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內資掌櫃 生技重獲青睞

整理最久的低基期生技族羣轉強,成爲近期內資追逐的標的,在指標股中裕拉開比價空間後,利基醫材股與高門檻學名藥,將先反映該有的市場價值。

文/馮泉富

經過五個交易日的震盪整理,美股道瓊指數與S&P500指數跌到均線糾結區下方,多少也會影響權值股的追價意願。

本週截稿後最重要的事就是美國FOMC 會議將登場,雖然市場對FOMC會議後升息一碼已具高度共識,不過因爲近期貿易戰風險升高,前CNBC評論員庫德洛將出任白宮經濟顧問,其過去的言論對中國的貿易態度一律採取強硬的立場,市場擔憂後續各國恐再祭出更激烈的報復手段,也導致短期熱錢傾向原地觀望。

美股陷入整理 臺股守代

根據彭博經濟的分析報告,若掀起全面貿易戰,可能使全球經濟損失達4700億美元,雖然發生機率不大,卻是目前的干擾因子之一。

另一個造成買盤觀望的主要因素爲即將召開的FOMC會議,市場十分關注投票委員對後續可能升息次數的態度,因爲升息步調的緩急均對中長線資金方向造成牽引。

未來市場熱錢即使以有秩序分批的移動方式調整,對當前金融市場仍將造成一定程度的動盪,尤其是越接近關鍵會議或時間節點,對資金面影響與引發市場警戒的程度將越大。

FOMC會議後的言論如何,靜觀其變,不必預設立場,投資人需留意的重點在於股市的反應。

把焦點拉回基本面數據的變化,新公佈的美國二月零售銷售額,較上月下跌0.1%,遠不如市場預期的0.3%,而且銷售額爲連續第三個月出現下滑(環比下降),是自2012年4月以來,首次連續三個月下跌;佔美國經濟活動三分之二以上的消費者支出出現連降,這表明美國第一季的經濟增速放緩,資料公佈之後,摩根大通和高盛紛紛下調對美國第一季度GDP增長的預期,分別爲2%(原預期爲2.5%)和1.8%(原預期爲2%),這對基本面而言不是件好事,反映在美股上,短期內S&P500指數再創高的機率變小,必須持續追蹤觀察。

現階段全球主要股市皆陷入區間整理,臺股也不例外,外資買盤不再積極,成交量能也逐步降溫,型態結構上相對強勢的是櫃檯買賣指數,隨時可再創今年新高的櫃買指數得歸功於生技族羣的轉強。

內資競逐整理最久的生技族羣

生技族羣除了有整理近兩年的籌碼優勢以外,部分個股的基本面也有所進展,逐步吸引資金重新檢視技股的轉機力道。例如中裕(4147)的愛滋病新藥TMB-355(商品名稱爲Trogarzo)獲得美國FDA生物製劑藥品上市查驗登記(BLA)覈准,締造四個第一,包括HIV治療領域中第一個覈准之單株抗體蛋白質新藥,也是第一個HIV長效型新藥,更是臺灣第一個廠商自主完成三期及送件申請,獲得美國FDA新藥覈准,也是臺灣第一張FDA覈准的蛋白質新藥,重新開啓市場資金對生技股的關注。

根據EvaluatePharma資料顯示,全球藥物市場未來五年之年複合成長率CAGR爲6.5%,主要來自新藥發展帶動,美國FDA 審藥態度積極,2017年多種突破性新藥開發上市,包括Checkpoint、CAR-T等抗癌藥物、多發性硬化症、抗免疫過敏、糖尿病藥物等新藥,市場皆寄予厚望,潛力藥物的交易、併購金額仍維持熱度,但數量減少,這顯示大廠爲了降低風險,對於研發初期產品的交易變得保守,寧可以更高價格競逐少量研發後期新藥,這對臺股中的小型新藥研發公司有利,尤其是已進入三期臨牀的藥物。

另外,各國政府爲了降低醫療成本,更積極鼓勵學名藥的發展,加速通過更多產品以增加競爭,此一趨勢將持續造成學名藥、原料藥、一般醫療器材的降價壓力,而國際大廠可能不再享有寡佔優勢,委託亞洲廠商代工的機會大增,高進入障礙的利基型產品領域,臺廠有機會創造另一片藍海商機。

醫材市場 臺廠有發揮空間

全球醫材市場每年維持約5%左右的成長幅度,市場需求穩定。現階段FDA在新醫材覈准上呈現積極,其中以心血管產品及體外檢測類最多,此兩大類持續成爲醫材中最大區塊,成長幅度也超過平均水準,其次爲影像診斷、骨科、眼科及一般手術器械,臺灣過去累積了製造方面的強項,未來每一個領域皆有臺廠發揮的空間。

日前創新醫材公司益安(6499)洞燭機先選題精準,其大口徑心導管術後止血裝置XPro System(IVC-C01),成功授權日本大廠Terumo,總授權金額五千萬美元,EPS貢獻可達28.9元,首季簽約金挹注EPS約9.2元,也重新吸引資金關注醫材族羣。

利基型醫材股目前各擁題材,臺灣醫材股之中,侵入式醫材一般而言難度較高,故相關廠商也普遍享有高毛利率與高PER Valuation。而非侵入式醫材公司,則需要有良好的創新與成本控管能力,來推升獲利並與其它非侵入式醫材同業有所區隔。就侵入式醫材而言,臺灣血糖檢測廠總產能約佔全球需求的四成,且兼具高品質與生產成本的優勢。

臺灣相關廠商如泰博(4736)、華廣(4737)、訊映(4155)等公司穩健成長可期。導管類醫材亦屬於侵入式醫材,相關公司皆有新廠或擴產的題材,如太醫(4126)、邦特(4107),太醫的銅鑼科學園區新廠即將於2018年起有營收的貢獻,而邦特的宜蘭舊廠用於生產高毛利率的TPU去瓶頸完成,TPU產品2018年起成長可期,且邦特較低階的洗腎用血液迴路管,則可透過菲律賓新廠切入菲律賓與東南亞的血液透析市場,具南向概念與想像空間。

整理已久新藥廠 重獲資金關注

近期新藥族羣交易熱度逐步升溫,在大盤呈現膠着整理時,部分資金回頭重新關注時間及空間經過大幅修正的新藥股,形成整理盤的新亮點。觀察族羣裡新藥研發進度已進入三期臨牀,尤其2018年有機會取得藥證的公司,更是吸引市場高風險偏好的買盤青睞,值得後續追蹤。例如安成藥(4180),雖然不屬於新藥研發公司,但公司專攻高門檻學名藥也頗有斬獲,其2017年已有nifedipine、donepezil、megestrol、guanfacine 與hydroquinone等五款自有品牌藥品在美銷售。

至於憂鬱症用藥Wel lbut r in® XL學名藥已在去年十一月獲證,公司預計將於今年三月出貨,預估2018年營收貢獻約3.7億元(約當市佔率2%)。正申請藥證之TWi -017、Cardizem®學名藥由FDA給予之TAD各爲2018年第一季、第二季,FDA近期無要求補件,可推測獲證機率大,法人預估2018年新增營收貢獻約1億元與1.7億元,基本上今年不缺題材,就看市場的認同度了。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週刊》917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www.moneyweekly.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