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文/水價貼補:臺灣地層下陷的危機
文/李偉文自來水公司2017年的預算預計虧損近十億,可政府鑑於之前油電雙漲引起的民怨,決定繼續貼補自來水公司,維持臺灣的低水費政策。想起曾擔任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與內政部長的李鴻源教授,在當初政府調高油電價格引起媒體攻擊時,曾經抱怨爲什麼長期主張節約資源與永續發社會的環保團體都不出來講話?或許當前臺灣不管任何東西,哪怕是一碗肉燥飯,只要敢漲價,就會被網民不分青紅皁白的攻擊,所以大家爲了自保誰也不敢發聲。當然,一個有效能的政府必須提供老百姓基本的生存條件,包括民生必需品的供應與價格讓老百姓負擔得起也是應該的,可是若價格太低也的確會形成浪費,尤其若以公衆的錢在支付虧損,表面上好像政府照顧老百姓,其實反而是政府在貼補那些大量用水的大企業、大工廠。臺灣的水價過低,平均每度10元左右,但是估計總成本大約要2、30元,反觀日本每度收費60元,德國100元,都比我們貴了許多。這種不恰當的貼補其實是社會資源的浪費與錯置。記得我以前在馬祖軍醫院服役時,常得忍受缺水之苦,嚴重時,各單位士官兵要到馬祖軍醫院動手術,還得自備清水呢!可現在到馬祖旅遊,不但不缺水,有些民宿居然還有按摩浴缸。原來馬祖蓋了海水淡化廠,不必再擔心缺水問題,但使用電力淡化海水成本一度至少60元以上,可仍以10元賣出,若加上從臺灣運油到馬祖的成本、人事管銷與設備折舊,恐怕一度要100多元以上。換句話說,當你在馬祖使用一度的水,政府要補貼100多元,民衆用得愈多,全民的納稅錢就耗得愈兇。若如實反映成本,除了可以促使民衆節約用水,還能節省錯置的資源。雖然,民衆爲了省荷包所省下的水的確有限,不過調高水費最重要的就是會連帶產生以下好處:首先是工廠纔有誘因去添購廢水再利用的設備,自來水公司纔有經費去更換管線,降低漏水率,目前因自來水管老舊漏掉的水,幾乎就佔我們使用的1/4呢!
▲臺灣洗車方便又便宜。
尤其臺灣的漏水率大概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非常可惜,也因此若水價調到合理成本時,有了需求與顧客,廠商纔會更積極的生產或開發各種節水的設備。有時想想覺得還真丟臉,臺北市是全世界100多個主要大城市中,每人每天平均用水量最高的城市,平均有352公升,而全世界平均爲170公升,我們居然多出一倍以上呢!麻煩的是,當水不夠用時大家就打井抽地下水,尤其許多需要大量用水的產業,比如工廠、農田或養殖漁業。當我們抽取的地下水愈多,而透過下雨經由土壤河川滲入地下補充的水分變少時,地層就會下陷。這些年來全臺已有約10個臺北市大的面積有地層下陷問題,嚴重的下陷還多達好幾公尺,造成許多鄉鎮長期的災難!臺灣高鐵,正是因爲中南部地層下陷而有安全的疑慮。據統計,臺灣每年總需水量有一半來自於抽地下水,這些地下水絕大部份非當年雨水可補註的淺層地下水,而是累積數千年,蘊藏在深層的地下水。雖臺灣一整年平均降雨量多在2,500公釐左右,是全球平均降雨量900公釐的2倍之多,但臺灣卻也名列世界各國容易缺水的排行榜上。一方面是先天不良,因臺灣陡峭的高山到海邊的距離短,下雨時容易流入大海不易留存,加上全球暖化的關係,使得臺灣近年總雨量雖然差不多,但下雨天數卻變少,從一年約200二天降到130天,尤其南北分佈不均,這都不利水資源的利用。
另一方面是後天失調,臺灣從都市到鄉村幾乎都是水泥化,就像土地穿了雨衣把水擋掉,而山區道路的切割,與所謂防洪的水泥工程也把大量的水快速排到海里,同時,臺灣對水資源的管理方式也無法讓我們節約用水。簡而言之,就是臺灣的水價太低,使得我們無法好好的使用這項重要資源。聯合國曾指出,到了2025年全球將有27億人嚴重缺水,將來各國因搶水而發生的衝突機會也會愈來愈多,因爲目前超過 2/3 的大河與地下水層是不同國家所使用,也因此屆時爲了缺水所引起的國際紛爭恐怕很難解決。其實,對於節約用水已有許多新科技可以幫忙,只要及早注意這個問題,投入資源將整個社會轉型成低碳、節能、節水的永續社會,聰明的管理每一滴水,我相信以人類的聰明才智,絕對可以避免危機的產生。
●李偉文,長期關注環境與教育的牙醫作家,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