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海防洞開、管碧玲神隱 國安令人提心吊膽

中秋佳節前夕,大陸籍王姓男子從浙江寧波牛尾塘,駕駛橡皮艇靠近林口海岸,昨天上午遭我消防、海巡人員搶救上岸。記者廖炳棋/翻攝

中國大陸卅一歲男子在中秋節前夕搭乘橡皮艇在林口海邊登陸,聲稱要「投奔自由」,還說因在大陸負債,想要來臺重新生活,這起案件發生的時機、地點引發外界質疑背後動機,同時凸顯海防門戶大開的弊端,海巡署應該痛定思痛,趕緊補好破網。

這是今年來第二起大陸人士從駕駛小艇,從海上閃過海巡署的重重監控,直抵我方岸際的案例,雖然當事人口口聲聲自述是來投誠,但實在不免令人爲臺灣的安全提心吊膽,假如有心人存心不法,是否真的可能長驅直入,如入無海防之境?

更甚者,前次阮姓男子駕駛小艇深入直抵淡水老街,發生在端午節期間,此次王姓男子又在中秋節前夕漂到緊鄰臺北港的林口海灘,時機、地點的巧合與敏感,不免令人想起一九九○年代初期兩岸間爆發的劫機潮,尤其一九九三年一整年中就有十架大陸民航機遭劫持來臺,且剛好清明、端午節、中秋節都有民航機遇劫,來臺灣「另類過節」。

由於當年各次劫機分別從不同方向飛往臺灣,立刻引發外界質疑根本是中共當局有意測試我方的空防反應,試圖找出盲點死角。如今卅多年過去,兩岸關係已經從冷到熱、再從熱到冷,翻過了好幾頁,又出現聲稱要投奔自由的投誠者,令人不知今夕是何夕。

但無論當事人究竟是投誠、躲債或另有背後貓膩,海防門戶洞開已是令人憂心的事實,固然岸際雷達、熱顯像儀等高科技器材有助監控,遇到各種海岸地形可能仍有盲點死角,海巡署成立多年,對於各海岸線的地形地貌特性早應有所掌握,應痛定思痛因地制宜,趕緊補破網。

回顧今年以來,海巡署歷經○二一四撞船事件、大陸海警公務船大舉侵擾我禁限制水域、端午節小艇直驅淡水河等事件,一路跌跌撞撞,身爲海巡大家長的海委會管碧玲主委,神隱一整天后,晚上纔在臉書發文,但民衆更想知道的是,海巡署究竟要如何爲國人看緊海防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