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部骨折死亡風險高 專家籲長者定期接受骨鬆篩檢

專家呼籲,骨鬆高風險族羣應及早接受DXA骨密度檢測。(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提供)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黃兆山表示,骨鬆已經成爲國人不可不慎防的慢性病。(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提供)

在臺灣,骨鬆不僅是65歲以上老人的常見慢性病,髖部骨折發生率更是亞洲區第一,由於骨質流失沒有徵兆,大多數患者都是在骨折之後才知道自己已罹患骨鬆,因此也常被稱爲無聲的疾病。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黃兆山提醒,根據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Inter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IOF)的統計,髖部骨折後一年內,死亡率高達20%~24%,相較許多常見癌症都來得高,唯有落實「骨鬆早篩檢、骨折不出現」,才能真正防治骨鬆性骨折於未然。

黃兆山表示,曾有一名55歲女性患者,沒有任何患病徵兆,進行檢測後竟確診骨鬆,但並未積極接受藥物治療,沒想到不久後在家中浴室跌倒竟導致髖部骨折,不只生活品質受到影響,還差點就面臨嚴重失能風險。

黃兆山指出,要評估生活上是否有骨松風險因子,包括是否服用類固醇超過三個月、體重是否不正常減輕、是否抽菸喝酒、是否比年輕矮4公分以上等,只要符合其中一項就代表罹患骨鬆的風險較高,建議進一步使用雙能量X光吸光式測定儀(DXA)來進行測定DXA骨密度檢測。

而該名55歲女病患,進行DXA檢測後竟發現骨密度T值小於-2.5確診骨鬆,因此黃兆山提醒,骨骼健康至關重要,骨鬆治療刻不容緩,若檢查後骨密度偏低,可與主治醫師討論積極治療的方案,以免後續導致骨折造成更大傷害。

黃兆山說,目前國內針對骨鬆的治療藥物相當多元,可分爲抗流失類藥物、促骨生成類藥物,以及混合型三類,口服到針劑皆有藥物可以選擇,骨鬆患者建議需持續接受藥物治療,維持骨密度降低骨折發生率更是重要。治療如中斷或延遲,將造成骨質流失、骨折風險上升,患者切勿自行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