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陣成立40年 特展回首臺灣勞動「四十而不惑」

臺灣勞工陣線成立於1984年5月1日,今天恰逢成立第40個年頭,「臺灣勞動40載:勞工運動回顧與展望」特展於5月1日起至自5月8日止在萬華新富町文化市場巷仔內教室展示。記者李柏澔/攝影

臺灣勞工陣線成立於1984年5月1日,今天恰逢成立第40個年頭,從戒嚴到民主,勞陣從最初的法律支援、運動發聲等走向政策倡議。「臺灣勞動40載:勞工運動回顧與展望」特展於5月1日起至自5月8日止在萬華新富町文化市場巷仔內教室展示,回首勞動歷史的「四十而不惑」。

勞陣見證並隨着臺灣民主化進程與社會變遷,本次展覽透過歷史鏡頭,展現勞工運動在面對各種壓力和不公正對待時所展現的毅力和團結精神,也是對當代的啓發,並激勵社會持續捍衛勞動權益。

臺灣勞工陣線認爲,勞動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肌理,與社會之間的相互影響也可以視爲一種文化傳播。透過多元文化元素,包括照片、影音、實物等方式,深入挖掘勞動文化的根源,這不僅僅是歷史的回顧,更是對勞動文化在臺灣社會中深刻影響的探討。。

臺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表示,很多勞動法令一直到臺灣正式民主化後纔有修法空間,2000年第一次政黨輪替後的24年,政黨政治競爭下讓政府不得不面對過去有爭議的勞動問題,例如大量解僱、失業、性別平等、勞退改革等。

孫友聯指出,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時期都必須要回應許多勞動問題,例如陳水扁時代迴應「勞基法」1984年立法後沒有處理的問題,例如大量解僱、勞工失業後的所得安全等,因此之後的失業保險、就業保險、勞退新制等也應運而生;馬英九時期則有勞保年金改革、蔡英文時期則有「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勞工職災保險等。

孫友聯說,臺灣的勞工意識確實有在進步和提升,只不過執政黨必須繼續迴應新舊勞工問題,例如AI是否會逐漸取代不同類別的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