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能源政策非勝負之爭 釐清爭議纔是良策

能源政策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四接環評初審第六度攻防前,臺電綿密出招,董事長曾文生先拋北東缺電疑慮,基隆工商界昨再出面相挺,明天又有里長發聲支持,搶佔「民意」高地,讓環團自承「不樂觀」。只是能源政策終非一時勝負之爭,釐清爭議纔是良策。

民團要求基隆市長謝國樑表態和他們站在一起,謝只說「這些聲音都聽到了」,不見兩年前競選時反四接的堅定態度。

謝國樑二○二二競選市長時,應環團之邀簽署反對臺電填海造地開發,但隨着四接改推三點○版,正反民意漸呈五五波,面對能源需求、產業發展、環境保護拉鋸,加上賴政府推四接態度強硬,似乎讓謝國樑陷長考,但反四接、挺四接壁壘分明,一邊是民團、一邊是工商界,得罪哪一方都可能失分,因此暫時不站上第一線。

臺電推動基隆協和發電廠「油轉氣」發電,六年多來因爲威脅海洋環境、危及基隆港營運和在深海築造長堤是否可行等議題,一路匍匐前進。臺電不斷修正方案,開發範圍逐步縮減,現在送審的是三點○版本,甚至和前兩個版本未重疊,顯現規畫草率,自然會在外界挑戰中敗退。

四接環評初審再次叩關,反對臺電填海造陸開發陣營再次全面備戰。不同的是官、民對陣的緊要關頭,基隆工商業代表出面挺四接,里長也預告發聲支持,民意戰局似有微妙變化。

經濟部或臺電近日展現強勢通過四接初審的力道和決心,一部分的底氣來自民衆對穩定供電的企盼。基隆人等待基隆捷運開通帶來的產業前景,也是在地民意支持度提升的主要原因。

能源政策是高度專業領域,不能全以民意取向。中央在高舉國家未來大旗同時,兼顧地方發展也是無法迴避的門檻。透過專家會議釐清北東電網韌性,以及開發案對基隆港營運、海洋生態、城市安全的威脅,外加充分社會討論,將更能確保決策不失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