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烽火歲月,他毅然投筆從戎,建國後主持查處開國第一大案

在我黨的革命歷史上,被譽爲“紅色教授”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楊秀峰,算得上是一位傳奇人物。1897年2月,他出生於河北遷安縣楊家堡村一個“世代書香”之家,從小就有機會閱讀大量詩書和進步書刊。所以,從小他就知道“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

1911年,他考入灤州省立第三師範學堂,在校期間,他閱讀了康有爲、梁啓超等人的大量進步文章,頗受啓發。1916年夏,楊秀峰考入北京高等師範學校。當時的中國,外辱內亂,民族的安危令他十分擔憂。就在這時,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消息傳到了中國,他從這一革命成功事例中,彷彿看到了中國革命勝利的希望。從那以後,他更加奮發向上,博覽羣書,以從中來探尋救國救民之路。

圖|時任北平師範大學教授的楊秀峰同志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楊秀峰以學生代表的身份參加了這次愛國運動。五四運動之後,楊秀峰繼續積極投身於反帝反封建的鬥爭。1929年,楊秀峰赴法國留學,第二年在法國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4年,楊秀峰迴到了祖國,先後在河北法商學院、北平師範大學、中國大學和東北大學等高校任教。在這期間,他以大學教授的公開身份,積極從事革命活動。在學生中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救國主張,正確指出青年運動的方向。在課堂外,他按照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指示,在平津地區文化教育界秘密從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 爲了適應全國抗戰形勢的需要,中共中央號召全國人民團結起來,爲爭取抗戰勝利而鬥爭。楊秀峰放棄繁華大都市的生活,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毅然投筆從戎,動員了一批愛國有志青年轉入艱苦的農村地區,從一名知名學者,大學教授走上了炮火紛飛的抗日戰場。

他在這樣巨大的人生轉折行動中,充分體現出楊秀峰從開始就把黨和民族的利益看得高於一切的自覺革命精神,他的革命行動在當時全國教育界也引起了很大的社會反響。從那以後,楊秀峰根據當時對敵鬥爭的需要,和上級黨組織的要求,在冀西地區發動並依靠羣衆,組織人民抗日武裝,建立紅色政權,在他的艱苦努力帶領下,很快打開了冀西抗戰的新局面。

在抗日的烽火歲月裡,攜筆從戎的楊秀峰,久經戰火考驗,逐漸成長爲一位驍勇善戰的軍人,以他爲首創建和指揮的冀西遊擊隊,成爲了當時太行山區的一支抗日勁旅。在地方工作中,他先後擔任過冀南行署主任,中共冀南區黨委常委,冀南、太行、太嶽行政聯合辦事處主任,晉冀魯豫邊區政府主席,華北人民政府副主席等重要職務。作爲冀西、冀南抗日革命根據地的創建人之一的楊秀峰,他始終模範的執行黨在抗日戰爭時期的各項方針政策,他認識到認真執行好黨的方針政策,關係到革命鬥爭的勝敗和根據地的發展與鞏固。在當時錯綜複雜的環境裡,楊秀峰以堅定的政治信念,堅強的黨性和良好的政治素質及政策觀念,認真理解和執行了黨的指示和政策,爲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作出了顯著的成績。這時,楊秀峰在工作中也顯示出他那不同凡響的理政才能,同時,受得了黨中央和毛澤東主席的好評。

圖|抗戰時期的楊秀峰同志

建國後,首任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席的楊秀峰主持查處了開國第一大案。他始終把廣大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自覺做人民的好公僕,這是楊秀鋒同志一貫的工作作風,也是他最高尚的政治品格。

全國解放後,楊秀峰首任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席。無論是在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時期,他都牢記黨的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大家,應當怎樣爲官,爲官怎樣待民,怎樣才能做到一個合格的共產黨員。

據史料記載:1949年夏天,河北各地遭受特大水災,新任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席的楊秀峰,不顧年高體弱,立即趕赴災區,慰問災民,積極組織力量救災。在將近兩個月的時間內,他跑遍了17個縣,100多個重災村莊。

1950年冬天,楊秀峰時常掛念着在戰爭年代爲革命做出過重大貢獻的老區羣衆。他專程到河北涉縣、阜平、遵化、遷西等地瞭解民情,進行調查研究。當見到革命老區許多羣衆生活仍然很困難,心裡非常難過。調研回來後,他迅速將調研情況寫成報告,呈報了黨中央,受到了毛澤東和劉少奇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注。國務院就此特撥出專款和物資,火速送到了革命老區,對老區人民表示慰問。

圖|時任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席的楊秀峰

50年代初期,全國範圍內開展了“三反”(即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運動。在這次“三反”運動中,河北省委省政府根據羣衆檢舉揭發而暴露出來的原天津地委書記劉青山和原天津專區專員張子善貪污腐化,違法亂紀的事實,中央決定成立以楊秀峰爲主任的調查處理專案委員會,並會同天津市委對劉青山、張子善貪污案進行認真調查和偵訊。這個建國後的第一大案,涉案人員都是曾經在革命戰爭年代裡,爲革命而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戰功的人員,當時, 中央和地方有好多人建議,念他們在革命戰爭年代有功,可以將功贖罪,從輕發落。後經過專案組大量調查取證,河北省人民政府將劉青山、張子善貪污案的情況向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作了報告。

1952年2月10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在省會保定召開公審大會,公開審理劉青山、張子善這個建國後的第一大案。當時,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臨時法庭奉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令,判處兩犯死刑,立即執行。

在劉、張特大貪污案中,楊秀峰和他的專案組成員,堅持以事實爲依據,以法律爲準繩,從嚴懲處清除了黨內的腐敗分子。這一大案的查處,使全黨受到了極大的震動,同時,也教育和挽救了一大批幹部,對當時端正黨風和淨化社會風氣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在“三反”運動中,也有不少單位對管理財務的同志捕風捉影,大都採取了“有棗沒棗打三杆”的做法,由於打擊面過大,有些地方也存在冤枉了一些勤奮爲黨工作的同志,結果打出了不少假“老虎”。當時搞得人們思想負擔很重,在這種極“左”的政治氣候下,楊秀峰果斷提出,辦案要堅持實事求是,決不能亂懷疑好人。他這種對同志負責任的做法,使許多人深受感動,同時也消除了顧慮,能放開手腳大膽的開展本職工作。他每次在聽取關於“三反”運動的情況彙報時,都反覆強調一點,情況要覈實準確,避免發生冤案,要實事求是的對待問題,才能搞好這場政治運動。

楊秀峰爲人爲官的第一大特點就是充分發揚民主,堅持走羣衆路線。他有着豐富的知識和很深的理論修養。他辦事十分注重調查研究,堅持從實際出發,善於集中大家的智慧,然後果斷決策,因此在處理問題時,總是令大家心悅誠服。

圖|楊秀峰同志在批閱文件

1965年初,楊秀峰擔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他親自帶隊到全國多個地區,深入到基層和羣衆中去,當了解到一些企業內部組建了羣衆調解組織的情況後,他認爲這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出現的新生事物,有利於及時排除職工間的各類糾紛,又能調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同時又促進了國家經濟建設的發展。於是,他親自給國務院有關部門寫信建議推廣這種經驗。他的這個建議對進一步完善我國人民調解工作的組織制度,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楊秀峰同志是我國人民調解工作的開拓者之一。他通過對人民調解工作的大量調查和實踐,深入總結研究了國家民主政治和社會管理的深層次問題。爲了國家的法治建設,他寫下了許多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較高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的論文和著作,爲鞏固人民政權,完善社會主義法制體系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結語:展望百年奮鬥路,揚帆啓航新徵程。今年欣逢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小編謹以此文深情緬懷爲中國革命而不懈奮鬥,爲新中國的建立和發展作出過重大貢獻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該篇文章追憶老一輩革命家“紅色教授”楊秀峰同志,在抗日戰爭的烽火歲月裡,毅然投筆從戎,久經戰火考驗,今撰寫此文以頌揚他爲中國革命事業所建立不可磨滅的歷史功勳。由於小編水平有限,加之時間倉促,可能存在不足之處,歡迎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圖|1938年楊秀峰與夫人孫文淑在太行山合影

(本文參考資料《名人傳奇》,文中配圖,源自網絡,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