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孕育:嬰幼兒食物過敏怎麼辦?
近年來,食物過敏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已成爲一個危害兒童健康的全球性問題。據統計,我國兒童食物過敏的患病率爲3%~10%[1]。其中,0~4歲嬰幼兒及學齡前兒童的食物過敏發病率最高。嬰幼兒過敏存在反覆發作、無法徹底治癒等特點,且有溼疹和食物過敏史的嬰幼兒極易出現哮喘、鼻炎等較爲嚴重的過敏性疾病。
食物過敏( Food allergy,FA) 是指免疫機制介導的食物不良反應,分爲免疫球蛋白E( Ig E) 介導和非Ig E介導的反應。Ig E介導的食物過敏反應發生得非常迅速,主要累及皮膚;而非Ig E介導的食物過敏通常是在攝入抗原的數小時到數天後纔出現臨牀表現,主要是以胃腸道症狀爲主[2]。
常見的食物過敏原主要包括牛乳、雞蛋、花生、堅果、大豆、甲殼類水產動物、魚、小麥等。其中,我國兒童免疫球蛋白E (IgE) 介導的最主要的過敏食物是牛奶、雞蛋,其次爲牛肉、堅果類[3]。
爲什麼嬰幼兒容易發生食物過敏?
1、免疫系統發育不成熟
嬰兒食物過敏主要是由於腸道黏膜屏障的免疫系統不成熟而引起的。由於嬰兒的腸道黏膜滲透壓高,容易攝入過多的過敏原。嬰幼兒對食物的耐受性取決於免疫系統是否能夠識別其爲無害的異體蛋白質抗原。
在腸道中,超過98%的攝入蛋白通過蛋白水解作用被裂解爲簡單的非免疫性物質,而極微量的食物蛋白以完整抗原形式被腸道黏膜吸收,這些極微量蛋白可導致身體致敏,再次接觸後可出現過敏症狀。
尤其是早產兒,由於胎齡過小,多系統功能尚未發育成熟,故腸道通透性較高,對食物抗原的吸收率較足月兒高。Ig G是食物過敏建立耐受的關鍵性因素,通常在孕期32周後Ig G利用胎盤進入胎兒循環系統內[4],因此早產兒體內的Ig G水平較低,較足月兒發生食物過敏的風險增加。
2、腸道菌羣
腸道有益菌缺乏也是嬰幼兒食物過敏增加的原因之一。腸道菌羣的建立能夠促進免疫系統的發育,改善腸道保護屏障,增強宿主的免疫力,同時還可以誘導食物耐受性。
臨牀研究指出,不同食物過敏風險地區的腸道菌羣存在顯著變化。有益菌可阻止病原菌的生長繁殖,加強屏障功能,同時對腸道免疫反應進行調節,維持腸道的正常功能,發揮正常的免疫功能。
3、母乳
母乳餵養可幫助嬰兒建立腸道菌羣平衡的建立,因此母乳餵養的嬰兒發生食物過敏的風險較低。針對過敏高風險嬰兒,建議母乳餵養時間至少4~6個月。
但仍有部分母乳餵養的嬰幼兒存在食物過敏的症狀,這可能與母乳中α-亞麻酸、亞油酸等水平較高相關[5]。其中,亞油酸可促進花生四烯酸代謝,使前列腺素E2和Ig E水平升高;亞油酸可刺激B淋巴細胞使其合成、分泌Ig E,最終導致過敏反應的發生。
新生兒出生後可逐漸建立穩定的腸道菌羣,繼而逐漸產生免疫反應,使全身免疫系統和腸道黏膜逐漸發育成熟。任何對腸道菌羣定植產生影響的因素均可能導致正常免疫無法建立,包括免疫耐受機制。
如嬰幼兒出現不明原因哭鬧、嘔吐、腹瀉或便秘、溼疹、皮膚瘙癢、溼疹等症狀時,需觀察評估是否爲食物過敏,建議及時就診明確診斷。對於存在過敏性疾病家族史的嬰幼兒,需儘早進行預防,及時給予合理的干預,儘可能減少食物過敏的發生。
食物過敏的治療管理
1、食物規避
食物規避是治療食物過敏的最有效的方式,可以完全或幾乎完全緩解症狀。
(1)添加輔食前
如果嬰幼兒出現過敏症狀,母乳餵養者可繼續母乳餵養,但應迴避(高蛋白)致敏食物並觀察寶寶情況;
對於確診爲牛奶蛋白過敏的兒童,需迴避牛奶及製品;部分在經過1年左右的低敏配方(深度水解配方奶粉或氨基酸配方奶粉)治療後可形成免疫耐受並重新接受牛奶,多數患兒的牛奶蛋白質過敏問題可在3歲左右得到緩解[6]。
(2)添加輔食後
對於嬰幼兒期發生過敏反應時,家長應及時記錄過敏發作前食用的食物,在日後飲食中進行規避監測。
如果嬰幼兒對某種特定的食物有過敏的反應,建議將其從小兒膳食去除至少1-3個月。隨着寶寶的胃腸發育逐漸完善,過一段時間再少量嘗試,如再次引發過敏反應則需拉長嘗試時間,期間避免相關食物的攝入。
注意食物規避是在出現過敏情況後進行!目前並沒有科學依據證明,在寶寶出生後的第一年,避免進食和過敏相關的食物如雞蛋蛋清、堅果以及牛奶的做法可以預防食物過敏。因此,不建議寶媽盲目推遲輔食的添加時間噢。
其實多數嬰兒期出現的食物過敏,都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而獲得耐受。大多數食物過敏的兒童隨着年齡的增長和免疫機制發育完全,最終會對牛奶、雞蛋、小麥和大豆產生食物耐受;相比之下,對魚、貝類和花生的過敏是持續的。因此,建議對牛奶或雞蛋過敏的兒童,每6~12個月在醫生指導下重新評估其食物過敏的情況。
切記:不合理的食物規避,會使得患兒缺乏生長必須的營養物質,造成營養不良和身材矮小噢。
2、食物脫敏
食物脫敏是通過一定方式,在安全範圍內逐漸增加患兒接觸過敏原的劑量,提高其對過敏原的反應閾值,最終達到免疫耐受的目的。
常用食物脫敏方法包括口服免疫治療(OIT)、舌下免疫治療(SLIT)、經皮免疫治療(EIT)。對於持續性牛奶、雞蛋或花生過敏的兒童應該從4~5歲時推薦OIT作爲一種治療選擇,以提高反應閾值,但治療中斷後,OIT的有效性不能保證[7]。
參考文獻:
[1]沙莉,劉傳合.兒童食物過敏的患病現狀及診治進展[J].中國醫刊,2020,55(10):1051-1056+1038.
[2]詹興星,包蕾.嬰兒食物過敏研究進展[J].兒科藥學雜誌,2015,21(12):59-61.
[3]程娟,申昆玲,段紅梅.嬰幼兒輔食添加與食物過敏關係的研究進展[J].中國兒童保健雜誌,2019,27(07):737-740+748.
[4]黃曉婉,張珏.血清特異性IgG和IgE聯合檢測在小兒過敏性疾病診斷中的應用[J].檢驗醫學與臨牀,2018,15(01):129-131.
[5]樑元卿,周琳,鄭玉婷,侯玉玲.嬰幼兒食物過敏原因的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21,27(06):1102-1105+1111.
[6]乳品與兒童營養共識[J].中國食品學報,2021,21(07):388-395.
[7]趙京.中國兒童食物過敏現況[J].中華臨牀免疫和變態反應雜誌,2019,13(04):271-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