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璋/接種AZ疫苗多人猝死 三期不足加碼做「四期」

李建璋臺大醫院急診醫學主治醫師

原本預期熱烈的老人疫苗接種忽然冷了下來,揮之不去的猝死陰影,讓老人抗疫的腳步躊躇不前。老年人原本就有較高猝死風險,會不會是因爲時序的相關,以及新聞放大鏡效應導致疫苗猝死風險被放大?這也是筆者心中期待的答案。但是作爲一個流行病學家,筆者的訓練告訴自己,要嚴肅面對另一種還沒被否定的可能:

AZ引發的免疫反應,也有可能直接或間接增加猝死風險。

▲AZ疫苗。(圖/路透

數字推論疫苗與死亡因果

那麼,科學上應該如何證明AZ疫苗和死亡的因果關係?第一個基本功是逐案病歷回顧(Death review)尋找可確立死因借鏡歐洲廣泛注射AZ國家經驗,如果死亡病患發現有AZ引發VITT(Vaccine Induced Thrombocytopenic Throbmbosis)的情形,同時排除其他直接死因,可歸因爲疫苗導致的猝死。

然而,診斷VITT需要實驗室以及影像證實,猝死病患如果沒有解剖、留下血液標本、以及進行死後影像檢驗無法診斷VITT。因此我們要建立相關機制,收集死者資訊。同時,就算病患解剖沒有VITT,醫學上還是無法完全排除AZ間接增加猝死的風險。

醫學要了解AZ是否有其他誘發猝死生理機轉需要時間,但是流行病學家可以先從數字進行因果推論,不斷更新,滾動回答。

▲發生多起高齡者接種AZ疫苗後猝死的案件。(圖/路透)

三期不足 那就來做「四期」

要解答AZ猝死風險,需要 「四期」臨牀試驗。因爲國產疫苗的高討論度,三期臨牀試驗的目的和方法,現在已經全民琅琅上口。三期試驗是上萬人隨機分配,在真實世界測試疫苗的保護力和安全性,也是FDA上市的關鍵。

但是,如果有一個更罕見、例如,每十萬人增加一人,但卻是足以危害生命的副作用,三期人數不足,就必須由四期臨牀試驗解決。猝死或血栓都就符合這些條件,罕見且致命。

四期的基本精神是在臺灣人羣中,找一羣年紀健康相仿,沒有施打AZ的對照組分析血栓或猝死的背景發生率,如果疫苗組沒有增加相關發生率,那麼可以繼續施打,否則,必須利用數據分析去界定高危族羣,告知民衆相關風險,由民衆自主決定並且預設補償機制。

要進行四期必須要有收集全民健康大數據的基礎建設,不是每一個國家都有這個條件,臺灣得天獨厚、和北歐以及北美是世界少數有條件進行高品質四期臨牀試驗的國家。

因爲我們有舉世稱羨的健保研究資料庫,可以提供適當的對照組資料,只要健保署及時整理相關資料,去隱私,提供公開資料供學者申請,快速公佈分析結果供各界檢驗,就能讓數據說話,化解疑慮。施打AZ的丹麥挪威已經做了最好的示範,利用國家健保資料庫完成了四期試驗。

▲臺灣得天獨厚,有條件進行高品質四期臨牀試驗。(圖/記者湯興漢攝)

還欠甚麼「東風」?

東風是串聯,疫苗施打紀錄疾管署,健保資料在健保署、病歷資料在各大醫院,串聯起來,疫苗安全的真相纔看的見!過去,串聯涉及許多行政關卡,病患授權。但這些都比國際買疫苗容易,COVID是最好的數位轉型加速器防疫下半場正是資料科學家可以上場得分的時候,我們可以立用資料科學的力量搬開疫苗安全的大石頭

熱門點閱》

雞蛋不擺同一個籃子 臺灣需要多樣化的國產疫苗(顧正侖黃韻如、鄭如韻

► 顧正侖/英國疫情復燃 疫苗保護力面臨嚴峻考驗

鍾文榮/紓困4.0 既患寡又患不均 看得到卻吃不到

► 疫情下心聲北屯羣聚案夫婦雙殞命 親人淚揭事件始末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李建璋」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