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挺立陶宛 美戰院學者籲美軍永久駐軍於此

正當拜登政府重審《國防戰略》思考是否與如何調整海外駐軍之際,美陸軍戰爭學院戰略研究所教授呼籲,于波羅的海永久駐軍。圖爲美軍與立陶宛陸軍進行射擊訓練。(圖/DVIDS)

美國陸軍戰爭學院戰略研究所教授戴尼(John R. Deni)投書「國防新聞」,文中建議值此五角大廈正評估是否應調整,與如何調整美國在海外駐軍之際;爲避免向北約最脆弱的盟友與俄國傳遞錯誤訊息,並表達力挺波羅的海抵抗中國大陸之意,美國應該在波羅的海國家維持永久駐軍。

戴尼認爲,相較於美軍在附近的波蘭維持更長期的駐軍;美國如果只是在波羅的海定期駐軍,有時出現,有時消失,無疑釋放錯誤訊息給俄國與立陶宛。

特別是隨着美國自阿富汗撤軍,引發歐洲盟友質疑美國對北約的承諾之際,美國只有持續在每個波羅的海國家維持駐軍,才能讓人相信華府的確有誠意支持他們,並向普丁展現美國對北約穩固的承諾。

※今日阿富汗,明日歐盟?

儘管將阿富汗的失敗與美國在歐洲的信譽相連結聽來很荒謬。畢竟,相較於歐洲,阿富汗與美國並不存在文化與歷史連結,彼此也沒有簽署共同防禦條約或大規模的貿易往來與投資;但是,美國與歐洲的文化、歷史、人口、國防、貿易與投資,卻較其他國家來得更爲密切。更別提美國與中國大陸、俄國正展開大國競爭,而美國的生活方式又相當仰賴與歐洲關係的緊密與安全,這些全是阿富汗無法比擬的。

不過,事實勝於雄辯。由於缺少美軍持續駐紮于波羅的海,讓波羅的海情勢遠遠比美軍撤出阿富汗還糟糕,這在立陶宛身上最爲明顯。從各種層面來看,立陶宛都身處西方反莫斯科與北京威權主義的最前線。該國夾雜在波羅的海、白俄羅斯與俄國領土加里寧格勒(Kaliningrad),加里寧格勒又是歐洲最軍事化程度最高的土地,讓身爲北約成員又是較小一國的立陶宛,面臨巨大威脅。

※俄國在白俄永久駐軍

甚至,在過去幾年內,俄國在加里寧格勒顯著地增加進攻性傳統武器與核武的數量。近日才落幕的「西方2021」(Zapad-2021)軍演,更動員20萬名的俄國與白俄羅斯士兵、水手與飛行員,參演戰車與火砲的數量破百。演習想定先是針對入侵進行防禦,隨後模擬對立陶宛與波蘭領土展開軍事逆襲。

最讓人擔憂的是,俄國可能借由「西方2021」軍演順勢在白俄羅斯維持永久駐軍。與此同時,白俄羅斯將移民武器化,恐導致上千萬的伊拉克人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移民,穿越邊境進入立陶宛。

※北京貿易禁運與召回大使

隨着立陶宛允許臺灣以「臺灣」的名義在維爾紐斯開設外交據點,以及立陶宛退出由北京主導、以拉攏中歐與東歐國家爲目的的17+1合作機制,讓北京決定對立陶宛實施貿易禁運,並召回駐維爾紐斯大使。此外,俄國與北京還對立陶宛展開廣泛的網路攻擊。

作者認爲,美軍在立陶宛維持小規模卻永久的駐軍,將從3個層面強化美國與北約盟友在東北歐的安全。第一,此舉向北約盟友與對手錶明,立陶宛的主權與領土完整是美國的重要利益之一。第二,駐軍可彌補立陶宛國防能力的空白,特別是反戰車、火砲、無人機與電子戰。第三,駐軍將讓維爾紐斯更有自信於進攻網路、電子戰與資訊戰,使其更能因應來自北京與莫斯科最可能的攻擊。

※反對永久駐軍的理由

反對美國永久駐軍的理由包括,俄國可能以駐軍違反1997年北約與俄國簽署的條約,或是普丁因此受嚇阻,從而引發螺旋式反擊迴應。依據1997年條約,北約不得在東歐和中歐國家永久性駐軍。

論者也會主張,北約已對區域有所承諾,僅因爲誇大的憂慮而想方設法安排永久駐軍至該地區,不符合更廣泛的安全利益。

例如,自2017年以來,在北約「強化前進軍力展示」(Enhanced Forward Presence)倡議下,德國在立陶宛領導由1100名士兵組成的多國戰鬥羣。類似強化行前進軍力展示,還包括在拉脫維亞與愛沙尼亞新增由120名美軍組成的連級部隊。這幾乎不能視爲破壞穩定,卻能安撫盟友並嚇阻俄國。

戴尼總結,立陶宛與波羅的海國家在北約內部發揮超乎想像的重要性,且這些國家在共同防禦所做的遠遠超過其應負擔的份額。考量到北約在東北歐嚇阻態勢的缺漏,以及美國明顯缺乏永久存在,美國應考慮駐軍波羅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