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犬傷人2/流浪犬不減反增 揭動檢員少得可憐
在人力資源有限環境下,縣市政府只能根據民衆通報展開精準捕捉,再對流浪犬執行絕育。(圖/報系資料庫)
根據農委會統計每年動物保護相關通報約25萬件,然而全臺動物保護檢查員(動檢員)卻只有170人,平均每個人要處理近1500起案件,壓力相當沈重,且各縣市動檢員因城鄉差異而配額不同,有些縣市只有一人獨撐動保業務,還有縣市根本是「兼辦」性質,沒有專職人員負責動保案件。
農委會今年度「全國遊蕩犬」調查共15萬5869只,與去年調查結果相較,遊蕩犬數量增加9096只;「各縣市動物保護業務人力統計表」則顯示,全臺動檢員共174人,其中專職102人、兼職72人。其中臺北市有12名專職動檢員最多,新竹縣專職動檢員則掛零,嘉義縣兼職動檢員7人,專職2人,出現兼職比專職多三倍的現象,顯見縣市資源落差導致動保人力分配不均問題。
新竹市議員林彥甫就指出,目前新竹市動保所每年的預算約2400 萬元,包含約20名正職人員與計劃人力,然而專職查緝非法繁殖、棄養和寵物登記的動檢業務,新竹全市僅一名專任的動檢員,凸顯長久以來,第一線動保執行人員人力不足的困境,其餘人員需身兼多重任務;此外,寵物未結紮依法開罰5至25萬,然而動保單位也怕惹民怨,加上沒有人力做挨家挨戶做調查,也造成私下繁殖未申報的情況持續發生。
農委會公佈最新全國流浪犬估計約有15萬5869只,其中以屏東縣2萬291只最多。(圖/報系資料庫)
本刊調查,動檢員的業務除了辦理動物保護、申訴、檢舉和稽查案件之外,工作內容可說是包山包海,像是民衆檢舉虐待動物案件、經濟動物(家畜、家禽)及實驗動物的保護業務、寵物業者管理、動物保護教育、犬貓絕育、動保志工招募管理等。
除了動檢員人力配置不足的現實外,流浪犬的來源不絕也很令人困擾,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林岱瑾指出,流浪犬隻的主要來源爲家犬未絕育和繁殖後遭棄養,以及未絕育的遊蕩犬繼續繁殖。由於「農委會寵物登記系統」上可查詢飼主的地址,至少先從家犬絕育率提高到一定比例着手,家犬因繁殖而被棄養的數量減少後,纔能有效控制流浪犬的數量。
根據審計部7月29日公佈「109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覈報告」中直指,家犬絕育率由104年度49.89%微幅上升至108年52.26%,也就是四年內家犬絕育率僅提升2.3個百分點;108年度家犬調查數約153萬隻,以尚未絕育率推估,全臺仍有73萬多隻家犬具生育能力,若遭棄養將衝擊當地流浪動物生態。
更多 CTWANT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