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每天給家長羣發一段話,這些建議假期或許用得上

來源 | 綜合自“張玉石名班主任工作室”公衆號

作者 | 樑詩梅

轉自 | 中國教育報好老師

趁着假期,家長們有時間和孩子好好相處。不妨多和孩子多些交流,也安排一些小活動,讓親子關係變得更加親密。

正值假期,孩子們與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增多,希望這些文字對各位家長高質量的陪伴有所幫助,一起來看——

01

@所有人

今天分享:

孩子們一到假期就變懶,懶了就容易有脾氣,這該怎麼辦?這些經驗可以借鑑:

☆不學習:事先跟孩子一起商議好大家都能認可的計劃表,可以規定每天幾點到幾點是學習的時間,或者規定每天要有多長時間是必須用於學習的,或者每天要完成多少學習任務。他們可以自由支配完成任務後的時間,這是他們不磨蹭的最大動力。

02

@所有人

今天分享:

孩子們一到假期就變懶,懶了就容易有脾氣,這該怎麼辦?這些經驗可以借鑑:

☆看電視:最好的辦法是和他“談判”,得出一個大家相對來說比較能夠認可的方案,因爲是他親自參與制定的,他就會有意願去遵守(誰決定,誰負責)。給孩子決定自己要做什麼、該做什麼的自由,而不是亦步亦趨地跟在他屁股後面:“不要看太多電視!”“你怎麼又在上網?”

03

@所有人

今天分享:

孩子們一到假期就變懶,懶了就容易有脾氣,這該怎麼辦?

☆吃零食:假期可以讓孩子吃一點零食,但應該事先商議好一個合理的飲食方案以及規律的飲食習慣。比如每天可以吃一點什麼東西、吃多少、一天三餐的膳食安排,小夥伴請吃零食時怎麼處理等。

04

@所有人

今天分享:

假期和孩子如何相處?

平時家長忙於工作,孩子們忙於學習,親子關係難免疏遠。趁着假期,孩子們的學業壓力小了,家長們也有時間和孩子好好相處。不妨多和孩子多些交流,也安排一些小活動,讓親子關係變得更加親密。

05

@所有人

今天分享:

孩子長大了會渴望獨立空間、伸展自己的手腳,嘗試自己的力量,這是一個生命成長的必然規律,但是有些家長常常意識不到這一點,他們時時爲孩子一切事情操心,這種愛的背後是家長無法忍受孩子的獨立傾向,無法忍受與孩子分離的規律。

06

@所有人

今天分享: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一切都讓給孩子,爲了他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送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了。”

在嬌慣、寵愛、百依百順中長大的孩子,習慣了享受和依賴,沒有獨立成長的能力。他們不會對父母的付出有絲毫的感激,反而認爲一切都是理所應當。他們會認爲自己遇到的不如意,都是別人造成的。

父母能做的就是放手,讓孩子獨自承擔他的人生。那些事事代勞、從不教孩子獨立的父母,纔是最無知最殘忍的。

07

@所有人

今天分享:

家長要用行動影響孩子,而不是用言語說教孩子。

因爲孩子的行爲不是被教導而成,而是被影響和模仿而成。

08

@所有人

今天分享:

家長給孩子安全感加分:

在日常瑣碎的生活中,培養孩子安全感最重要的一點是:讓孩子在生活裡多爲自己做事、做主,比如他自己穿衣服,自己收拾書包,任何孩子都自己做選擇,孩子可以做的,都讓他充分動手嘗試,不要催促孩子,不要計較結果如何,讓他失敗、學習,積累經驗,獲得自信,這樣便能爲他安全感加分!

09

@所有人

今天分享:

提升自己能量頻率的方法:

1.看一部好電影。

2.發揮創造力,畫畫、寫作、烹飪或做任何能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熱愛的事情。

3.早睡早起,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4.和天真活潑的孩子一起玩耍。

5.整理居室和辦公室,學習斷舍離。

6.約上幾個好友一起去旅行。

7.多運動,享受流汗的快樂,讓自己越來越健康。

8.經常與身體對話,感恩身體。

10

@所有人

今天分享:

溝通四部曲:

1.表達你要的,而不是不要的;

2.表達你的感受,而不是情緒(如:表達自己是憤怒的,而不是憤怒地表達);

3.表達你的需求,而不是抱怨(如:你猜我要什麼?猜不到,說明你不在乎我,然後開始抱怨);

4.表達你要去的方向,而不是抱怨你所在的位置!(看目標,而不是陷在事件裡)。

11

@所有人

今天分享:

家長管教孩子,不能總是隻提孩子的缺點,更要注重孩子的優勢。

從孩子的優勢方面下手,80%的內容是促進孩子的某項優點,20%用於限制孩子缺點方面,這樣的二八原理,孩子纔不會反感。

12

@所有人

今天分享:

你想讓孩子成爲什麼樣的人,很簡單,你就去做一個什麼樣的人就可以了。

愛孩子,讓孩子的內心溫暖富足,懂得欣賞生活,熱愛生命。

愛自己,當一個獨立豐富的個體,會樂觀向上,也懂取悅自己,活成孩子的好榜樣。

13

@所有人

今天分享:

讓孩子適度參與家務。很多家庭把學習成了孩子成長的唯一任務,在這種家庭教育環境中,孩子最後只把成績當成唯一的精神支柱,這樣就不利於孩子的心身健康發展。

14

@所有人

今天分享:

孩子問了個問題,你不會,這時你會怎麼做?

✘錯誤做法:不高興:“別瞎問了,把學習搞好就行了,每天不知道想點啥。”

▲結果:孩子心裡想:“哎,沒勁,總說學習學習,煩死了,不問就不問。”從此,遇到難題一概略過,不求甚解。

★正確做法:高興地對孩子說:“孩子,你能問這麼難的問題,證明你動腦筋了,不錯。可是我也不會,咱們一起研究研究吧,好嗎?”

▲結果:孩子心裡很高興,以後遇到問題一定鍥而不捨,非研究明白不可。

15

@所有人

今天分享:

最好的家庭教育態度應該是——和善而堅定。

在家庭裡,父親要理性而和善,我有力量,但不使用暴力(包括語言暴力),讓孩子在心裡尊重你、佩服你。

母親不能只是感性的愛孩子,要有堅定的立場,孩子有什麼難處,可以幫助但不能沒有規矩。

每一位爸媽都是孩子的領路人。

16

@所有人

今天分享:

擁有積極的心態: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在事情的正面,即使在特別差的環境下,仍然往好的一面想,即使在你情緒低落時,仍然會有非常好的感覺!改變語言的模式,就會相應提升我們心態的素質。

因此,當我們在溝通的時候,修煉自己高情商的文字能力,替換掉那些消耗能量的負面文字,我們會發現溝通的效能和以前大不一樣,會帶引出積極可喜的成果。

17

@所有人

今天分享: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要開始調整和改變你的教育模式:

以往家長可能經常對孩子說:快寫作業去;走,我們上學去;到了青春期這個階段要改變了。告訴孩子:你現在長大了,有一些事要自己做,需要幫助時你就說;你如果不說的話,我不管,你要自己管自己。而家長則要暗中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只是表面上開始放手,暗中繼續觀察孩子是否需要幫忙,在必要的時候暗中助力。

我們要學做智慧型家長。

18

@所有人

今天分享:

不少家長總想把正確的觀念以講道理方式灌輸給孩子,結果卻起了反作用。

如果我們能真正“看見”孩子言行背後隱藏的心理需求,聆聽孩子內心的聲音,你會發現每一個孩子都有可愛、善良的一面;孩子的心理需求都值得我們去尊重,同時真正美好的品格,也是得到充足的愛和允許後,靈魂自發、自然的選擇。

19

@所有人

今天分享:

孩子不喜歡父母的嘮叨,需要的是給予指導。那麼,指導與嘮叨有什麼不同呢?

一、指導是親切的,是言簡意賅的;嘮叨則往往帶有責怪、警告的成分,讓孩子聽了不舒服。

二、指導是一種促進,是引而不發,鼓勵孩子獨立處理問題;而嘮叨常對孩子表現出不尊重和不信任。

三、指導的後果是孩子情緒穩定,心情愉快;而嘮叨則是反覆單調刺激心理,使孩子厭倦、反感、苦悶。嘮叨的結果會形成孩子行爲惰性,你不說幾次,孩子就不會去做。這種惡性循環,還會導致孩子獨立自主的積極個性被破壞。

20

@所有人

今天分享:

常被父母擁抱的孩子更健康!

1.擁抱讓孩子有安全感,消除孤獨感,有被關注、呵護的感覺,這樣的孩子會從小就很自信。

2.會讓父母和孩子都有一個好的心情,讓親子關係更加融洽。

3.會讓孩子的內心遠離不良情緒的困擾。

- End -

不想錯過最新升學動態,就點個再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