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無暇顧及董明珠

當雷軍在造車賽道上風生水起的時候,曾經和他有過一紙賭約的董明珠再度發聲稱,小米空調因專利侵權被罰50萬元。

儘管小米相關方面對於董明珠所說的這件事情予以了否認,但是,以董明珠的影響力,如果放在以前,作爲小米掌舵人的雷軍,多多少少是應當有一些迴應的。

深入分析雷軍對於董明珠的喊話,並未作出迴應的內在原因,不難看出,雷軍在造車上的任務繁雜以及小米重心的逐漸轉移,乃至格力與小米的發展狀況的改變,無疑是一個最爲重要的原因。

作爲有志於在中國的造車賽道上有所作爲的後起之秀,小米SU7的成功,並不能讓雷軍睡安穩。

如何在小米SU7成功發售的基礎上,乘勝追擊,繼續打一個打勝仗,讓小米汽車規模化、系列化,或許纔是小米造車真正可以坐上牌桌的關鍵。

正如小米集團合夥人兼總裁盧偉冰在早前的一個採訪當中所說的那樣,自2021年宣佈進軍智能汽車領域以來,小米的現金儲備已從1000億元增長到1500億元,100億美元是造車上牌桌的門檻。

可見,小米方面對於造車的重視程度。毫無誇張地說,造車的成敗,將直接關係到小米未來的成敗。

當小米方面幾乎將所有的精力都聚焦在造車上的時候,有關董明珠的喊話,雷軍很難有時間做出迴應。

因此,當董明珠再度喊話雷軍,特別是質疑小米空調存在專利侵權的時候,我們並不僅僅只是需要將關注的焦點聚焦在董明珠和雷軍的賭約再起上,而是需要將更多關注的焦點聚焦在小米造車上。

不可否認的是,雷軍帶領着小米殺入到了造車的賽道上,並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憑藉着小米SU7,小米成功殺入到了造車的賽道上。

然而,我們同樣需要看到的是,小米造車遭遇到的挑戰,一點都不少。

毫不誇張地說,小米現在是在用其他的業務爲小米造車輸血,如果小米造車無法成功的話,勢必會拖累其他業務版塊的發展。

然而,我們同樣需要看到的是,造車行業正在發生着一場深刻而全面的變革。

如果對於這樣一場變革進行總結和定義的話,造車賽道洗牌的加速以及造車賽道的競爭進入到新階段,無疑是一個主要方面。

看看極越汽車的倒掉,看看特斯拉的馬斯克開始爲了FSD的落地而四處奔走,我們就不難看出,造車賽道早已不再是僅僅只是憑藉着PPT就能造車的時代,而是必然需要有造血能力和造車能力的新階段。

的確,小米集團有着充足的現金儲備,哪怕是拿出100億美元擠上造車的牌桌,同樣也不是問題。

但是,僅僅只是擠上牌桌還不夠,如何在造車賽道上像小米在手機賽道上那樣,佔據一席之地,纔是真正保證小米造車成功的關鍵。

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小米方面需要做的將自身在造車上的產品系列化、規模化。

於是,我們看到了小米SU7 ultra的出現,我們纔看到了小米YU7的出現。

可以肯定的是,只有實現了小米汽車的系列化,規模化,並且讓小米汽車真正在造車賽道上有一定的存量和規模,才能真正保證小米可以在造車的賽道上有所作爲。

對於雷軍來講,小米SU7,僅僅只是讓他帶領着小米在造車賽道上成功邁出了第一步,小米想要在造車賽道上成功,乃至像手機賽道上一樣有所作爲,必然需要更多新的爆款的出現,必然需要小米造車進一步的發力。

當雷軍將幾乎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到造車賽道上的時候,對於董明珠的喊話,其實是很難有精力去顧及的。

或許,正是因爲如此,我們纔看到了面對董明珠的喊話,雷軍並未第一時間做出直接的迴應。

如果說,小米造車正處在一個相對吃力的階段,才讓雷軍難以抽身對董明珠的喊話做出迴應的話,那麼,當下小米業已打造出來了一個涵蓋了人車家的全生態,並且觸及到了類似董明珠的空調相類似的其他產業的腹地,或許纔是另外一個主要原因。

我們都知道,小米生態的打造,一直以來都被看成是小米的「鐵人三項」。

如果我們將小米手機和小米汽車看成是小米真正擠上牌桌的開路先鋒的話,那麼,以小米生態爲代表的生態鏈,纔是真正將小米的想象力帶入到一個更大水平上的關鍵。

此番,董明珠喊話當中所提及的小米空調,正是小米生態的一個組成部分。

透過董明珠的喊話,我們可以非常直觀地看到當下的小米生態其實業已延伸到了一個相當寬泛,相當豐富的水平。

毫不誇張地說,並不僅僅只有董明珠,縱然是其他的產品品類,小米方面同樣都有所涉及。

因此,透過董明珠的喊話,我們需要看到的是,小米生態開始逐步完善和延伸的現實。

從另外一個側面來看,我們需要看到的是,小米的發展業已進入到一個全新階段,特別是小米的產品生態,業已非常完備的現實。

從這樣一個角度來看,對於小米來講,這,並不是一件壞事。

它,更多地讓我們看到的是,小米的生態正在開始完善,小米的產品正在不斷地豐富。

正是有了如此豐富的產品,以及由如此豐富的產品所建構起來的龐大的生態系統,小米才能真正擺脫將所有的賭注全部都下在手機、汽車的問題,真正實現全面的發展。

毫不誇張地說,小米本身強大的生態以及這個強大的生態,可以不斷地爲造車進行賦能和輸血,纔是小米造車可以得以持續,並且不會像其他單純意義上的造車玩家們一樣會陷入到資本鏈斷裂的困局的關鍵原因所在。

對於董明珠的此次喊話,很多人總是會將其與她和雷軍的「十億賭約」聯繫在一起,甚至有人還一度猜測此次董明珠的喊話會再度引發新的賭約。

事實上,如果我們瞭解當下的市場環境以及當初「十億賭約」的大背景,便會發現,所謂的「新賭約」只不過是外界一廂情願的揣測而已。

回顧當初董明珠和雷軍的「十億賭約」,其實更多地是那個時候的格力和小米還有一定的差距,特別是小米,在那個時候,還是一個體量並不太大的存在。

在那個時候,董明珠和雷軍之間的「十億賭約」,不僅引發了話題,讓格力和小米的品牌得到了提升,而且還吊足了外界的胃口。

無論是對於格力來講,還是對於小米而言,其實都是一件雙贏的事情。

時過境遷,無論是行業的發展,還是格力和小米兩家汽車的發展,其實都已經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對於現在的小米和格力而言,再度進行賭約,甚至再度讓董明珠和雷軍下場來加入論戰,早已不是一件雙贏的事情。

正如雷軍在上一次談及「十億賭約」時所講的那樣,"五年內的賭注是輸了,但是第六年我們贏了。後來很後悔,爲什麼要和董大姐打賭?現在反思是因爲2013年的小米如日中天,信心爆棚敢跟格力比了,不能太盲目自信。格力是一家非常優秀的老牌製造企業。"

可以說,現在的雷軍,無論是從心境上來看,還是從精力上來看,其實都已經發生了一場徹底的轉變。

正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雷軍其實是無暇顧及董明珠的。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當下的中國企業來講,對於當下的中國的企業家們而言,真正需要做的是,在這樣一個寒冬下報團取暖,彼此給力,相互協作,才能走出這樣一個漫長的冬季。

如果僅僅只是以看熱鬧的心態,如果僅僅只是以吃瓜的心態,對於董明珠和雷軍的新賭約有所期待,那麼,勢必是低估了當下市場的大環境,勢必會低估了董明珠和雷軍這樣的企業家的格局的。

結語

當雷軍在造車賽道上風生水起的時候,特別是當他開始帶領着小米造車邁進相當吃緊的發展階段的時候,雷軍已經自顧不暇,對於董明珠的喊話,其實更是無暇顧及的。

透過這一點,

我們需要看到的是,當下的造車賽道的競爭開始進入到白熱化的發展階段;

我們需要看到的是,小米的造車業已進入到相當吃緊的發展階段;

我們需要看到的是,當下的市場環境業已發生着的深刻而全面的改變。

當雷軍無暇顧及董明珠,透射出來的是,時代變了,曾經身處在時代裡的人,同樣也已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