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園丁耕讀筆記/重拾創業心態 拓展新事業

6月的臺灣產業界因臺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的舉辦而星光熠熠。展會吸引了全球重量級CEO,如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超微執行長蘇姿豐及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的到訪,加上資本市場的支持,使得臺灣的產業前景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氣息。

然而,另一方面,在參加上市櫃中小企業主的讀書會時,這些企業主們面對數位轉型、世代交替及生成式AI的發展挑戰,及這些變革對各行各業的衝擊與影響,深感焦慮。他們對企業能否持續成長並實現永續經營充滿了不可言喻的憂慮。

會中,大家熱烈討論並交換意見,探討如何在現有的事業基礎上突破穩定性的機能式成長(Organic Growth),積極尋求發展新事業項目,以實現新一波跳躍式的突破性成長,因爲在這個新經濟體時代,事業經營若不進步,必將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在討論史丹佛大學目前最熱門的轉型領導書籍《向矽谷學敏捷創新》時,書中指出蘋果、微軟、亞馬遜等公司能持續創新與新創的秘訣,最根本的原因是經營者須迴歸到「第一天」的創業心態,拋棄傭兵心態,重新成爲有使命感的傳教士。

要突破目前機能式成長的限制,推動事業進入新一波跳躍式的突破性成長,必須在現有基礎上尋找並發展相關新項目。爲了有效加速這一過程,企業主或經營者回歸初心,捲起袖子親自下海,避免僵化固守現有制度和框架。應以重新創業的心態全面營造公司整體環境氛圍,像傳教士一樣帶領公司團隊投入新事業的進攻,而不是僅僅指派幾個人組織小團隊單獨進行。

在實務操作上,可以借鑑美國職棒日本天才球星大谷翔平的「投打兼具」二刀流作法。一方面,將日常營運交給青壯團隊負責,讓他們在磨練和挑戰中成長,爲接掌大任做準備,這樣不僅能加速他們的成長,也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創新突破。另一方面,企業主則應該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專注於規劃制定版圖策略及尋覓發展新事業的將才。

事實上,重啓創業初期的領導力意味着不墨守成規,不會僅按照現有的制度和行爲模式行事。以尋找關鍵人才爲例,企業主必須親自出馬,而不是僅依賴人事主管通過外部人才平臺進行制式化的招聘。

新事業所需的將才,往往不會在平臺上展示自己的履歷,因此面試和評估也應由企業主親自進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瞭解人才的內在深度,而非依賴人事部門的初步篩選推薦。

回想當年臺灣大哥大創業初期,急需各類開創新事業的將才。由於當時電信業在國內屬於新興產業,需要從異業挖角,董事長就親自天天花時間尋、面談人才。因此,臺灣大哥大才能迅速建立起新事業團隊,奠定國內民營電信第一品牌的地位。

正如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所分享的公司持續跳躍式成長的心法:「行隨意轉,改變你的心態,是最重要的事情。只要心態改變了,其他它都只是管理實務上的事而已。」這種態度在打造新版圖、開拓更上一層樓的新事業體時尤爲重要。

企業主迴歸到「第一天」的創業心態,重新啓動創業期的領導力,才能引領團隊一起向新事業版圖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