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木府的這七個“阿勒邱”,你遇到過嗎?
在木府,人人都是講解員。
長期以來,麗江古城博物院(木府)有這麼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凡是入職木府的員工,都先要到外宣部參加講解員培訓,然後再分配到其他部門。此舉無疑提升了木府全體人員的業務素質,從而能更高質量地服務社會大衆。
而從木府恢復重建後對外開放那天起,這裡便摒棄了電子設備的冰冷,通過更富個性化的講解,使歷史更加鮮活、更有溫度。在當今電子講解普及的情況下,木府是爲數不多堅持人工講解且是免費講解的博物院。
經歷多年的發展,木府講解員已經成爲了麗江旅遊行業講解的標杆。如今木府講解員團隊有近50人,男女比例3:7,平均年齡37歲,有納西族、白族、彝族、哈尼族等多個少數民族。木府講解員的高素質和深厚的本土歷史文化知識修養,給海內外遊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今天要說的這七名“阿勒邱”,更是木府講解員團隊中的佼佼者。
“你們這一批,50歲還要給我做講解員。”1998年底,當21歲的李文燕聽到時任木府院長黃乃鎮說出這句話時,一臉的不可思議。孰料一眨眼,26年就過去了,這份工作自己竟幹到了現在。
作爲木府首批講解員,李文燕剛來木府時都不知道這個崗位究竟是做什麼的。第一次開口給遊客全程介紹,她手抖腳抖,並不算標準的普通話更是讓她放不開手腳。沒想到講下來客人反饋很好,“當時還有人要給小費,我嚇死了。”
在這之前,首批講解員全是在高標準、嚴要求下訓練出來的。所有講解員在正式講解前,統一以“培養當將軍”的方案進行軍訓,兩週軍訓加上兩週形體訓練,出來就得代表木府的形象。在此之上,講解內容以《木府通論》《納西族史》等著作爲基礎,加上不同專題板塊的學習,講解員需要輸出整個麗江的知識,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建築、宗教等方方面面,有人將他們稱爲“百科全書式的講解”並不誇張。一句話背10遍,萬字講解詞寫到凌晨……李文燕等首批講解員就是用踏踏實實的努力下苦功夫練出來的,這爲木府整體的講解水平打下了基礎。
李文燕講得好,這一點有目共睹。
作爲講解員,無論是孩子們好奇的提問,還是成年人對某個歷史事件深入探討的需求,她都力求用最生動易懂的方式來解答,讓客人的每次參觀都能有新的發現。面對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遊客,她提前做好功課,瞭解並尊重多元文化,在講解中融入跨文化的視角,促進與遊客的文化交流與理解。
遊客的反饋是熱烈的。有人拿着百元鈔票追着她在木府裡跑,就爲了感謝她的精彩講解,“那時候客人太熱情了,追着我繞了一圈,我硬是不要,一張臉都紅完了。”有人結束講解後專門等在出口處給她禮物,對她的專業態度表示肯定。有人主動加微信,有人寫來感謝信,還有人把家鄉的海鮮特產寄來表達對她的讚賞。還有原本懷疑“門票是否價有所值”的遊客,在聽完她的講解後,當着整個團隊的人向她道歉,表示自己被她的講解深深觸動,甚至流下眼淚表示不枉此行。
26年,零投訴,無數遊客的肯定讓李文燕成爲了木府講解員團隊中的一面旗幟。
然而隨着在木府的時間越長,她越覺得這份工作就像一口深礦,裡面的知識怎麼挖也挖不完。“我雖然不是納西族,但把這些理論吃透之後,再加上這麼多年客人的真實反饋,讓我爲這個民族感到自豪。我會帶好每個遊客,用心做好每次講解,讓他們感覺木府沒有白來。”
要說接待過最多領導政要、社會名流的麗江人,和秀芳一定榜上有名。不說別的,光是她接待過的那一長串名單,就讓人咋舌不已:江澤民、朱鎔基、溫家寶、李瑞環等國家領導人,金庸、楊振寧、邵逸夫、白巖鬆、聶衛平等社會名人,原世界銀行行長詹姆斯·沃爾芬森、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等國際友人等。
1995年,和秀芳畢業於雲南民族學院(現雲南民族大學)外語系英語專業,當年就考取了全國導遊證。1999年木府面向社會招聘,她以優異的成績從500名應聘者中脫穎而出,成爲木府第一批講解員。流利的中英文講解,專業豐富的學識展示,臉上恰到好處的微笑,無微不至的觀察和體貼,讓和秀芳成爲了木府講解員中的佼佼者,並屢次獲得領導人和遊客的高度評價。
“給客人一瓢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這是和秀芳常掛在嘴邊的話。如今的她在講解工作之外,還擔任外宣部副主任,負責講解培訓,通過每個月組織專題學習,幫助講解員全面成長。她不定期跟團抽查講解員的講解水平,定期進行講解考覈,現場點評講解中存在的問題,用制度和流程規範,提升講解員整體的綜合能力。
“我不僅是木府的講解員,身上還肩負着責任,就是要把麗江優秀的民族文化宣傳好,同時要把木府保護好,這也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
“很幸運,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一份有意義、有價值的工作。”高中畢業進入木府,工作至今,23年的歲月似乎在李紅梅身上沒有留下印記。她表達清晰,言談間能讓你感受到 她內心的安定卻又不失活力。
在給遊客講解的過程中,李紅梅認爲,最重要的是講給自己聽,如果連自己都沒有被感染,怎麼講給別人?進入木府後,她一邊學習一邊提升自己,在領導和同事的鼓勵下考取了經濟管理專業的大學函授文憑,慢慢地從講解員新人成爲了帶徒弟的師傅。在周圍的朋友調侃“納西族到底有多少民族文化可講”時,她深信民族文化不僅需要重新學習,而且同樣值得傳承下去。而傳承不僅是靠說,同樣要身體力行。
相比個人成長,李紅梅同樣重視團隊整體水平的提升,她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遊客說:“我上次碰到一個很優秀的講解員,但這次碰到的就沒有上次好。”正是因爲有這樣的思考,李紅梅帶的徒弟同樣成爲了同齡講解員中的佼佼者。並且每次到外地學習,她都特別注重外地講解員的講解技巧和角度,這讓她獲益匪淺。在她看來,講解員是個需要不斷精進的工作,“不要把自己禁錮在某個高度,在木府,講解員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而說起講解員多年的工作心得,李紅梅的故事顯得有些平淡:沒有曲折,沒有波瀾壯闊,甚至在中途都沒有過要退場的想法,自然而然就做到了現在。要說特別之處,李紅梅認爲服務好遊客是一方面,但最重要的是自我修養的不斷提升,周圍優秀的講解員影響着她不斷學習提高,這是這份工作賦予她的意義,也是她能堅持23年的根本原因。“說俗一點,就是熱愛,因爲熱愛才能夠堅持。”
木府講解員臥虎藏龍,在工作之外,她們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來自麗江本地的和茂蝶原本學的是舞蹈專業,畢業那年按照她的預想應該是成爲一名舞蹈演員,在舞臺上展示自己。但在父母的堅持下,和茂蝶放棄了舞蹈演員這條路,進入木府成爲了一名講解員。“我一直沒有放棄我喜歡的事,所以做這個選擇也沒有太多掙扎,現在不僅是我父母,我自己也爲這份工作感到驕傲。”
和茂蝶喜歡民族文化,從小她就聽奶奶講納西族的故事,對這方面尤爲感興趣。進入木府後,她記得領導曾說:“木府人要擰成一股繩,友好相處,儘量展現個人魅力,閒談莫論他人是非。因爲我們是文化人,我們的形象代表着木府的形象,代表着麗江文化的形象。”
進入木府後,和茂蝶多方面發展,去修了茶藝師,考取了國家二級茶藝技師證書。講解工作之外,在電視劇《木府風雲》拍攝期間,她曾當了4個多月的演員,還參與到了調度羣衆演員的工作中。她不僅講給遊客,同時也常受邀到相關單位給旅遊從業者做分享。她還把對美的體會和對茶道的理解運用到工作和生活中,通過大自然茶臺的打造,帶着身邊的人一起體會生活的美好。
她把這種美又融進講解中。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深遠之美,鄭板橋“靠山依水房數間,行也安然,坐也安然”的超脫之美……她把這些美好與木府文化和麗江生活相結合,讓遊客感受近在咫尺的“詩與遠方”。
如果對納西族來說,講解本民族文化很大原因是因爲責任,那對於來自玉溪的藺奕嘉來說則是因爲熱愛。這位學習空乘專業的彝族姑娘與麗江納西族小夥喜結良緣,義無反顧地留在了麗江。在做木府講解員之前,她曾到木府遊覽過,這裡濃厚的文化和恢弘的建築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2017年,藺奕嘉進入木府成爲講解員。因爲不是納西族,很多東西她都要從頭開始學,無論是習俗還是納西語,一切從零開始。較之於同齡的講解員,她要克服的困難要多得多。然而在藺奕嘉的眼裡,她始終認爲“外來者”不是她的軟肋,而是她的優勢。“作爲外來者,我可能更知道遊客更想了解木府的哪些內容,也能跳出既定的框架去給他們講解,而且我自身性格比較開朗,講解的時候大家也就更容易接受。”
工作七年,如今的她納西俗語張口就來,家裡祭祖時候的流程掌握比本地人還要熟,還能給身邊的家人和朋友講解那些他們不清楚的木氏土司的故事。她也遇到過共情能力極強的遊客,一場講解講下來,一位40多歲的阿姨因爲木增和徐霞客的故事硬生生聽哭了兩次。還有一位自帶乾糧的遊客,從早聽到晚整整聽了三遍。木府的講解一直都是免費的,這位遊客對她說:“每個講解員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側重點,我從每個人的講解中都有新的收穫和感受,這樣的講解即便是付費我也願意一直聽下去。”
對此,藺奕嘉說道:“在木府講解員的講解中,每個人都會從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點,可能有的遊客這一輩子只來這一次,所以每個團我們都是非常用心地講解,無愧於心。”
李雯畢業於雲南師範大學日語專業,在校期間考取了日語全國導遊資格證。在大學期間,她對民族文化產生了興趣,並希望在畢業之後從事相關的工作,結果卻陰差陽錯做了行政。五年後,因爲看不到未來的方向,李雯辭職進入木府做起了講解員。
“我想過做講解員,但木府的講解員跟我想象的很不一樣。我以爲講解員是發了講解詞背一下,不是這樣的,這裡的講解詞都要自己寫的。”爲了追上同齡講解員的進度,李雯狠下苦功,把講解詞背得滾瓜爛熟。有次,一位遊客對她說:“小姑娘,你的記性實在是太好了,講解詞背得那麼溜。”李雯恍然大悟:“剛開始我以爲他在誇我,後來我才反應過來,他是在說我講的東西太生硬了,沒有情感在裡面。”
自此之後,李雯不斷調整自己的講解方式,在講解中教遊客納西話,講解中適當做取捨,根據遊客感興趣的內容做詳略調整,及時與遊客互動問答……在平均時長2個小時的講解中,李雯不斷尋找着遊客對於木府知識與興趣之間的平衡點。即便面對專家學者,她也從容不迫。就連故宮博物院原院長鄭欣淼聽了李雯的講解,也對麗江文化燃起了新的興趣。
2022年,李雯開始負責木府的抖音賬號運營,從一個小白開始做起,短短兩年時間,賬號粉絲從最初的1000漲到了如今的3萬。今年春節七天直播,高峰時期有1800人同時在線觀看木府的講解。“木府講解員是麗江旅遊業的標杆,我們的講解不僅僅是給遊客看的,我們還要成爲一種標準,如果能夠給當地的旅遊從業者一點幫助,也是間接地促進了麗江文化的宣傳。”
和印象中的講解員很不一樣,和瑤似乎尤爲“靦腆”,她講話柔柔的,慢悠悠的,微微弓着腰背。可一開始講解就像換了個人,腰背挺直,眼神專注,帶你不自覺地進入她講述的木府故事中。
大學學旅遊管理的和瑤畢業後做過機場地面服務人員,每天要等航班結束才能下班。如果遇到航班延誤,不僅要熬夜處理,有時還得應對乘客排山倒海的責罵,“幾乎什麼難聽的話都聽過了。”生完娃後重返職場,和瑤選擇進入木府做講解員,那是與以往的工作經歷完全相反的體驗。“現在講得好還有人給你鼓掌,完全不一樣。”
重返職場,和瑤格外珍惜如今的這份工作。“在家帶娃的時候你的世界好像停住了,因爲跟外界沒有交流,但出來後你覺得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而且也很有價值。”因爲是疫情期間進入木府,接受完前期培訓後,和瑤在門口測體溫測了半年,之後專職做講解員至今,身邊同事們的鼓勵讓曾經內向又不太自信的她發生了很大變化,狀態好到簡直判若兩人。和瑤也把這種正能量源源不斷地帶給身邊的人。
雖然是納西族,但由於小時候在香格里拉長大,和瑤對納西傳統文化並不算熟悉。“傳統民俗文化是我們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世界瞭解麗江的鑰匙。”在木府做講解員也讓她從剛開始的一知半解,到如今在講述之餘,能將自己對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自豪感不斷向遊客傳遞。
她遇到過學識豐富的學者,即便自己經驗尚淺,也完全不怵,不僅能夠從容講解,還能有禮有節地向對方請教。作爲木府的第三代講解員,在前輩講解內容的基礎上,和瑤融入自己獨特的看法,以新視角講述木府,講述麗江。
如果你到了木府
可千萬別錯過這七個“阿勒邱”的講解哦~
她們會帶你穿越木府的前世今生
並認識一個全新的麗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