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今年將提速改造22個城中村,實施好8個配售型保障房建設項目
1月12日,昆明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在昆明會堂開幕。本次會議應出席代表441人,實到代表424人,符合法定人數。劉洪建、劉申壽、楊正曉、楊皕、徐曉梅、何健升、唐琪、王忠、李開德、陳江、李慶平擔任本次大會執行主席。大會執行主席、主席團常務主席楊正曉主持開幕大會。市長劉佳晨代表市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報告。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謀篇之年。新的一年,昆明市將努力當好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排頭兵,推動“六個春城”建設取得新的更大成效,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爲“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
2024,穩中有進
GDP預計達8200億元
過去一年,昆明市經濟運行頂壓前行、穩中有進,社會大局和諧穩定,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發展質效有了新提升。全市地區生產總值跨過8000億元臺階,預計達到8200億元,“強省會”行動落地落實、見行見效。
工業經濟實現新躍升。87個億元以上工業項目開工建設,工業投資佔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26%。淨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43戶。工業成爲全市經濟增長主引擎。
對外開放開啓新篇章。磨憨國際口岸城市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固定投資累計突破100億元,是託管前6年總和的16倍。中老鐵路黃金大通道作用日益凸顯。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0%,對外輻射能力持續提升。
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穩增長提速增效。落實落細國家、省一攬子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兩重”項目建設紮實推進、“兩新”政策落地見效。
促消費成效明顯。新開首店達56家。落實落細“以舊換新”政策,帶動汽車、家電消費175.53億元。直播電商等新業態蓬勃發展,線上商品零售額增長23.67%。
城區經濟持續發力。樓宇經濟不斷培育壯大。會展經濟健康發展。總部經濟快速發展,新認定5戶總部企業,全市總部企業達418戶。
房地產市場呈現止跌回穩態勢。122個保交房項目交付35061套,交付率達87.53%。8個配售型保障房項目開工建設。
2025,實幹爲要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建議爲: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產業投資增長7%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完成省下達目標。
如何實現這一目標,政府工作報告劃出8大重點工作。
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加快重大項目建設。聚焦重點領域,力爭納入省級重點項目150個以上,實施市級重點項目350個。加快中鋁鋁箔、富民抽水蓄能電站等重點項目建設。建立重點民間投資項目庫,力爭民間投資佔全部投資比重達40%以上。
推動消費提質擴容。持續培育區域性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大力發展“銀髮經濟”,支持社會力量發展養老、托育產業。深入推進“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新增試點社區10個。
精準推進產業招商。探索招商新模式,策劃包裝不少於50個重點產業招商項目。力爭引進億元以上省外產業項目170個以上,引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或“小巨人”企業投資產業項目30個以上,實際利用外資增長5%左右。
千方百計穩樓市。加快發展保障性住房,着力滿足城鎮住房困難工薪羣體的剛性住房需求。提速22個城中村改造項目,實施好8個配售型保障房建設項目。合理控制新增房地產用地供應,積極盤活存量用地和商辦用地,持續推進存量商品房去化。
着力構建體現昆明特色和優勢的現代產業體系
爭當全省新型工業化建設排頭兵。實施工業技改、技術創新項目100個,確保四個傳統產業產值達到3000億元以上。培育工業母機產業,力爭裝備製造業總體規模超800億元。落實黃金產業發展扶持措施,力爭黃金產業規模超350億元。建設生物技術藥創新高地。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力爭工業投資增長5%。編制低空經濟發展規劃,開展低空應用試點場景50個。
促進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打造面向“兩亞”數字合作示範區,實現數字出海。推廣人工智能行業典型示範應用10個以上。啓動50個數字化轉型試點項目,培育30戶“小燈塔”企業、5個“鏈式”轉型案例。力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業收入突破1300億元。
促進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昆明國際陸港42個重點項目建設,組建現代物流產業鏈主企業聯盟,推進王家營片區物流產業提質升級,爭取安寧北港海關監管場所建成投入使用。
深度推進文旅融合。深化農文旅融合,培育19個鄉村旅居重點示範村。創新推出“輕鬆住”套房酒店、創業公寓等新型旅居產品,打響“旅居昆明”新品牌支持石林景區創建文旅部世界級景區。推進國家植物博物館線上館、石寨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確保接待遊客人次、旅遊業總花費均增長10%以上。
全力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
提升教育發展質效。新建、改擴建20所以上公辦幼兒園,力爭公辦園在園幼兒佔比提升5個百分點以上。新增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位2萬個以上,爭取2個縣通過省義務教育優質均衡評估。新增省一級普通高中公費學位1500個以上。力爭新增“3+2”高本、“3+4”中本貫通試點各1個,加快推動市屬高職院校“雙高”建設。堅決守住學校安全底線,力爭50%的縣區建立“教聯體”。
加快科技創新發展。支持滇中新區未來交通科學城建設,打造全省創新策源地。加快科技創新成果轉移轉化,讓更多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技術合同成交額達100億元以上。
打造人才集聚高地。持續推進引才引智計劃。實施銀齡計劃。深入實施人才安居工程,加強人才社區建設,提升配套服務質量,讓各類人才在昆明安居樂業、安心發展。
切實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推動更深層次改革。加快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週期數字化管理改革全國試點,推進“交地即交證”常態化高效審批。推動市屬國企實現“五強、五優、五提升”。深化教育、科技、“三農”等領域綜合改革。
加快建設磨憨國際口岸城市。啓動國道G213線磨憨尚崗至口岸段改擴建、茶農大道、磨憨大道等“三橫三縱”骨幹路網建設,完成磨憨公路口岸綜合提升改造(一期)工程。謀劃實施項目175個,新開工48個,力爭固定資產投資突破100億元。推動昆明南站客運口岸臨時開放,推進磨憨邊民互市開展落地加工。
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深化與上海等地區爲重點的東西部協作,合力推動昆明承接產業轉移園區和磨憨沿邊產業園協同招商引資。
推進更高水平開放。穩定運營“瀾湄快線+”國際貨運班列品牌,全力建設中歐(亞)班列集結中心。助力昆明機場航空口岸擴大開放。深入推進貿易富市,認定外貿綜合服務平臺企業6戶,確保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5%左右。
打造更優營商環境。落實服務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民營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保持在40%以上。加大“個轉企”和個體工商戶精準幫扶力度,淨增“四上”企業200戶以上。
加快建設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水平。加快推進長龍、陸尋、福宜高速公路建設,力爭福宜高速城外段主體工程基本建成。昆明西客站全面開工,基本完成渝昆高鐵(昆明段)管線遷改。加快地鐵1號線西北延、2號線二期工程、長水綜合交通樞紐交通配套工程建設。推進長水機場改擴建工程。力爭烏東德至白鶴灘高等級航道項目開工。完成清水海原輸水隧洞遷改。實施4件城市面山攔截滯蓄工程,開展東干渠河道工程治理,實施20座水庫除險加固。
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持續推進13個“特色風貌街區”打造,抓好14個“嚴格管理街區”、54個“秩序提升街區”整治提升。完成主城區8.7萬盞城市照明設施節能改造。新增城市綠地200公頃。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確保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0萬人,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高標準農田佔耕地面積比重達35%以上,確保糧食播種面積達353.9萬畝以上。實現農產品加工產值1500億元,全市農業龍頭企業數量達948戶。新改建農村公路200公里。改建農村衛生公廁100座、農村衛生戶廁1.3萬座。
精心擦亮綠美春城生態底色
着力提升生態環境品質。抓好滇池、陽宗海、螳螂川、牛欄江等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國控、省控地表水斷面達到考覈要求,雲龍水庫等7個水源地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Ⅲ類。加快推進滇池流域入河(湖)排污口整治,做好清河、清管、清池工作,持續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完成水土流失治理260平方公里、林草生態保護修復不低於50萬畝。穩妥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加快東川堂琅變電站等電網項目建設,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380萬千瓦以上,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45%以上,綠色能源產值達320億元。
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
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完善重點羣體就業支持體系,確保全年提供有效就業崗位16萬個,城鎮新增就業15萬人。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加快零工市場和就業供需平臺建設,打造更多就業“幸福裡”社區。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力爭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546萬人、155萬人、188萬人、599萬人。培訓養老護理員2000人以上,提升城市養老服務水平。落實生育支持政策,加快普惠托育體系建設,力爭嬰幼兒每千人口託位數達4.5個。
夯實全民健康基礎。全力配合推進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加快磨憨醫院建設,推進尋甸縣醫院搬遷,爭取市第二人民醫院投入運營,推動延安醫院、市第一人民醫院、市兒童醫院等實現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覈爭先進位。力爭全市95%以上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到國家基本標準,75%的鄉鎮中心衛生院達到國家推薦標準。“15分鐘健身圈”覆蓋城市社區,舉辦羣衆性健身活動150場以上。加快推進現有體育場館及拓東體育場提升改造,建成30個以上體育服務綜合體。
促進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
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防範房地產領域風險,完善房地產全過程監管,整治房地產市場秩序。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
健全社會治理體系。健全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築牢社會和諧穩定“第一道防線”。建立健全12345熱線綜合民生服務工作機制。
築牢公共安全防線。常態化開展公共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推動公共安全治理向事前預防轉型。持續推進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堅決杜絕發生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提升應急指揮、救援、物資保障能力。
開屏新聞記者 羅宗偉 張田睿 藍灝 周明佳 通訊員 趙榮榮
責任編輯 貓恩泊
責任校對 楊颺
終審 編委 陳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