊11.94億人次,佔據了國內旅遊客源市場的36.81%。老齡旅遊不僅能進一步激活旅遊市場的消費潛能,還能爲老年人提供更豐富的晚年生活,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注意到,演唱會、旅遊都還只是這屆老人精神文化消費的一部分。更多的老人,會用“候鳥式養老”模式來填滿自己晚年的精神生活。
家住上海浦東陸家嘴地區的芳芳阿姨,一年中只有4月、5月、9月、10月大約4個月時間在家居住。她和愛人每年1月、2月、3月會去澳大利亞與兒子兒媳一起過春節,因爲那時澳大利亞氣候宜人;6月、7月、8月的上海氣候悶熱潮溼,夫妻倆這時會到江西宜春生活一陣子,那裡離上海不遠,主打富硒養生;到了11月、12月,天氣冷了,老兩口又“移師”到海南海口,那裡天氣暖、消費低,房租比三亞便宜。
“候鳥式養老”或成未來銀髮經濟爆點
2024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1號文件就是《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發展銀髮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這是國家層面出臺的首個支持銀髮經濟發展的專門文件。據悉,我國目前有近3億“銀髮族”,我國將在2030年前後進入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20%的超級老齡化社會。
今時的“銀髮族”不同以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結果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中,擁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爲13.9%,比10年前提高了4.98個百分點。中老年人對互聯網的接受度大幅提升。有數據顯示,60歲及以上銀髮網民網絡購物參與率爲69.8%,老年人羣體的互聯網滲透率今非昔比。
2024年年初,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在回答記者有關銀髮經濟的問題時指出,現階段我國相關產業主要集中在餐飲、護理、保健等基礎養老服務方面,而老年人多元化、差異化、個性化的需求旺盛,尚未得到有效滿足。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養老行業研究團隊負責人兼首席專家羅守貴多年前就把研究的關注點放在“候鳥式養老”上。“前幾年我去廣西北海調研,遇到一位來自吉林的老人,他退休後每年從10月到來年2月左右,都想辦法在南方過冬避寒,春節也在租的房子裡過。”羅守貴受到啓發,此後每年,他寒假在華南、西南地區調研,暑期在東北、華北地區調研,跑了30多座城市,“所到之處,只見‘候鳥老人’雲集,銀髮旅遊興旺”。他說,老人的這種“候鳥式生活”短則幾周,多則好幾個月。
他說,我國幅員遼闊,南北橫跨溫帶、亞熱帶和熱帶。即使不計遙遠的南海諸島,從黑龍江漠河到海南三亞的直線距離也超過4000公里。這樣的自然環境和條件,使得我國既是“候鳥式養老”的資源大國,又是“候鳥式養老”的需求大國。
中國老年人的精神消費,完全有條件留在國內。爲此,他帶領團隊在全國範圍內選取了55座冬季養老城市和75座夏季養老城市,每年對這些城市的養老指數通過各項指標進行排名。
“這種模式要可持續的話,還需要更多的科學支撐。”羅守貴說,與一般的旅遊不同,“候鳥式養老”因老人住宿時長不同、身體狀況不同、經濟條件不同、對棲息地的景觀和人文偏好不同,因此需要對潛在的棲息地進行系統評估,並提出改進建議。
羅守貴認爲,對相關城市來說,“候鳥式養老”是發展銀髮經濟的難得機遇,理應做好前瞻性規劃,提供層次豐富的度假產品。同時,還要積極應對城市管理的新情況、新問題,如“脈衝式人口”進來後帶來的醫療、治安壓力,人流退潮後閒置設施的盤活等問題做進一步梳理和研究。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