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納斯,你知道多少?

什麼是喀納斯?

撰文/李忠東

本文曾於2018年刊發,現升級後重發

新年伊始

20年一遇的連續暴雪

襲擊新疆阿勒泰的喀納斯

旅遊公路上百處發生雪崩

積雪最深超過5米

上千名遊客被困

3人在搶險中遭遇雪崩不幸殉職

而在東北的哈爾濱

來自全國各地的小土豆

在冰天雪山都快玩瘋了

你也許不知道

中國最冷的地方,除了黑龍江漠河

就是新疆的阿勒泰

與喀納斯相鄰的可可托海

冬季的氣溫常在攝氏零下40度以下

極度低溫甚至低於攝氏零下60度

是中國第二冷極

美麗又凍人的喀納斯

是什麼呢?

▲喀納斯禾木的冬天,攝影/FrankZp(圖蟲創意)

喀納斯

地處歐亞大陸腹地

中國的西北端

緊鄰中國與哈薩克斯坦、俄羅斯、蒙古的邊界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

她太過遙遠

▲喀納斯在新疆的位置

即便是在新疆內部

喀納斯斯依然屬於遙遠的遠方

距首府烏魯木齊760公里

東距阿勒泰267公里

南距布爾津160公里

遠得猶如在天邊

▲喀納斯位置示意圖

第1篇

自然地理

歐亞大陸的中心區域

當我們打開世界地圖

歐亞大陸象一片巨大的樹葉

漂浮在大平洋、印度洋與北冰洋之間

在歐亞大陸的中心

喀納斯就象一顆寶石

鑲嵌它的中心區域

▲喀納斯在亞歐大陸的位置示意圖

中國的西北極

喀納斯位於我國西北的最北端

如果把中國版圖比喻爲一隻雄雞

那麼喀納斯就是這隻雄雞上

最美的那支尾羽

▲喀納斯在中國版圖的位置示意圖

中國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

按照流入的大洋不同

我國河流可分爲

太平洋水系、印度洋水系和北冰洋水系

除此而外

還有大量內流水系

它們分佈在西部

流入內陸消失在沙漠

▲藍色爲北冰洋水系,喀納斯河屬額爾齊斯河支流,喀爾齊斯河是我國唯一流向北冰洋的河流。

發源於阿爾泰山的喀納斯河

由北至南縱貫

在孕育了喀納斯之後

於布爾津縣匯入額爾齊斯河

額爾齊斯河

是我國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

▲額爾齊斯河布爾津段,攝影/張宗雲

阿爾泰山的西南坡

阿爾泰山

蒙古語意爲"金山"

是亞洲著名的大山脈

長2000多公里

▲阿爾泰山,蒙古語意爲"金山",攝影/張學文

呈西北—東南走向

在中國、俄羅斯、蒙古的交界處逶迤綿延

歷史上也是西域邊塞征戰的重地

唐代詩人岑參就有

“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的名句

喀納斯便位於阿爾泰山的西南坡

▲喀納斯位於阿爾泰山南坡

第2篇

喀納斯湖

喀納斯

蒙古語爲“峽谷中的湖”

其形態亦如其名

它夾峙於兩山之間

在平面上呈折線式的彎曲

如一支長長豆莢

▲喀納斯湖衛星圖(圖中:淡藍色爲冰雪,紅色爲高山,綠色爲河谷,下方深藍色爲喀納斯湖)

湖的兩岸

由泰加林組成的森林景觀

春天青黛蔥蘢

秋天則萬山紅遍

是北疆最美的秋色

▲西伯利亞泰加林,攝影/張學文

湖的遠端

阿爾泰山的常年雪峰

在有陽光的時候總是散發着誘人的光芒

越過雪山就到國外

雪山、草甸、森林、碧湖

所有美麗的元素都齊聚這裡

難怪有人稱它是天山以北最美的地方

還有說它具有瑞士之美

‍▲喀納斯的冬天,攝影/

‍‍‍‍

‍‍‍

‍‍‍

‍‍‍

‍‍

‍‍‍‍‍‍‍‍‍‍‍‍

‍‍

‍‍‍‍‍

青木Aokiii

圖蟲創意

‍‍

峽谷中的深湖

喀納斯面積約50平方公里

最大水深188.5米

平均水深約90米

是我國第二深水湖

最深的冰川堰塞湖

其湖泊容積達53.781億立方米

超過我國五大淡水湖中的太湖、洪澤湖和巢湖

構造斷陷湖

喀納斯湖受到斷層的影響

斷層活動使湖西岸的喀拉開特山擡升

而湖盆下沉

這也是喀納斯擁不同尋常水深的原因

湖橫斷面形態

近於箱狀

和國內外許多典型的斷陷湖類似

▲喀納斯湖盆剖面圖

冰川堰塞湖

喀納斯湖同時又是冰川堰塞湖

第四紀冰川時期

阿爾泰山的冰川曾向下擴展

喀納斯湖所在河谷也曾爲冰川佔據

當氣候變暖,冰川退縮時

冰川攜帶的大量泥砂石塊

停積於河谷中

並壅堵河道形成湖泊

這種湖泊就是冰川堰塞湖

▲喀納斯湖爲冰川堰塞湖,畫面前端爲冰磧物,畫面右中爲冰川侵蝕區。攝影/阿霖的旅行圖蟲創意

變色湖

由於湖水中含有較爲豐富的礦物質

使湖水因季節、氣候、觀賞角度不同

呈現出淺藍、中藍、藍綠、翠綠等

奇幻而又迷人的色彩

人們稱它爲“變色湖”

湖怪傳奇

“喀納斯湖怪”爲何物?

最權威的說法是生活於湖中的大紅魚(哲羅蛙)

近年來

有關“喀納斯湖怪”的揭秘行動從未停止

但每一次結論都似是而非

也許它太過神秘

也許人們壓根就不想弄明白它

▲喀納斯湖。攝影/張宗雲

第3篇

柔美河灣

在很多人心中

最能代表喀納斯的標誌景觀

往往不是喀納斯湖

而是喀納斯河靜謐的河灣

喀納斯湖的下游

河流發育於相對寬緩的古冰川U形谷

河流主要表現爲側蝕

形成了一道道極富韻律和變化的河灣曲流

河谷兩側常有滑坡和泥石流壅堵河道

又常形成了半封閉的天然堤壩

從而導致河面變寬,流速變緩

形成河、湖相連的景觀

▲喀納斯河灣示意圖

神仙灣

位於喀納斯村南側

爲泥石流堰塞河道而形成的半沼澤湖泊

河谷開闊

河畔有大片沼澤地與草甸

河中有數個小島

島上林木蔥蘢,芳草萋萋

到了秋天,島上紅杉隨秋風變成金色

兩岸的白樺樹變成透亮的鵝黃

碧水與秋葉相擁、落霞與牧歌齊飛

▲神仙灣灣。攝影/圖蟲創意

月亮灣

喀納斯河在此形成兩道極富韻律的河灣

狀如彎月

寶石般碧藍翠綠的河水加之

柔美的河曲、五彩的森林

具有夢幻一樣的意境

▲月亮灣。攝影/張宗雲

公路旁的觀景平臺是俯瞰月亮灣的最佳點

線條柔美的河岸

翠綠清透的河水

色彩斑斕的森林……

一切都恰如其分地完美

▲月亮灣。攝影/圖蟲創意

臥龍灣

如果非要給喀納斯的景色找一個高潮

臥龍灣當之無愧

她因河灣中有一酷似龍形的河心灘而得名

心灘上樹林蒼翠

樹之下碧草茵茵

而島的四周

細細的、白白的沙灘款款地伸入湖水

▲月亮灣。攝影/張宗雲

第4篇

冰川遺蹤

吐魯克的巖畫和羊背石早有所聞

但吐魯克 帶給我們的不僅僅這些

湖光、山色、森林、草甸同樣讓人沉醉

從吐魯克看喀納斯湖

遼闊而壯美

長長的湖岸在陽光下勾勒出優美的弧線

倘若在清早

湖面氤氳淡淡煙靄

岸邊山腰縷縷薄薄白霧

湖光山色,影影綽綽

▲喀納斯。攝影/圖蟲創意

羊背石

冰川運動過程中

對底部岩石產生磨蝕、刻蝕所形成的渾圓狀巖丘

是珍貴的地質遺蹟

▲羊背石上的冰川磨光面,攝影/李忠東

羊背石的四周巖壁

保留了大量冰川經過是留下的遺蹟

如冰溜面、冰川刻槽、冰川擦痕等

發生在250萬年前的冰川運動

對我們太遙遠了

但通過這些冰川遺蹟

我們仍可以還原遙遠的冰河時代

銀白色的冰川在山谷中蜿蜒穿行的場境

▲羊背石上的冰川擦痕,攝影/李忠東

不僅如此

羊背石的石壁上還有多處古巖畫

雖被歲月剝蝕得模糊不清

但仍還可分辨出馬、羊、狼、鹿等

這些巖畫作者是誰?

有何寓意?

已經無從考證了

但在那些簡勒的線條之中

我們彷彿看一個遊牧民族的身影

▲羊背石上的巖畫,攝影/李忠東▲羊背石上的冰川擦痕,攝影/李忠東

第5篇

神秘圖瓦人

公元13世紀

成吉思汗西征的鐵騎曾經途經這裡

據傳,當年隨成吉思汗大軍來此的蒙古人

很多留在這裡

並最終成爲圖瓦人的祖先

▲相傳成吉思汗的軍師耶律楚材曾到過這裡

唐烏努樑海是圖瓦的舊稱

圖瓦是亞洲腹地的一個古老地名

大體上包括了西伯利亞南端

葉尼塞河上游河谷近20萬平方公里的地區

圖瓦人或譯作土瓦人

自稱“提瓦人”

中國史籍稱之爲“都波人”、“薩彥烏梁海人”、“唐努烏梁海人”等

國外舊稱“索約特人”、“唐努圖瓦人”等

主要分佈在圖瓦共和國、蒙古國、中國

唐朝以前

唐努烏梁海地區先後爲匈奴、鮮卑、突厥等

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的統治區域

唐代爲都播地,隸屬安北都護府管轄

公元13-18世紀時

圖瓦處於蒙古控制之下

▲喀納斯禾木圖瓦村。攝影/圖蟲創意

1655年始

清朝將圖瓦納入版圖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

清軍擊潰準噶爾部蒙古軍隊後

稱“唐努烏梁海”

設四十八佐領,實行有效統治

清同治三年(1864年)

中俄簽訂《塔城條約》

沙俄拿走了唐努烏梁海西北部之地

清朝末年

儘管阿穆哈河地區被沙俄侵佔

但唐努烏梁海盆地

仍然是中國的領土

▲喀納斯禾木圖瓦村。攝影/圖蟲創意

清朝覆亡後

沙俄加強了對這一地區的滲透

唐烏梁海成爲沙俄的“殖民地”

俄國十月革命後

中國軍隊趁機收復烏梁海中東部三十六佐領

但很快得而復失

之後烏梁海東部九佐領決定歸附外蒙古

中部則在1921年宣佈成立“唐努-圖瓦人民共和國”

受蘇聯保護

1944年結束獨立

圖瓦共和國加入蘇聯

蘇聯解體後

圖瓦共和國是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

屬西伯利亞聯邦管區管轄

▲圖瓦國在俄羅斯版圖上的位置(@地圖帝)

居住在我國的圖瓦人

是一個人數極少而又具有較強封閉性的民族分支

總人口僅2500多人

並且全部分佈在阿勒泰地區

以哈巴河縣的白哈巴村

布爾津縣的禾木村和喀納斯村爲主要聚居地

▲禾木村。攝影/逍遙

由於相對獨立發展的歷史悠久

圖瓦人目前仍保留着很多古代蒙古人特徵

原始遊牧民族的習俗

也有完整的氏族血統觀念和

獨特的宗教信仰、語言、服飾和民居

是難得的文化活化石

▲居住在喀納斯湖畔的圖瓦人(源於網絡)

文丨李忠東

編輯 | 老俠

圖片 |張宗雲 張學文 李少玲 老蓋 逍遙 李忠東等

部分圖片源於圖蟲創意及網絡

尋找自然美景

探秘山水奇觀

用腳、相機和鍵盤記錄地球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